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理性在生存论的本质上是"有我之思",就是主体之人自觉我"在生存",并且"去生存"。理性的认识论域限在于:一是感性与悟性的限制;二是主体性的限制;三是对象性的限制。理性的价值论承诺包括:一是对确定性的承诺;二是对生存意义的承诺;三是对理想未来的承诺。  相似文献   

2.
岩石浅雕绝非原始社会作品──说“岩画”魏良弢早就有不少人──至少在我所从事的这个学科的圈子里是如此──知道我对所谓"岩画"一直持有异议,且时常在授课时说长道短。与其让别人代为传说,还不如自己公开写出来为好。这是煞风景的事,是要得罪人的,包括得罪我的朋...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控着,不由自主地饰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着自己讨厌的工作,生活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以下为"心理奴隶"的5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别人怎样想"的奴隶这种"心理奴隶"最为普遍,对创造力及人格具有破坏性,常见于心理机制不成熟的人。"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喜欢出风头""我那么做,别人会嘲笑我"……这种"别人"式的想法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4.
社交中赴宴应酬是少不了的。如果宴席中自己确有要紧的事必须先走,要向主人和别的客人说明原因然后告辞,而不要选择在席间别人说完一段话之后,这会使人误以为你对别人说的话不耐烦。临走之前,要劝请其他客人继续用  相似文献   

5.
拒绝有方     
拒绝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家有事求你,而你又不愿意效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然是拒绝为好.可弄不好又会伤及对方自尊,不讲究艺术的话,难免会埋下"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祸根.拒绝别人,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不是得罪别人,就是为难自己.  相似文献   

6.
试论谭嗣同《仁学》的佛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谭嗣同牺牲后如日,为其《仁学排序日:“《仁学》之所为作,乃为光大南海之宗旨,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众生何以要救?又如何去救?这在梁启超和谭嗣同眼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答案,即佛教中所说的“我执”。有“我执”,则是众生必被拯救的原因所在;而破“我执”即是拯救之方法.因为只有破除了“我执”之人,才能“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才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因此,梁启超在《仁学·序》中说:“今夫众生之大蔽,莫甚乎有我之见存.有我之见存,则因私利而生计较,因计较而生挂碍,因控碍而生恐怖,驯至一事不敢办…  相似文献   

7.
正确对待不同意见,是求得真理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各种意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有些同志在听取别人意见时,不是首先考虑意见本身是否实事求是,而是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从某种关系、派性出发。其实,正因为个人关系太近,为某种利害所左右,反而会不客观;而和自己疏远点的,或对自己找岔子的人,有时倒会客观些。古语说:“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是有道理的。 听取意见,也不能以一时拥护的人多少为依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不少人常常忘记了尊重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权力”和“义务”是平等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别人尊重自己,就要首先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9.
人皆有父母自古誰無死人多有兄弟友愛有時已武原子談子劬學飭簠簋養志事雙親孺慕色長喜怡怡事長兄敬恭無張弛何天不慭遺相繼夢起起無父我何怙無母我何恃雁行翼更折伯壎傷斷毀號泣於旻天哀痛澈骨髓杜鵑啼血猿斷腸海枯石爛城崩圮琴書筆硯杯棬杖履山之巓水之涘都是談子思親思兄史思親思兄無已時魂魄依稀來夢裏夢中見父或無母有母無兄不樂只爰思三人同入夢寫入丹  相似文献   

10.
朋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当这个关心和帮助过度,不仅会让人讨厌还会让自己活在痛苦之中.因此,关心朋友得有个度. 案例:太关心朋友弄巧成拙 芳芳是职业女性,在公司里和同事的关系虽然不错,可烦恼的事却天天有.因为芳芳的共情心理很严重,她总是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认为自己对别人好是分内的事,而把别人对自己好看成是恩惠.和朋友在一起时,朋友不开心或碰到烦心事她会尽力帮忙,若帮不了,就会一个人闷闷不乐,心情差到极点.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追问离开人而在世界中寻求本体,最终作出了错误的本体论承诺.当哲思回归人自身,意义追寻就成为哲学的本体论承诺.透过哲学史的纷乱表象,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意义维度.意义本体就是作为个体的"我"的意义,我是意义的生发点、赋予者和领悟者.意义的追问源于人对存在的自觉,人在自觉中认识到存在的残缺而追问存在的意义,意义就是自觉之人穿透存在的残缺而发现存在的本然完美.  相似文献   

12.
我和丈夫结婚多年,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大多也是已婚之人。在如何爱自己的另一半的问题上,我与一些女友是有分歧的,自己也曾有过困惑。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六日致钱玄同信(《鲁迅书信集》第19信)中,提到一位“悠悠我思”。周作人著的《知堂回想录》中已说明,“悠悠我思”即陈百年。陈百年,名大斋,百年是他的字。浙江海盐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撰稿者。我们知道,鲁迅是喜欢而且很善于给别人起外号的。但为什么称陈百年为“悠悠我思”.却还值得作些考证。按,“悠悠我思”句出《诗经》,凡四见。《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郑风·子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此?     
我从前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己之长,此人之短,以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这样一此,就满足了,觉得自己此别人强。有的时候,虽然也看到别人一些优点和自己的一些缺点,但总觉得,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可在那方面,你还不如我。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差不多”,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次学习王杰同志的日记,王杰说:“一个人只有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才能感到自己不足,才会进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5.
人何为人? 人是生命体,有自我保护的生物学本能和生存发展的欲望。人有一颗大脑,借助于这一物质载体和思维器官,人有意识。当人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时,就会运用理性追问和反思。人之思首先表现为一种切己性之思,故而人之思不仅在人自身,而且在与人相关的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呈现危机之征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口爆炸,威胁到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不仅思,而且行,以趋利避害。人之行便是实践。思与行合二为一为实践合理性。 实践合理性有两个前提。其一是认识性的,即实践合理性包含着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16.
好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我(或别人)这么做,或这么想,或有这种感觉,究竟正常不正常?在什么情况下去看心理医生?浏览下文,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怀疑自己有强迫症。特别是办事认真的脑力劳动者,晚上难以入睡,反复思考当天做了些什么事,第二天计划要做什么。或者,有时会想,这件事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有时会反复检查门  相似文献   

17.
志者心之所之也孔子日苟志于仁无恶也又曰。士志于道。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学记曰。官先事士先志。盖学者一日之志为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忧乐之本也。嵩庵先生作辨志一篇谓人之志向不同其所成卽因而大异或为百世之人或为天下之人或为一国一乡之人。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最劣者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兹就三代以下之人略举其例以申其义。师表人伦以书传道者百世之人也。如汉之伏生传尚书。高堂生传礼。皆于秦火后传遗经。以存绝学。使圣道復明。唐  相似文献   

18.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10,31(2):14-21
爱因斯坦尝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对顺的哲学思考甘明思顺世上最愉快的事莫过于思顺。*思顺可以平心和气,思顺可以消减忧愁烦*恼。本来,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是顺顺互通的。因顺*的互通,人与周围世界也就有了相当的联系。思*顺自然可得顺思。*思顺是一番思想活动,思顺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希望...  相似文献   

20.
“意”概念是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词语之一。区别于古典时代,严复以诠译方式对“意”概念的哲学内涵做了新阐发。其中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在意我关系上强调“意”为心之主,并借此以“积意成我”的思想对“万物皆备于我”进行新阐发;二是针对意之运行过程,严复分别考察了觉、感、情、思、志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意识活动过程;三是对意志与行为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指明人之行动过程是志与事之统合。志为行动之开展提供意义与方法,而事意味着行动得以开展的客观要素,完整的行动过程是志与事之统一。严复对“意”的诠译激活了中国传统中“意”的概念,同时为中西哲学之融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