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模糊词语的表义功能张琳,道尔吉“反映在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可以称作模糊概念)。”①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示形式,因此用来表达模糊概念的词语,亦可称为模糊词语。语言表达思维,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们要反映客观事物,要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江 《理论界》2007,(6):230-231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模糊的范围远大于模糊语言,它们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言语模糊除了能被模糊语言结构体现外,还有其他体现形式,如多音、多义、歧义、比喻、间接语言等。模糊语言的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是同质的;而其他体现形式则需要特定的语境或因为缺乏足够的语境知识才能同时归属不同范畴,是非同质的。只有分清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区分模糊语言与歧义结构,进而把握住模糊语言的实质,准确界定模糊语言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帮助学生丰富语汇,不断提高驾驭祖国语言的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词语教学的这一重要性和对“词语教学”本身的含义,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认识得很清楚的。有人把词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解释词语,把它同词典里的释词和课文里的注释等同起来了。其实,这是对词语教学的误解。词语教学的总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具体地说,它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深入理…  相似文献   

4.
外语学习并非易事。对于成人学员来说,刻苦努力固然重要,然而掌握学习技巧同样重要。这里仅就大学英语学习中词语记忆、读物理解和语言知识习得谈点看法,供学员参考。一、词语记忆条理化词语记忆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学员往往感到单词难记,词汇量难过关,阅读速度难以加快,语言知识难以较好地掌握。究其缘由主要是单词记忆杂乱无章,思路未理顺,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较差。记忆的拦路虎是遗忘,战胜遗忘的有效手段是词语记忆的条理化。要以“巧记”代替“死记”。要着眼于“边缘词汇”(MalcolmMckenie,1990)的转化,加大“半稳…  相似文献   

5.
认知词汇的活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琼 《学术论坛》2005,(11):194-197
认知词汇有其独特的知识信息、心理表征、组织结构和激活方式。根据词汇习得过程和添加理论,词语释义和词语造句可以加深词汇信息处理、扩大信息产出、活用词汇、丰富表达。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文化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和文化语言学观点透视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文章认为文化义是词语本身所隐含的文化色彩或者附加在词语之上超语言的文化意蕴,它负荷着汉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透对对汉语例词的文化义的分析,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语言科学的研究,窥见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汉语的文化义似应从以下方向发掘:成语与典故义;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代义;附会与象征义;联想与联想义;情态下褒贬义;风格与语体义;形态、色象与形象义等。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语言单位。在翻译内嵌形象的谚语时,要充分尊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处理不同的形象。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现实、忠实于读者,使译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等于原文读者得到的概念和感受,尽可能地缩小两种语言读者在理解上的差距;进而指出对英语谚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寻常词语艺术化”的课题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弓修辞思想的重要体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由于论述不够细致、具体,让人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学界对其理论阐释力和对语言的指导作用仍存有争议。该文通过梳理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寻常词语的界定、寻常词语艺术化的概念使用以及寻常词语艺术化与修辞格的关系等几个角度进行评述,以期对此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因为隐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易转移的特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成为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概念、机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标点符号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标点符号的性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的语言就有了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在书面语中,除了词语形式之外,还有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和标明词语的性质、作用的符号。这种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和标明词语的性质、作用的符号,就是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简称“标点”。和文字一样,标点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书面上,如果没有标点,词语形式就不能表达,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某一特定的意思;有了标点,人们就可以准确地、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请比较下面的几个例子:门)下雨了(3)…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概念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文化”概念 迄今为止,从内容上看,除一般都认为文化是属于某一特定群体且是非生物遗传的之外,几乎所有的文化概念都包括这样几种或其中几种内容:后天获得的经验、知识或信仰、行为习惯等;行为或其模式(包括生活方式、适应方式以及法律、制度等);观念、价值、意义或其体系;物质的或精神的人造物。我们不妨列举一些有代表意义的文化概念: 所谓文化或文明,在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及其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性的复合的总体。(泰勒, 1871年)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  相似文献   

12.
词语和文化差异李晶漪一、客观对象对词义理解的影响由于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一种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所标示的客观对象对另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来说是陌生的,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的词还不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等值的形式。如美语中的hippies,yippies,groa...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言差异。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等现象。本文从词语的概念意义、比喻联想意义及情感意义三方面的不对等,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而说明深入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对外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必然会反映一个语言团体的文化。由于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表面上似乎对应的词语其实在语义上存在非对应关系。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语因在概念意义、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或形象意义方面存在差异而造成的非对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前指是语篇中主题保持和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乔姆斯基开始,前指研究的方法从纯语法的框架过渡到语用原则的引入,最后到认知研究方法的采用,经历了几次大的方法论嬗变。随着研究方法的变迁,对前指现象的研究从语言能力经由语言运用最后深入到对前指词语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心智层面。如果把前指词语与先行词都放到心理表征的层面上来分析,那么语言材料只是建立心理表征的触发物(trigger),直接前指与间接前指的区分只是一个任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思维语是新出现的认知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术语 ,它本质上是人脑中被语言刺激激活的信息成分以及这些信息成分之间聚合性相关关系的表征。尽管核心信息表征必须同一 ,但由于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图式、经历体验图式等信息建构的差异 ,不同的人的相关信息表征必然因人而异 ;由于思维语是关于概念及概念关系的核心信息与相关信息的整合 ,因此思维语必然是个体特有的  相似文献   

17.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10,31(6):141-143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符号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人们认知世界的经验表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可据的。在英汉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存在着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  相似文献   

18.
船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其诗论具有“中和”之美.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内容选择适度、中和;“温柔敦厚”的典型性表述;中和的语言结构;选择平、雅、静、净、匀等的词语来论诗、评诗等.这些都体现了船山诗学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戏剧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戏剧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以“残酷戏剧”理论和“质朴戏剧”理论为其先导,其理论带有解构性、不确定性和反权威性。它鼓吹“非语言、非剧本”,视演员个人表演为艺术核心,主张以物质语言为戏剧的强力表现手段,强调表演要在冈观众的交流中实现。文章通过对具有仪表性剧作家和作品的介绍分析,将后现代主义戏剧的特征归纳为:发初期呈现的精神分裂症;同其它艺术品种的融汇和混合;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通过即兴、偶发、随机的表演,将生活在接搬上舞台;变革戏剧表演空间,打破戏剧演出场地界限;加强戏剧的行动性、参与性和政治性;取消剧本、摒弃语言,强调肢体语言动作;以及从题材内容到结构表现出的混杂与拼贴等等。作者认为,针对过去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戏剧所知不多,时有误解,当前首要的是先从翻译、介绍与研究做起,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戏剧及其思潮有所辨识、有所选择、有所扬弃与吸收。  相似文献   

20.
从礼貌原则看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是近几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对它的探讨较多地集中于性质、产生根源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等基本问题上,对模糊语言的功能虽然也多有涉及,但主要是从语体学或修辞学的角度展开。本文试图引进语用学理论,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一所谓模糊语言指的是那些所指范围的边界不确定的语词。在特定语言系统中,总有些语词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虽然明确,但边界却不清楚,存在着亦此亦彼的现象。例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词分别指哪个年龄段,无法截然分清,这几个词语就具有模糊性,是模糊词语。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