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09,(7):12-17
在对待自己的性功能方面,有些男性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一旦发现自己的性能力较以前有所变化,就忧心忡忡地怀疑自己是不是性功能减退了?然后给自己乱扣“阳痿”、“早泄”等帽子,胡乱吃各种补药,弄得精神高度紧张;还有些人与之相反,遇到问题羞于向医生启齿,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肯去找医生。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费尔纳等人研究了20例捐肾者,砂究表明,为了支持自己亲人而自愿捐肾脏的人,在做出决定之前,都要躲避某些会让自己改变主意的信息。医疗小组向这些捐肾者解释了肾移植手术的细节,让每一个有可能捐献肾脏的人经过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然而,某些捐献者说,他们并没有太留心医生所说的话。其中一位说:“我对医生的话左耳进,右耳出。”而另外一些捐献者表达得更加明确,他们说自己明明知道捐献带来危险,但宁愿相信没有危险。  相似文献   

3.
李斌 《社区》2013,(1):51-51
最近,家住甘肃省兰州市金港城的刘女士显得很郁闷,因为前几天她差点摔骨折。“那天我和女儿、女婿出去逛街,走到一楼楼道时,差点摔一跤,把女儿紧张的啊。”刘女士表情凝重地说,自己住在四楼,自己家楼下一楼住着一个医生,“都说医生有洁癖,我刚开始还不相信,后来才算明白,还真有道理。”这位医生,只要是自己在家,每天都会对所住的一楼楼道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4.
刘荣礼 《今日南国》2014,(12):52-52
“我不认可红包协议,我自己也没有签订,因为我学医的时候已经宣过誓。”2014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参加中日友好医院讲座,被问及怎么看待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时说,让医生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会让公众认为医生是一个普遍收红包的群体。此番言论也让“拒收红包协议”再引争议。  相似文献   

5.
董绍军 《社区》2011,(9):45-46
“医生,我需要忌口吗?”“医生,我有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是病人在就诊时常向接诊大夫提的问题。饮食与疾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忌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中医治病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有两个含义:一是所吃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对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我想了解一下冬病夏治怎么治?”司女士来到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向医生询问有关冬病夏治的问题。司女士患有咽炎,她看到有关冬病夏治的宣传,想通过夏治治愈自己的痼疾。“很多人治病都很急功近利,希望通过冬病夏治,一下就把病治好。”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焦乃军说,“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我叫吴科星,很多人都喜欢叫我“五颗星”,是啊,我也很期待,能为将来的自己打上“五颗星”。每当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到为生活忙碌奔走的人们,我觉得自己只是一粒毫不起眼的沙砾,没有历练、没有成长,普通的沙砾怎么才能变成耀眼的珍珠呢?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需要不断学习,继续成长。  相似文献   

8.
钟虎 《社区》2009,(13):57-57
在新加坡,我曾因生病就诊出入过几家公立医院。去医院之前,我就做好了“医院里一定是人挤人”、“耗时一整天”的思想准备,而到了医院后我发现,自己多虑了,病人并非想像的那么多,挂号、医生问诊、检查等一系列过程井然有序,半天的时间我就看完病回家了。我向当地人请教如何看病时,他们说:“一般头痛脑热的小病,我们会在社区诊所或社区医院看,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社区》2005,(5):61-61
神情疗法的副作用 有一位医生对他的同事说:“劝病人用精神治疗法治病,有时也会起副作用。” 同事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次我接待了一个神经衰弱者。”医生说,“我劝他到气温高的地方去休养一段时间,他说经济能力不允许。我便让他在房顶上画一个太阳,然后整天想像着自己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干活。” “后来怎么样了?”同事急迫地问。 “他中暑了!” 仍然有效 一位病人向医生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医生仔细听完后,作出了诊断并给她开了药方。  病人接过药方,急忙对医生说:“您给我开的药,昨天报上已经公布停止使用了。”  医…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06,(2):55-55
问:我今年65岁,膝痛多年,查血沉、抗“O”等正常,经拍片,被医生诊断为肥大性关节炎。何为肥大性关节炎,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1.
面临求职就业的青年学子,若要向理想迈进,仔细思考并规划自己的未来非常必要。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项技术,叫“教练技术”。教练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大家获得一种“让自己过上理想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少年》2009,(3):30-31
一个人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活着,同时为了别人活着,才有意义。 同学们叫他“傻子”。 “傻子”的模样挺丑:个头儿不高,面色黑瘦,小眼睛,厚嘴唇,走起路来低头趿拉脚。可“傻子”常在心里自慰说:反正我心灵美!  相似文献   

13.
刘律廷 《社区》2012,(18):33-33
如果门诊医生平均给每一位患者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我该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我该如何给医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不会被他草草开药了事?我是否有可能与我的医生成为朋友,从而让医院对我来说不再那么冰冷和尴尬?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受伤或生病,谁不希望早一天痊愈?可南京一位79岁的老太太扭伤了腿,因害怕儿子来打扰,竟央求医生“慢点治好我的病”。老人之所以不希望自己尽快地好起来,完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为了“少受折腾”的不得已。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文 《社区》2008,(29):7-7
我自小多愁善感,格外爱哭。大人们烦我,给我起个外号,叫“哭鬼”。成人之后却矫枉过正,该哭的时候我都能咬牙忍着,哪怕把泪水憋成血。我看上去总是嘻嘻哈哈,却常在觥筹交错之际倍感忧愁和孤独。很多次我在热闹的交际场合突然抽身告退,怕自己脸上不经意的阴云扫了大家的兴。医生终于忠告我:您患有抑郁症。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社区》2009,(23):32-32
美国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得知与自己发生婚外情的女护士已经怀孕,便让她去意大利偷偷把孩子生下来。临别时。女护士问:“如果生了,我怎么通知你?”医生对她说:“如果生了。  相似文献   

17.
“就像是一场恶梦,梦中的自己被深深地埋在黑黑的井里,拼命地伸出被黑泥包围着的双手向井口抓去,可是不断地挣扎却不断地下沉,到处都是黑的……我的灵魂就这样被自己深埋,我的事业就这样被自己葬送,我的人生被自己划上了一个不光彩的句号。”  相似文献   

18.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7,(4):44-45
精神病医生杰瑞去看精神病医生。“医生,我有些不对劲。每次睡觉的时候,我都感觉有人在床下。我要疯了!”“给我一年时间,”医生说,“每周来三次,我会治好你。”“费用是多少呢?”“每次一百美元。”  相似文献   

19.
结婚十周年的答谢酒会上,老婆在对我进行一番高屋建瓴的表扬之后,突然话锋一转,神情庄重地向我提出了一条让我终生难忘的建议:“你要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懂得点浪漫就更好啦!”天呐,我一直以为自己离“好男人”不远了,现在才知道.与领导的要求相比。我还差得远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自我观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自我 ,中国人常用“自己”与“我”来表达“自我”。但是中国人的“自己”与“我”却有其不同的含义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的“自己”是个体最真实、最核心的代表物 ,它具有实在性、自私性和狭隘性 ;中国人的“我”是在交际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 ,是角色期待的结果 ,因此 ,中国人的“我”就具有了间接性、不真实性和虚假性 ;中国人用“我”来表达“自己” ,用“我”来与人交往 ,“我”是嵌套在“自己”上的外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