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以环境伦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都作了深刻全面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张巧艳 《社科纵横》2006,21(6):35-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渝生 《学术交流》2005,23(4):5-10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论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在自身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并紧密结合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底蕴正是对小康社会内在本质的深刻揭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只能通过"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目标不仅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而且也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武三中 《探求》2006,(Z1):9-1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我国改革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借鉴国外一些执政党在社会整合方面的经验教训,审时度势、顺应民意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思想.它的提出为党的执政目标增添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15.
孙慧明 《社科纵横》2008,23(12):19-20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写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哲学上进行反思,转变传统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确立,是我们觉执政理念的高度升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次为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新方向。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不二法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4年起,"和谐社会"就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主题语.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此之前党的十六大上,已经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地提了出来,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经过80余年的风风雨雨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不但摒弃了在"文革"中发挥到极致的"斗争哲学",而且对经济增长与整个社会和谐稳固发展间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实现和谐发展的自觉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实现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强调和谐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道路,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盛书刚 《探求》2007,(1):12-16
从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某些组成部分的和谐到党的十六大在旗帜上出现“社会和谐”,标志着认识的一个飞跃;从党的十六大的“社会和谐”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和谐社会”,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目标更远大,任务更明确;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和谐社会”到胡锦涛的“2.19讲话”,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已初步形成;从胡锦涛“2.19讲话”中的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到胡锦涛“9.15讲话”中的建设“和谐世界”,以及后来提出的建设“和谐地区”“和谐亚洲”,从外部环境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表明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世界意义,从而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曲士英 《学术交流》2005,(11):31-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这一伟大战略构想进行深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社会和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