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书》“秽史”说的传统问题之一是魏收因受贿而为尔朱荣作佳传。结合《魏书》内对北魏覆灭的总结和对尔朱荣的评价,《洛阳伽蓝记》等当时的各类史料对尔朱荣、尔朱兆的区别对待,以及高氏自身塑造合法性的需求,可知《魏书》力图塑造的是关于北魏末年的两条叙述线索:“胡太后—尔朱荣”和“尔朱兆—高欢”。《魏书》让胡太后背负北魏灭亡的罪责,以此肯定尔朱荣匡扶魏室的功绩;同时对尔朱荣和尔朱兆进行区分,突出了原出于尔朱荣军中的高欢灭尔朱兆、振兴魏室的功臣形象,塑造了高氏和北齐的合法性。这一现象符合北齐国史撰作的“起元”要求,《魏书》因此呈现了尔朱荣“佳传”的面貌,不能以“秽史”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2.
北魏末年的灵胡太后临朝称制,宣告终结“立子杀母”制,她依靠汉化的宗室贵族,平息羽林、虎贲之乱,实行新的选举方法,稳定了政局,但她后期私欲极度膨胀,信任佞臣,甚至杀害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引发了北魏末年政治的一大变局,即尔朱荣占领洛阳和“河阴之变”。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4.
一尔朱氏军事集团是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浪潮中崛起于山西,由一区域部落豪酋发展起来的庞大武装集团。构成这一武装集团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三个部份:山西北部秀容地区的契胡部族武装,六镇鲜卑军事豪强,以及北魏末年投靠尔朱荣的一些州郡地方势力。契胡部族武装是一支野蛮强悍,由尔朱氏家族世代经营的家族武装。北魏开国之初,契胡酋长尔朱羽健(尔朱荣高祖辈)率本部落契胡武士1,700人参与道武帝拓跋跬创建  相似文献   

5.
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说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王家骅作者在(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3卷总第4期上发表文章介绍:涩泽荣一(1840-1931)被誉为“日本近化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指导者”。这不仅因为他是“企业之王”、“金融之王”,参与建立了500余家...  相似文献   

6.
20多年前的一天,站在《占领总统府》、《刑场上的婚礼》等几幅大型油画前,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憾,於是我记住了一个名字“陈逸飞”。时隔不久,我去美术馆赴约,“准老公”向我介绍他身边那位看上去温文儒雅的男士:“这是上海的朋友──陈逸飞。”伸手相握的瞬间,我险些脱口而出:“你就是陈逸飞!”我们三个一起前往如今已是颇有成就的油画家张祖英的住所,向他们伉俪祝贺新婚之喜。陈逸飞的礼物是一瓶包装精美的香水,当年还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时尚”,花露水已经算“资产阶级化”了,香水简直就是奢侈的代名词,北京市场上几乎见不…  相似文献   

7.
儿子总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就是强迫他看,他也只是看诸如画报、漫画之类多少带有直观色彩的书,而对于我买的大百科全书、童话选、简易历史读本、地理书籍等则是“不屑一读”,更不要提唐诗、宋词之类的书了,任凭我磨破嘴皮子,甚至是严格限制每天必读一些唐诗宋词百科类,否则“家法伺候”,他也是我行我素,继续搭他的积木、看他的《猫和老鼠》、玩他的奥特曼,对此我是恨铁不成铜,有好几次还真的“家法伺候”,但几天过后一切照旧,真是拿这小子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8.
《苏秦始将连横》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学术界对这句话中的“秦”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的是秦国,如刘忆苎在《战国策选讲》里解释道:“他(指苏秦)既不满意家人的态度,但又不敢怨恨他们,而把造成这种情况的罪过归于秦国不采用他的建议,以致不能‘衣  相似文献   

9.
依照史学界传统的观点,北周宇文氏王朝的强盛一时主要是由于武帝宇文邕实行改革所致。这一传统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北周初期一位举足轻重、对北周王朝的建立和稳定作出贡献的风云人物——宇文护,只有少数论者在论及其他专题时附带提及宇文护其人,至于专门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一直没有出现。故笔者不揣浅陋,草撰小文,略呈愚见,以补遗漏耳。一、宇文护的早期活动宇文护(513—572年),宇萨保,北周太祖宇文泰兄宇文顥之少子。史传称他幼小时即“方正有志度”,举止不凡。年十二,父颢卒,与叔父宇文泰一起参加了北魏末年河北人民的起义,为葛荣部下。528年,魏将尔朱荣破葛荣于滏口,俘宇文氏叔侄及家眷,宇文泰因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有世交的关系,被收编在贺拔岳帐下,  相似文献   

10.
去年曾一度“疯”传温碧霞将嫁给富家子弟何祖光,成为又一位步入豪门的女星,可时至今日也未见“真实版”上演?“是吗?我都不知道自己要结婚了,外人怎么会清楚?他是我的男朋友,但现在还不能定为老公。” “我最近两年在内地拍了《燃烧的港湾》和《风云变》等影视剧,在内地和香港我都不算‘过气’,为什么要轻言放弃如此庞大的创作空间呢?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理学的重要先驱人物。其易学、理学是其史学的理论基础。在经学方面,他敢于疑古,认为《十翼》非孔子所作,对《周礼》等也发出疑问。他提出“天理”等范畴,对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他认为支配社会兴衰的是“人理”,主张编写历史时应以“书人不书天”为基本原则。在史学著作中,主张德政,重民爱民,师古不泥古等  相似文献   

12.
《离骚校诂》序汤炳正黄君灵庚《离骚校诂》既成,来书求序我说,他“研究楚学,走的是前人老路,专攻文字、训沽、章句,在楚学这圈子里颇感寂寞”。及读他寄来的复印《离骚校估》十数条,又见其中多精辟之言,发前人所未发。对此,我深有所感!前人有言:“不从小学入经...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凡是在学术上有创见的人物,往往具有特立独行的品格,求真求实的态度和熔铸百家的精神,明代思想家吕坤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他治学不株守前人门户,公然宣布:“我不是道学”,“我不是仙学”,“我不是释学”,“我不是老庄申韩学”,“我只是我”。(《谈道》,《呻吟语》卷一)“我只是我”突出了吕坤的个性特点,也是他治学独立性的宣言。 在学术上要有独创性,必须坚持“自得”,并敢于打破传统和不迷信权威,吕坤反对为学“蹑着人家脚跟走”(《问学》,《呻吟语》卷二),甚至也不赞成“跟着数圣人走”,强调“各人走各人路”(《品藻》,《呻吟语》卷四),他批评一些学者“循弊规若时王之制,守时套若先圣之经”(《修身》,《呻吟语》卷二)的守旧抱残的行为,高唱“宇宙内几椿大事学者要挺身独任,让不得人,亦与人计行止不得”(《修身》,《呻吟语》卷二)。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造诣很深的学者。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不同时期的心态变迁了如指掌,所以,写出了虽数量不多却颇有影响的小说。一部《围城》震动了整个文坛,李健吾称它为“新《儒林外史》”,并以能在他和郑振铎主编的进步刊物《文艺复兴》上发表这部杰作“为荣”。①它先后被译成俄、日、英、法、德等国文字出版,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如果说,《围城》是钱先生的长篇代表作,那么,《猫》便是他的短篇代表作了。它们都发表在四十年代中期,又都是反映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佳品。所以,也可以把《猫》看成是《围城》的姊妹篇。本来《围城》和《猫》作为钱钟书的名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但是,  相似文献   

15.
对于《红楼梦》,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黛玉、宝钗、紫娟、妙玉等众多人物,我了如指掌。就让我来说说我心中的《红楼梦》吧!4岁爱宝玉《红楼梦》是我妈妈的最爱,可以说,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受到《红楼梦》的熏陶了。4岁那年,我让妈妈读《红楼梦》给我听,听是听不太懂,就知道妈妈笑我也笑,妈妈哭我也哭。当我看到插图里的贾宝玉时,觉得他脸白白的,那么漂亮,就像童话里的王子一样。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7岁爱黛玉“妈妈,黛玉姐姐好漂亮哦!“”贾宝玉喜欢的女孩儿能不漂亮吗!”哈哈,我喜欢黛玉,也是从“漂亮”开始的。那时,我的心愿就是长大了能像黛…  相似文献   

16.
[摘要]根据符号学的标出性原理,本文将讲述决定世界的毁灭或者拯救的“我们”与“他们”或者“它们”的战争的好莱坞电影大体分为:人兽之战(《星球大战》、《异形》等);我族中心主义的战争(《变形金刚》、《X战警》等);对我族中心主义反思的战争(《阿凡达》等);超越种族差异的善恶之战。我族中心主义者将“我们”之中的异项转变为异类,将“他们”变成“它们”,从而建构对其征讨、杀戮的合理性。而影片《阿凡达》通过对我族中心主义的反思走出朝向超越差异的人类大同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当我给小孙子读书时,他突然对我说:“我只喜欢安徒生。”“噢!真的吗?”我问道:“安徒生是谁?”他说别的孩子告诉他,安徒生写的童话很有趣,其他有关安徒生的情况,他就说不出来多少了。我告诉他说,安徒生是丹麦渊博的语言学家和童话家,《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和《碗(wān)豆上的公主》等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在湘西当兵的时间,在《从文自传》中很少明确交待,甚至有的与实际时间出入很大。我在编写《沈从文生平年表》时,曾对此逐一进行考证,但因年表体例所限,不可能在《年表》中对考证的情况详加说明。加之我的考证结果又与历来诸家的考证多有出入,因此持撰此文,将我的考证说明如下,以就正于各大方家。(一)先从他离家当兵的时间说起。他在《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曾说;“民六夏我便离开了家乡”21978年8月23日在给小时的老师田名瑜的信中说:“民六(191年)我随同杨明臣半土匪军队初次出门”。在《自传·一个老战兵》中,他…  相似文献   

19.
俞平伯先生晚年研究红学的主要观点徐家昌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主要观点俞平伯先生是我的亲娘舅。在我的幼年,向我传授的是爱国主义而不是唯美主义。俞先生从不坚持己见。在《读词偶得》上,他反对胡适对李煌“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的解释。但三十年后,他在《唐宋词...  相似文献   

20.
大约在十一二年前,我曾编发过启军的散文,因为很喜欢他在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中透出的那种淡泊平和。不料他收到刊物后,来信说我把他的姓搞错了,他姓“向”,而不是姓“何”。我很惊讶,把他的原稿翻出来,让好几位同事辨认,他们都说那就是个“何”字。可见他的书写实在是太有“特点”了。以后又陆陆续续收到他的来稿,欣喜于他的长进,便给他编了一个小辑,并写了编者按,题目是句大白话:《湘西有个向启军》。也不知道这个小辑于他是否有些鼓励?虽然后来我不再编散文稿了,却时不时他还能读到他的作品,觉得他的文笔愈发地从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