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京三个回族大家庭为典型个案,将辛亥革命以来近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以这四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为背景,分别考察了各个时期北京不同职业的回族人家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从婚姻中的民族因素、婚姻形式、家庭类型、居住形式、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具体反映都市回族在择偶观、婚姻习俗、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分析探讨了都市回族婚姻家庭发生变化的因为.从透视回族现代婚姻家庭的走向,探讨回族发展变化的轨迹,反映回族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在民国时期新兴的回族报刊中,回族婚姻问题是当时回族知识阶层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回族知识分子就回族社会中存在的早婚、奢侈婚姻和不遵从伊斯兰教义的诸多婚姻陋俗展开批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即适龄结婚、简朴婚礼和向伊斯兰教义回归。这些讨论和重建措施实质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回族婚姻中“变”与“不变”的特征:产生一定变化的是婚姻仪式与观念,不变的是共同的伊斯兰宗教信仰以及相关联的民族认同感,以维护族群边界。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移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伴随着移民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的转型,交往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从而引发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回族妇女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婚姻观念出现了不协调。基于宁夏生态移民区永宁县闽宁镇回族妇女婚姻质量问题的调查,对影响回族妇女婚姻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期望有效开展生态移民区回族妇女社会工作,就提高回族妇女家庭生活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回族婚姻及"女子不嫁外"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经典规定穆斯林不得嫁娶非穆斯林(或不信仰伊斯兰教者)的规则是回族婚姻通则,回族婚姻规则中没有所谓的“族外婚制”;回族“女子不嫁外”的婚姻规则自回族形成时期早已有之,是社会生活多种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家乘谱牒是我国许多民族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方式。与汉族家谱相比较,回族家谱具有一定的特色。回族家谱历来被学界所看重,是回族研究的宝贵资料,在探究回族渊源、回族宗法制度、回族婚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四川回族自元代扎根巴蜀大地以来,其婚姻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观点上与全国回族一致,但在婚礼仪式、做法上则有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几百年来,回族在分散居住的条件下,不但没有被汉族或其他民族所同化,反而通过伊斯兰教及心理认同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成为一个融伊斯兰教文化和汉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民族.回族的心理认同感教育可给我们诸多启示.学习借鉴回族加强心理认同教育的有益经验,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和方式,不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在对宁夏红寺堡区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文化适应的多维模型理论,从婚姻、饮食、宗教信仰及传统节日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策略,并从文化差异、歧视与偏见、社会支持、居住时间、自愿与非自愿、交往意愿与交往能力、人口统计学因素七个方面总结了回族生态移民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消除民族歧视偏见、合理配置民族构成比例、建立健全宗教设施、完善优惠政策、扩大劳务输出、普及学校及社会教育等六项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回族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民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社会的习惯法到现代社会制定法逐渐变化的过程,其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了解哈萨克族传统婚姻家庭制度,有利于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结合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特点,更好地贯彻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以兴办教育,倡导留学,设立社团,创建报刊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作者指出,民国时期回族文化运动,推动了回族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增强了回族人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在化解回汉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培养造就一批回族人才和提高回族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回族精妙而复杂的通婚规则与仪式程序安排,体现了该区域共同体对婚姻关系及其因通婚而缔结的社会关系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些婚姻规则的存续,确保了贵州回族数百年来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20世纪90年代后,贵州回族的婚姻规则及其仪式程式遭遇了巨变。这种巨变一方面赋予了贵州回族婚姻现代性的时代风尚,但也导致通婚关系、因婚姻而缔结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2.
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分布特点,使回族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中国西北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区,随着时代发展回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相处与了解日益增加,随之有了回族与各族之间的通婚,尤其是与汉族之间的通婚。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充满了特殊性,主要是充满了与伊斯兰教有关的生活习俗方面的问题。文章对回汉婚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回汉婚姻和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00至1949年间回族慈善团体的存在与发展状况及活动情形的探讨,指出回族慈善团体具有自上而下组成,会员无定、经费来源单一,早期活动内容单一、结构简单,后期不断发展等特征。在增强回族凝聚力,促进回族社会稳定,加强回族与其他民族的联系,扩大回族在中华民族及国际穆斯林中的影响方面,回族慈善团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隆村是宁夏闽宁镇一个回族与汉族互嵌居住的生态移民村。搬迁前,原居地的民族交往交流形式单一;搬迁后,由于原隆村的回族和汉族群众在空间上相互嵌入的居住格局,彼此交往互动、交流沟通的机会明显增多。新时代,在日常生活、就业务工、教育教学、文化互动等方面,原隆村各民族交往交流日渐广泛和深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就,从而形成文化上彼此欣赏、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婚姻中相互包容、归属上共生共赢,展现出民族交融的美好图景。原隆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对我国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构建具有启示意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军警民多方协同、干部和群众携手奋进,以互嵌式居住、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中,原隆村村民从搬迁前的单一民族居住格局逐步有序过渡为搬迁后的回族与汉族互嵌式社区环境,真正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血脉相通、水乳交融,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原隆村经验为新时...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超强的凝聚作用,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同时伊斯兰教自身也实现了适应性的发展。伊斯兰教对回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张力,显示出伊斯兰教在回族日常生活中的核心精神地位与历史作用。回族已经把伊斯兰教作为本民族不断发展与传承的核心内容。伊斯兰教与回族之间魂体相依的关系,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发展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东乡族的族源及民族风情的多元化,使得其婚姻行为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兼容并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乡族婚俗。东乡族婚姻的缔结恰当地融入了宗教文化因素,同时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关怀与尊重。随着新的思想观念的渗透,东乡族婚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团结等方面显示出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权益保障的社会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河南、山东、海南等杂散居地区回族妇女地位的社会人类学考察,从妇女权益保障意识、参与政治生活、享受教育权利、宗教信仰等七个方面展示了回族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针对妇女参与意识薄弱、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影响婚姻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消除落后观念解放思想、抓住重点解决妇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等建议,为民族学研究和妇女研究课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左宝贵》塑造了回族将领左宝贵的英雄形象,歌颂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当代社会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史学研究领域,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都是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这里集中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概况,研究少数民族婚俗与现行婚姻法之冲突,洞析二者之间融合点。以期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受伊斯兰教法影响,回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机关在行使民族立法自治权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保障回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习惯、清真食品、丧葬习惯和节庆习惯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回族习惯立法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