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周行军统帅考宁志新北周承袭西魏旧制,厉行府兵制,其情况一如《玉海》卷138兵制三》引《邺侯家传》所云;初置府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府一人将焉。每二开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国大将军,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可见北周军队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徐世勣是翟让领导的瓦岗农民军的元从宿将,唐初有名的将领和宰相。两《唐书》有传,陕西礼泉县昭陵徐世勣墓前有唐高宗“御撰、御书”的《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上柱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英武公李碑》(后简称《李勣墓碑》),特别是昭陵博物馆开放,展出刘袆之撰《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赠太尉扬州大都督上柱国英国公勣墓志铭并  相似文献   

3.
我国姓氏之书远自周代已有世本,继之者有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篇,应劭《风俗通》姓氏篇,六朝何承天《姓苑》,贾执《姓氏英贤传》,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邵思之《姓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郑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明代陈士元《姓觿》,凌迪知《万姓统谱》,清代张澍《姓氏寻源》,黄本骥《姓氏解纷》和《续通志·氏族略》等著述,此外散见于古籍中有关姓氏之资料尤多。前人从简单的著  相似文献   

4.
《卷一·宋本纪上》(义熙十三年 )八月 ,扶风太守沈田之大破姚泓军于蓝田 ,王镇恶克长安 ,禽姚泓。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2 0页 )按 :刘裕军克长安、灭姚秦事 ,《宋书》之《天文志三》、《武帝纪中》、《晋书·天文志下》、《魏书·太宗明元帝纪》、《通鉴》卷一一八、《建康实录》卷一一亦皆记在今岁八月。而《晋书·安帝纪》、《北史·魏本纪》则记在今岁七月 ,与此有异。周家禄《晋书校勘记》以为应以七月为是 ,不知何据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七年 )十一月癸未 ,又克虎牢。壬辰 ,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拒魏 ,右将军到彦之…  相似文献   

5.
李密归附翟让之后,瓦岗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确估价李密对瓦岗军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和影响,对于说明瓦岗军发展、衰落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李密,字法主,辽东襄平人氏。曾祖父李弼,是宇文氏佐命功臣,北周八柱国之一。据《周书·赵贵等传附录》说:“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  相似文献   

6.
《说唐后传》是《说唐全传》的续书,五十五回,现存最早的刻本为乾隆三年(1738)姑苏绿慎堂藏板,题“鸳湖渔叟较订”,有绣像四十幅。又有《别本说唐后传》,卷端题“姑苏如莲居士编次”,文字上较前本多有删除。小说作者的姓名已难以考订。 小说叙唐太宗登基后扫北征东的故事。前十五回写唐太宗亲征北番被困木杨城,罗成之子罗通较场比武夺得帅印,统军北上救驾解围。后四十回写太宗欲征辽东,梦见自己被敌追  相似文献   

7.
左景伊先生写其《曾祖文襄公传》(即《左宗棠传》)成书,长春市政协与长春出版社合作为之刊行,我读之击节,以为传世之作,作评介,冠以“不怕洋人”四字(发于本刊今年第一期——编者),惟觉传中未提文襄公四于孝同为未足,以质景伊,景伊以为然,然家存资料缺少,陈散原所撰(墓志》亦未见。我是见过的,前几年曾写一文于《留灯录》中(此书未刊),顷检出陈集重读一过,撷其要语于左,以为传中补遗。 一、生而英敏能言,后从侯夫人识字授章句。六岁就传,日课读数十行不忘。十岁依二母省文襄公军次,文襄公特爰赏之。 二、从长兄子重读书,学益进,文辞粲如也。自是文襄公……西征留关外,或还都列军机大臣,或移督两江,辄携公自随。最后法越之役驻师福州,已老病,军谘奏牍一倚公办治。 三、公弱冠补县学生员,食廪饩,中间以钦赐举人两赴礼部试不第,遂纳赀为道员。会日本与我缘干涉朝鲜构衅亟备战,诏湖南巡抚吴公大澄督师赴辽边则奏调公总营务,委统五营屯锦州。吴公文儒气矜易言兵,公为调和将领简练卒伍屡进宫宜扼形要,固防守,戒轻进,吴公不能用遂败还。……和议成,直隶总督王文勤公复奏调公会办北洋机器局,改北洋  相似文献   

8.
<正> 《楚辞》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宋玉。屈原名平,字原,后世或称其名,或称其字。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届原。”《周书·庾信传论》:“其后逐臣屈平,作《离骚》以叙志。”而以称其字更为通行。有时也简称其姓,或单称其名或字。又尊称之为“屈子”或“屈氏”。明何乔新《楚辞序》:“盖《三百篇》后,唯屈子之辞,最为近古”。明王世贞《王少泉集序》:“至十二国之风废,而屈氏始以骚振之。”屈原在《离骚》中曾以隐语的形式自言其名字:“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洪兴祖《楚辞补注》:“正则以释名平之义,灵均以释字原之义。”后人亦称屈原日“正则”、“灵均”。唐贾岛《送郑长史之岭南》诗:“汨水斜阳岸,骚人正则祠。”清阮元《四六丛话后序》:“是唯楚国多才,灵均特起,赋继孙卿之后,词开宋玉之先。”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张守节正义:“盖今左右拾遗之类。”后因亦以“左徒”称指屈原。明王世贞《卢次楩集  相似文献   

9.
1979年版《辞海》关于“神策军”条的释文说:“……德宗初年宦官白志贞,都曾统领此军。贞元时,分神策为左右厢,由宦官窦文场、王希迁分统。……”此文有两处似有明显错误: 一、白志贞并非宦官。《新唐书·白志贞传》载:“事节度使李光弼,硜硜自力,有智数,光弼善之,使与账下议。代宗素闻,及光弼卒,擢累司农卿,在官十年。德宗以为敏,逐倚腹心,进授神策军使。”“从狩奉天,以为行在都知兵马使。惧李怀光暴其恶,乃与赵赞、卢杞等抑怀光不使朝。怀光  相似文献   

10.
《隆中对》与三国前期战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隆中对》的提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向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的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孔明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在《对策》中,诸葛亮首先分析了形势。指出:主要对手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至于可供发展的地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接着,他提出具体的战略计划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