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南海问题是指南海有关方存在领土主权争议,以及在海洋管辖权主张重叠部分的海域存在划界争议,菲律宾单方对中国提起南海仲裁案,域外国家的卷入及挑拨生事,推升了南海风浪,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南海问题是否会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五国防务安排》是东南亚附近海域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中颇为独特的存在,其诞生最初是为了维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防务作出的过渡性安排。近年来,随着区域安全形势的变化,该组织通过机制建构和军事演习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增强了各成员国的军队的联合性、军备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力地保障了南海航道安全。同时,该组织在实践中与地区内其他安全合作机制相辅相成,利用军事安全工具实现非传统安全目标,为各国在东南亚海域进行安全合作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维护南海海上安全,尤其是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路,总结中国—东南亚各国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总结明朝建立起以中华文明为核心价值主体的统治秩序,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当前美日两国的东南亚政策与我国明朝的对外关系之比较,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认为,一个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家必然"行之不远",中国需要建立起一套对南海周边国家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历史经验的告诫。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是牵涉日美同盟重大利益的地区之一.在日美同盟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日美同盟与南海、东南亚海上通道、东南亚地区反恐等地区热点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东南亚国家唯有通过积累强大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抓住机遇,强化独立自主意识、营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对话机制、实施具有层次性和非对抗性的"大国平衡战略",方能有效地实现自身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5.
依照现代国际法,对领土领海的命名权是一国行使主权的重要方式。"南海更路簿"是中国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渔民自明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南海诸岛礁及在相关水域进行捕渔、航海等海洋开发活动的系列民间传世文献。该文献记录了中国南海地区"峙"、"线"、"郎"、"塘"等各类地名126处,这些地名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认定的岛礁沙洲等岛礁种类相对应,其记录的126处地名也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际认可的南海岛礁标准地名。因此,"南海更路簿"是我国对南海九段线内岛礁及相关水域享有历史性主权权利的一大力证。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文昌联合举办第四届"南海《更路簿》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以《更路簿》和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一次盛会,这两个主题契合当下南海理论和南海现实发展的大势,与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7.
虽然蔡英文当局南海政策的文字表述前后存在差异,但其固守太平岛、投靠美国以及利用南海问题推行"台独"路线的核心政策始终没有变化。蔡英文当局的南海政策不仅与马英九当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使与同样主张"台独"的陈水扁当局相比也有诸多的不同。认清蔡英文当局南海政策的本质,有利于廓清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我们在未来涉及南海的对台工作中作出恰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3):86-90
1978年以来是南海问题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在"内因驱动"和"外因刺激"下,南海局势变化历经"从岛屿争夺到区域外大国介入"、"在东盟化、国际化推波助澜下升级为国际热点"、"从海洋权益之争演变成为各国海洋战略博弈"变化。面对南海局势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和国家战略指引下,制定南海政策,调整南海战略,从"军事维权与行政管辖并举",到"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再到"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内政、外交等措施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城市及地方政府的外交活动就引起了学界注意.然而,围绕"城市外交"这一概念仍存在诸多争议,其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旨在厘清城市外交理论发展的脉络,明确城市外交的内涵,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当前东南亚城市外交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东南亚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而沿线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深刻理解东南亚城市和地方政府参与外交活动的利益诉求,大力开展与丝路沿线城市的城市外交,将对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战略形成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菲推进南海共同开发磋商的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五方面亟待解决的制约瓶颈。一是菲律宾对石油等能源资源做出的法律规定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权法律障碍。二是菲律宾国内对与中国在南海争议区开展"共同开发"存在政治分歧。中菲可先从联合勘探研究入手,推动菲律宾国内累积共同开发的政治共识。三是菲律宾南海共同开发政策连续性差。为了减少菲政府更换带来的政策变化冲击,中菲两国可设立(海上)共同开发事务代表来推进共同开发。四是菲律宾国内不少民众对中国的南海共同开发意图存有疑虑。中国可加大对菲民众的民生外交工作力度。五是美国会采取手段"介入"中菲南海共同开发磋商。针对美国"介入"因素,中菲可采取开放式共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但在东海和南海的海域中,部分岛屿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至今还为外国势力所染指和占领,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不仅影响了我国的海域经济发展,而且也扰乱了周边的国际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对海岛主权争端与国际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海岛主权争端的对策创意。  相似文献   

12.
2009—2011年南海安全形势呈现出"抛物线"式的发展特点。区域内南海问题当事国违背《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单方面举措和区域外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的迅速增强是南海地区局势恶化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等有关争端方的努力则成为局势趋向缓和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地区内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化的加深,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相对好转。然而,由于区域内、外消极因素及非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或将继续维持时而紧张、总体缓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效控制理论成为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重要国际法依据之一。我国南海部分岛礁被邻国占领虽是事实,但这些国家无法依据有效控制理论取得其非法占领岛礁的领土主权。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历史的、无可争辩的主权,且从未放弃或停止行使对南海诸岛的有效管辖。争端国家的占领行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针对争议岛屿的所谓"主权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我国应当在强化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利的同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加强对南海诸岛的有效控制,明确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海"作为地理概念的产生与命名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海作为国家海洋领土长期占有与实际控制的事实,并在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民国时期在维护国家海洋国土的斗争中,以"南海断续线"标注于我国地图,既是对"中国南海"传统海疆范畴的考订与昭示,也是遵守当时国际法前提下的主权宣誓,更是依托当时国际习惯法维权的具体手段。本文认为,"南海断续线"具有"中国传统海疆线"的法理地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应条款所规定的历史性权利要件,是不容否定的,这应作为我国与南海周边诸声索国就南海问题磋商与谈判的关键性法理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全球资源短缺、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南海争端出现了复杂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并朝着对我国不利的方向发展。与我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分别以所谓"历史依据"、"法理依据"和"军事存在"等手段固化所占岛礁主权,国外一些学者对此看法不尽相同。如何解决南海争端,单一手段或传统手段恐怕难以奏效,应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7.
周士新 《创新》2010,4(2):5-9
合作安全指国家间为了共同的综合安全利益,建立安全协调与信任措施,摆脱安全困境、解决国际冲突,维护地区稳定。合作安全具有非强制性、预防性、非排他性及综合性与共同性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及环境保护问题上建立安全信任的措施与实践证明追求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合作安全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选择。中国奉行合作安全的政策符合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中国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郭渊 《太平洋学报》2011,19(5):83-9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前苏联出于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对南海争端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南海地区"边缘地带"特性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强占南海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在维权斗争中,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南海诸岛主权宣示,抗议周边国家对中国海洋国土主权的践踏,收复被占西沙岛礁,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海疆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9.
南太平洋地处中国外交大周边,构建良好的南太平洋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南太平洋地区独特的外交环境以及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的现状,中国应坚持将南太平洋地区作为"经济伙伴"、"政治依托"和"安全保障"的战略定位,抓住双方的共同需求和合作愿望,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双方关系的发展。尽管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的发展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双方在各自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将会继续得到提升,从而为双方关系持续、稳定、深入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