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山西刮起的"治吏风暴",已处分了540名官员.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有些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如何惩治官员"庸懒". "上班点卯"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有些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3.
刘典 《决策》2012,(9):86-87
各个朝代对于官员的迟到,都作了详细规定。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今天读来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们纷纷重返工作岗位,但是,很多人却出现了乏力、嗜睡、打不起精神甚至焦虑等症状,这些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原因则是人们没有做好上班的心理准备。以下的三招,可帮助上班族尽快消除"节后综合征"。第一招:早收心。在上班的前几天,一定要早收心,让心情恢复平静,同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熬夜。第二招:勤运动。假期结束后,可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例如快走、跑  相似文献   

6.
刘典 《办公室业务》2013,(16):52+56
合理的休假制度可大大提高办公效率,也对弘扬传统文化、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古代,历代王朝的休假制度仅针对从政官员,统治者为了鼓励臣下尽心国事,专心高效地办公,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休假制度,名目多样,内容丰富,对现行的节日休假制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官员也是要休息的我国秦朝及以前,并没有休假这一说,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按时上班,若有事只能提前请假,称为"告归"。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但是他们在唐太宗那样清醒的皇帝面前,就常常施展不了自己的伎俩。  相似文献   

8.
王杰 《决策探索》2015,(2):92-93
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张养浩……这些古代清官,既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也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条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官员清廉则国运兴盛,官员贪腐则国家败亡。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如果不解决官员的贪腐、奢靡、纵欲、享乐问题,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清官之念长期以来,在古代史料典籍的文字中,在千千万万的百姓心中,对官员都有这样一种理想期盼:他们心中装着百姓,恪守着"清、勤、慎"为官箴言;他们公正  相似文献   

9.
在机关,上班迟到、开会迟到、赴宴迟到、参加活动迟到等迟到问题是司空见惯的。从表面上看,迟到属于机关工作中的细枝末节,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实际上,迟到隐含着很深的玄机。迟到的性质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我们认真地理解和把握;什么时候该迟到,什么时候不该迟到,需要我们掌握分寸;什么会议或活动可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贿成了一门"必修课"。闲时翻阅古代典籍,发现自古以来官吏就饱受行贿之困扰。那些才情四溢的官场中人,竟在拒贿的同时写下了无数经典篇章,留下了众多关于拒贿的有益故事。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一些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对于我们弘扬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不失为一剂良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1.
《决策探索》2008,(7):87-87
<新唐书>有言:"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说的是唐朝时,翰林院有个规定:日光照到甬道之第五块砖时上班.当时有个叫李程的翰林学士性懒,日影过八块砖才到.时称"八砖学士",谓其经常迟到.  相似文献   

12.
2000多年前,苟子曾说过:"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这个仕者,以前指官员,现在指机关干部、公务员.中国有着要求官员读书的悠久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作为机关干部,无论是为了做好工作,还是为了加强自我修身,都应该注重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多一些书卷气.  相似文献   

13.
于建嵘  蔡霞  蔡永飞 《领导文萃》2009,(14):131-135
于建嵘(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事实上,“异地为官”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治理技术,至今仍然在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政者在治理技术上的因循守旧。干部任期、交流、回避在我国古代吏制中早有规定,例如明、清时就规定,本省人不能在本省做官,到邻省做官也要距出生地有500里的距离。对官员的任期也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不少上班族都解决不了善用时间这个问题。 一般大公司的办公时间是朝九晚五,每周工作5天。很少有人会早退,或是躲懒出外,离开公司,但上班迟到,吃午饭超过预定的1小时,却会时常发生。 有些上班族会说上班偶尔迟到,吃午饭回来晚一点算  相似文献   

15.
在机关,上班迟到、开会迟到、赴宴迟到、参加活动迟到等迟到问题是司空见惯的.从表面上看,迟到属于机关工作中的细枝末节,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实际上,迟到隐含着很深的玄机.迟到的性质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我们认真地理解和把握;什么时候该迟到,什么时候不该迟到,需要我们掌握分寸;什么会议或活动可迟到可不迟到,什么会议或活动必须迟到,需要我们弄个清楚,等等.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对此,常在机关工作的人是心照不宣的.  相似文献   

16.
一、官员问责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关于官员的职责和对官员问责的典型记载是成于北宋的《太平御览》,该书对不同官职的问责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职位相当于宰相的司徒官。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  相似文献   

17.
段延林 《领导文萃》2014,(22):68-70
正×年×月×日,陈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唐经理,晚上唐经理为老同学接风洗尘,并邀请了李科长、曾主任、王秘书、张局长、李局长五人于晚上6:30在×市×酒店×包厢吃饭。品味这场官场饭局,不难看出官员的到场顺序反映出官员权力的大小;称呼后面玩的是面子游戏;酒是官场饭局的精华所在;吃腻了山珍海味反而觉得土豆好吃则是对官员的一种绝妙讽刺。到场顺序:权力大小的反映官员迟到:看似无意实则是摆官谱。官员迟到,司空见惯、习  相似文献   

18.
曹林 《领导文萃》2014,(11):29-30
<正>到苏南一座城市讲课,与当地官员交流,虽然这些官员在当地应该都算是"不小的官",可从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官样儿",没有官腔官威,没有前呼后拥。他们自己也说,整天各种忙各种累,自己也没啥"当官的感觉"。一个朋友谈到,好像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官本位意识似乎越浓,当官也越有感觉。屁大的官都威风得不得了,细微的眼色脸色都有人揣摩迎合。一个从苏北调到苏南任职的官员开玩笑说: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以前抖一下就有人接大衣,现在抖多少下都没用。  相似文献   

19.
失败的原因     
正有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时时处处不顺利,于是他决定向一位成功人士讨教。"我一直不走运,您看,这是为什么呢?""您哪儿不走运啊?"那位成功人士关切地问。"哪儿都不顺,"这个自觉倒霉的人说,"比如说吧,我昨天上班迟到了,结果被老板开除了。"  相似文献   

20.
鬼今 《领导文萃》2013,(11):83-86
"清流"的说法来自于古代的"清议","清议"既是庙堂之上也是乡里民间的议论,用来作为评判某个人品质的标准。早在西汉,官员要上位必须通过荐举程序,那些在位的官员对想当官的新人戳戳点点,想方设法在他们身上挑点毛病,乡间和市井的议论也是把选人的尺子,比在身上量来量去,如觉不符,自动出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