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演艺圈里“成长的烦恼” 香港出生的张曼玉8岁时就随父母移民到英国的肯特城。17岁那年,她到香港旅游,并在那里找到了一份美容师的工作。18岁时被一个星探相中,签定了一份做模特的合同,她的经纪人为了打响名气,让她参加了1983年的香港小姐选美大赛。  相似文献   

2.
1952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名电影导演,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两岁时,感情走到尽头的父母离了婚,他被留在母亲身边。在他7岁那年,母亲患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度回到父亲身边。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父亲送到了香港东方京剧学校。那是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学校,免费给学生吃住。  相似文献   

3.
40年里,香港无线电视伴随几代人成长,促成香港文化流行于华人世界,但观众已经嫌她老了香港无线电视40岁时,观众开始嫌她老了。其实如果从1957年丽的映声成立算起,2007年是香港开播电视的50周年,但从1967年免费的无线电视诞生,香港才真正进入电视时代。庆祝无线40岁之际,香港"进念社会剧场"上演了胡恩威编导的《香港电视风云》,而"剧场组合"则演出了詹瑞文和林奕华的《万千师奶贺台庆》。两部剧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都对香港电视冷嘲热讽,嘻笑怒骂。  相似文献   

4.
拍卖会上遇知音 现年31岁的卓秀儿,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卓秀儿18岁时,父亲倾其所有把她送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求学。  相似文献   

5.
A初见时,她刚大学毕业,一个人到陌生的城市找工作,他问她的愿望,她说,二十四岁时一定要存够钱去瑞士看雪。 她说话时眼神坚定,像是在对自己立下一个很大的誓言,他不觉笑了笑说,真是个孩子。她听了倔强地摇头,不,我不是孩子,我今天刚好十八岁,成年了!  相似文献   

6.
小崔 《人生与伴侣》2009,(12):34-35
林青霞春风得意时的口头禅:好开心!男装时她尽显风流倜傥,红装时她依旧国色天香,当她另辟蹊径。突破文艺戏路,事业在一个又一个的极致后达到巅峰,她说:好开心!悲壮苍凉的《东邪西毒》之后,她悄然淡出,化作独自徜徉于江湖的“独孤求败”。嫁给了香港商人邢先生。幸福在40岁红颜未老的微笑中绽放如娇艳的花,她说:好开心!  相似文献   

7.
摇摇 《华人时刊》2004,(4):14-15
这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位英国人,因为偶然的际遇而爱上了比他小10岁的重庆女孩。从此,他对女孩进行了不舍的追求,认定她就是自己一生的幸福。后来,他放弃了在英国、香港的生活、事业,以及所有的优越条件,千里迢迢地来到重庆,守护他心中圣洁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智取王家卫     
段奇清 《可乐》2011,(9):40-40
1981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美术设计系的他,报读了她执教的无线电视台编导训练班。几天后,她邀请他喝咖啡、看电影。  相似文献   

9.
钟晓阳,1962年生于广州,五个月大时全家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是东北沈阳人。她在香港长大并受教育,现定居美国旧金山。 钟晓阳是早慧的才女,在香港有“小张爱玲”之称。她从15岁起就涉足文坛,小说,散文,诗歌全面开花,屡次获香港文学奖散文组冠军。18岁时以长篇《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文坛,随即先后出版了诗散文集《走过》,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散文小说集《春在绿芜中》,散文集  相似文献   

10.
Cherish 《女人世界》2008,(5):68-69
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直到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如今,年仅22岁的董思阳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11.
袁美华 《老友》2020,(2):42-42
我的婆婆今年82岁,因为姓叶,自称老叶。她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腿脚很好,喜欢旅游。新中国成立前,能读上书的女孩少之又少,婆婆从小有书读得益于她的大哥。她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兄如父,家里的事都由她大哥做主。她大哥当兵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每次写信回家都极力说服母亲让妹妹去上学,学费由他负担,家里有什么困难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伏明霞又怀孕了,会在奥运年里生下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当初,伏明霞的嫁颇具争议,她是23岁的跳水女皇,且年轻貌美;他是50岁的香港财政司司长,有才有钱有权有身份有地位。这样的结合,有说伏明霞是“下嫁”,也有说是“高攀”。但无论是怎样的说法,她嫁了,带着冠军领奖台上自信而知足的笑容。  相似文献   

13.
朱颜 《今日南国》2007,(20):70-71
她曾经对婚姻不抱希望,一个异国男孩却用爱融化了她冰封的心,■倾诉人静宜27岁自由职业一个对婚姻不抱希望的中国女孩,被一个浪漫的澳大利亚男孩征服了。遇到他前,她曾经是个逃跑新娘。爱上他后,她处处为他着想,甚至放下事业,伴他远走异乡。美国"超女",逃跑新娘上世纪90年代,我随家人移民到美国,进入大学学设计。读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全美的华语歌手大赛,经过层层选拔,我拿到了冠军。于是,我面临选择,继续读书,还是做签约歌手?如果做歌手,将中断学业,迁往香港。  相似文献   

14.
一位妇女带着年仅4岁和8岁的两个孩子从青岛来到香港,准备飞往泰国与她的丈夫团聚。谁料她的丈夫在泰国又另结新欢,这位倔强的妇女便决定留在了香港。为了养活两个女儿,她每天打三份工。一天,她在酒店打工被别人撞倒腰骨裂伤,又患上了糖尿病。她似乎陷入了绝境。 一天,几位朋友来医院探望她,她希望她们能给她出主意找条出路。一个朋友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做的水饺那  相似文献   

15.
古铜色的皮肤、炯炯有神的双眼、寸把长的金发、健美教练的身材,令人难以相信这位已是年届64岁了的"老人",时尚、青春、幽默……这些与年轻人搭边的词都和他"约会"上了。50岁时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健身,53岁时拍摄了个人写真集,在香港及至东南亚轰动一时,当年与任达华、胡兵等一道被香港娱乐界评  相似文献   

16.
蓝青 《江海纵横》2006,(4):34-34
书画界尊称同仁为“同道”。此次赴港澳旅游,有幸结识本地同道阿平先生和他的闺女希希。一路上,天南海北侃个没完,不知不觉之中成了忘年交。在他的引荐下,访问了他那侨居香港的亲妹妹阿慧与阿育。阿育是位很秀气的姑娘,热情谦和,彬彬有礼。在港期间,她成了“友情导游”,她多次推介她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姐姐,于是在抵港后的次日晚间,承蒙阿慧与阿育的盛情,在雅兰中心聊叙。阿慧现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她公务缠身,特别繁忙,在用餐之际,她的手机响个不停,她总是和蔼应答。阿慧女士中等身材,端庄大方,谈吐简洁明快。她用南通方言与我们对话,…  相似文献   

17.
正她出身梨园世家,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公演,14岁已再上海滩声名鹊起。18岁那年,为了唱响京城,心高气傲的她选择了北上。她不知道,一场恋爱正在前方静静地等她。那个男子被一群人簇拥着,是临风的树,是海上的月。人生初相遇,擦肩而过,四目交汇,如电光石火,擦燃一段爱。那男子也看到了她,早在她登台试声时,他已在下面赞  相似文献   

18.
相爱十万年     
《可乐》2007,(10)
19岁时,他来到江西永丰,结识了年轻漂亮的她。她身边不乏追求者,有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知道她喜欢骑马,经常牵着马邀请她去树林里游玩。他很着急:自己连自行车都没有,怎么能打败竞争对手?他想到的唯一办法是定点吹奏小号。每当她在楼下出现,楼上就响起嘹亮的号声。终于,他赢得她的芳心。  相似文献   

19.
自他记事时起,就没有见过母亲。邻居们说,她是厌倦了小山沟里的穷日子,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连声招呼也没打。父亲却从没责怪过母亲,默默地拉扯着他。13岁,他有了新的娘,他也想努力讨好她。只是他的后娘,打一开始就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有了孩子,屈颖妍就辞掉香港《壹周刊》副总编的职务。当了全职妈妈。她没想到,对付3个孩子,比办好一本杂志要难得多。"妈妈,为什么你老不笑?"在大女儿上幼儿园阶段,屈颖妍一直很快乐。结果,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问:"谁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只有她女儿和一个男孩儿举手,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在幼儿园或者课外补习班学过了。在香港,补习班非常普遍,连幼儿园的3岁娃娃都上。香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