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8):69-80
借助2004-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市场化进程,我们系统考察了地理位置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处中心城市(或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公司,其现金持有水平明显高于偏远地区(或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公司,且其现金持有价值也明显优于后者,偏远地区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则呈现"双低并存"的现象;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会显著弱化地理位置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偏远地区公司现金持有的"双低并存"源于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上述代理行为在降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也损害了其持有价值,验证了地理位置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代理冲突途径,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则能有效缓解地理位置引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上述结论在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区域差异的同时,也为公司的现金管理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引导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2011年我国证监会出台了政策,要求申请上市的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对上市之后的分红比例做出承诺。承诺不同分红比例的企业兑现承诺需要的现金流不同,因此其现金流的使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那么,这一差异能否解释企业上市之后的现金持有水平和过度投资倾向?文章以通过证监会审核并且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相比承诺分红比例较低的公司,分红承诺比例较高的公司现金资产与现金流的关系更加显著,支持了承诺高分配比例的公司出于预防性动机,在现金流中保留了较多比例的现金资产;(2)承诺高分配比例的公司过度投资的倾向更低,说明现金分红承诺抑制了企业过度投资的倾向。我们发现证监会的新政不仅提高了现金分红决策的透明度,还对公司财务决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振兴规划是中央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地方政府在规划获批后拥有更大的经济发展自主权,地区经济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资源。这一外生政策变化为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为区域振兴规划实施之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企业行为可能会因此改变。此外,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不仅受到更多的政府干预,还存在更加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两类企业行为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验证区域规划影响企业行为的机制提供了机会。文章发现:(1)区域规划获得批准后,上市公司显著减少了现金资产的持有水平,这一效应仅存在于民营企业样本中,在国有企业样本中不显著;(2)区域规划获批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倾向显著提高了,这一效应仅限于国有企业的样本中,而在民营企业的样本中不显著。本研究发现说明区域振兴规划显著影响了微观企业的行为,企业对于区域规划政策的反应程度取决于其股权性质。文章提供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经验证据,为政府未来制定区域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7):76-85
本文以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现金边际价值模型,对内部控制、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现金的持有价值越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现金的持有价值越高;内部控制缓解了管理层权力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陈建华 《东岳论丛》2023,(7):126-137
以2015-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业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升,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股权性质方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私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更加明显;经营状态方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营状态恶劣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周期性方面,非周期性行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更显著。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和信息披露程度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的过程中均发挥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蕾 《兰州学刊》2011,(5):48-52
文章以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2006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高管现金薪酬与公司绩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揭示公司治理、公司业绩风险及企业性质三个方面对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公司高管人员的现金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高管人员的现金薪酬为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交互项与高管现金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高管现金薪酬与企业经营风险间存在显著关系,公司业绩与经营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与高管薪酬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为国有上市公司时,股权对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股权为中央国有股权时,其对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比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与私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期货投资对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发现:开展期货投资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并因企业产权性质、所属行业与地区市场化程度表现出异质性。在传导机制上,期货投资主要通过稳定企业现金流、提升市场化水平两种途径发挥经济“稳定器”功能,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充分利用期货投资并发挥期货公司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7-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担保贷款角度分析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样本中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公司,会计盈余对担保贷款比例的负向影响无显著差异,即银行对不同质量的会计盈余要求担保的贷款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地区市场化程度后,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盈余管理会削弱会计盈余对贷款担保比例的负向影响,即银行能有效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盈余质量低的企业的担保贷款比例.  相似文献   

9.
赵金国  孙玮  朱晓红 《东岳论丛》2019,40(7):164-170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的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除员工层面的多元化外,股东层面也存在多元化,这势必会通过经营决策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本文以股东母国文化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股东文化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以资源基础论和信息决策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战略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通过对92家在中国运营的合资保险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股东母国文化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股东母国文化多元化程度越强企业绩效就越好;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战略在股东母国文化多元化和企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本文以2006-2009年注册会计师连续审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审计费用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负债水平和现金股利对自由现金流量代理问题的控制效应,通过检验后发现:在连续审计的上市公司中,审计费用与现金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在高成长机会公司尤为显著;在高现金流量公司,高现金股利减少了公司的审计费用,即我国通过发放现金股利可以起到减少代理成本的监督治理作用,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负债对代理问题的控制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燕 《南京社会科学》2012,(2):34-39,56
在决策理论与子公司发展理论基础上,分析提出在华子公司高管团队决策效力的三个构成变量分别为高管团队的管理连结、决策全面性和决策自主权。对决策效力与在华子公司战略导向的关系及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辩析1,06家在华子公司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华子公司高管团队决策效力的三个代表变量均正向影响子公司战略导向,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决策全面性与战略导向的关系、正向调节决策自主权与战略导向的关系,而对管理连结与战略导向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探讨影响企业数字化的前因。以2011—2020年我国A股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获取上市企业注册地搜索指数,构建本地投资者关注度指标,考察了本地投资者关注与企业数字化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投资者关注对企业数字化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25%、50%、75%分位点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该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本地投资者关注通过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促进企业数字化投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本地投资者关注对企业数字化投入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环境不确定性高的地区、收益率高的企业样本中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影响企业数字化前因的研究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合理引导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最新构造的能够更加准确刻画公司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的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数字技术使用对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另一方面对管理层的平均薪酬则无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了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使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通过收益分享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降低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使用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在第二产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内部薪酬初始差距较大、管理层权力较小的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技术使用给管理层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更多会以在职消费、股权激励等隐性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晓玲  刘中燕  任宇 《江淮论坛》2012,(6):63-68,75
分析师关注的经济后果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对分析师关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分析师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研究结论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有助于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加深对证券分析师监督职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通畅是制约企业研发创新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研究如何调整和优化财务结构,以缓解企业研发融资受到的约束,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17年中国生物医药上市企业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信息不对称情境下企业内外部财务资源配置对研发投入决策的差异化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净资产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规模,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则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入规模,托宾Q值、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区分企业所有制和地域,进行了异质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启示是,企业需主动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以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创新的内在积极性,政府则要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16.
彭茂  李进军 《天府新论》2016,(4):120-126
本文采取沪、深两市2335家上市公司2013-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Logit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检验了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外部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样本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影响很小。托宾Q值和法制化水平等指标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增加融资成本,因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有较强烈的动机主动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以减少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因此,融资需求将促使企业提供更多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相较于战略防御型的公司,战略激进型的公司由于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大,外部融资需求较高。因此,公司战略将通过融资需求的中介作用而作用于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即公司战略对会计信息自愿披露产生显著影响,与战略防御型公司相比,战略激进型公司具有更高程度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且融资需求在公司战略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与美国等国家较多采用公司型基金运作模式不同,中国的基金业全部采用了契约式运作模式.与基金业运营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董事会以及管理层.在契约型基金运作模式下,基金投资人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市场契约来实现,缺乏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公司决策乃至管理行为的利益实现路径.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由公司股东、董事会与管理层构成,其利益通过公司治理系统的运行实现均衡.这一利益实现方式通过公司治理系统达成,但会溢出至基金持有人,影响其利益实现方式和程度.本文以中国的契约式基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讨论了基金公司治理主体利益实现路径与约束条件对基金持有人委托成本及投资回报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1)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群体规模越大,中小股东为保护自身产权,采取尽快收回投资的战略会提升基金持有人的委托成本,但缺乏动机提升其持有基金的回报.(2)具有控制权的股东会预期中小股东的战略选择,但鉴于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竭力主张提升公司专业投资能力,以提升吸引现金流的能力,这会提升基金投资者的回报.(3)具有控制权股东的上述战略选择,依赖于其战略执行意愿和战略执行能力两项约束条件的同时具备.(4)独立董事可以帮助基金投资者降低委托成本,但不能帮助其提升投资回报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研发投资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源泉,高管的行为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07-201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研发投资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程度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现金薪酬和高管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正相关.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现金薪酬部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具有激励作用,高管持股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表现出了激励作用.高管的现金薪酬部分只有在非融资约束型上市公司中起到了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知识结构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高管团队知识结构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高管团队的职业经历复杂度和教育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高管团队技术性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职业经历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专业背景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