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电子政务正在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广泛推广。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有力地促进了电子政务的相关应用。电子公章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以不断发展和应用。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公章,无疑是代表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和个人的权威及法人资格,是普通公文生效的标志。而在信息网络时代,电子公章则是传统政务与信息网络系统的桥梁,具有传统意义公章所具备的一切特质。不过,电子公章在网上使用,也具有网络的一些特性。例如网络的便捷性、易传输性、无纸化办公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一条逐步深化的发展之路。最初,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侧重于硬件建设,具体表现为购置或更新计算机设备、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信息网站等。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重视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开发重点侧重于人事信息管理、文书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3.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在互联网建立正式站点,将办公、管理和服务进行集成,对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在网络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是时代要求,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极大地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分析湘潭市政府电子政务现状,发现其在网络系统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共享、政民互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推进其发展,应发展政务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完善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孤岛"的问题,高校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高校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的产生有其普遍的原因,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在解决高校"信息孤岛"的问题要结合我国当前高校的特点来处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在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电子政务的内容、特点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无纸化办公的发展,电子印章的应用已成必然趋势。电子印章系统对确保电子政务收发的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及不可抵赖性,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办税、网上通知、网上公文流转、网上信息发布和政策发布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子印章系统应用是今后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迅速进行,社会民众的信息意识越来越强,电子政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成为民众接收政务信息发布的主要途径和窗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步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发展,原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远程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经过几年的发展,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人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3,(27):14-15
一直以来,天津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政府在线办事和公共服务不断向纵深推进,曾入选"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荣获"品牌栏目奖"。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天津市去年初对外公布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方案,启动了电子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五个一"工程(见下图),探索政府信息化建设"统建、融合、共享"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10,(24):37-38
<正>人民网舆情监测室4月12日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排行榜以"较为得体""有待加强""存在明显问题"和"严重失当"四种评价方式,对该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得失进行了考评。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6):12-12
电子政务发展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信息发布。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务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同时针对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地推广电子政务深入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博 《决策与信息》2008,(11):16-16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层层推进,电子政务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原因造成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却客观存在,并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本文针对信息孤岛的形成和影响,提出了基于XML设计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许飞 《经营管理者》2009,(23):339-341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及共享环境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传统观念、行政体制、管理模式、利益制约、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政府信息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分析研究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子政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电子政务是数字福建的龙头,对福建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极大提升了政府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能力。该文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起源、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发展阶段,介绍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特别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政策环境、发展成就和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数字福建建设对电子政务学科发展的探索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梳理了福建省"十五"以来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为福建省电子政务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政府提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并且电子政务在很多领域如在节约开支方面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本文中浅谈对节约政府开支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至2005年6月底,"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已经达到19802个,占CN下注册的域名数的3.2%;WWW下的"gov.cn"类型的网站数量达11753个,政府网站占我国网站总数的1.7%.至2004年底,国务院76个部委及直属单位中有71个拥有部门网站,占93.4%,全国31个省区中除了山东、西藏和宁夏外也都拥有门户网站,93%的地市级政府和69%的县级政府已拥有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建设已从初期的网络建设为主,转向了以需要为中心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并不断深入地影响着政府的观念、职能、组织机构、政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而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电子文件的形成、利用、储存和管理,也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子政务建设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不仅仅是载体上的变化,还是传统观念、工作模式、标准规范等的变化。所以利用电子政务建设这个契机,推动新一轮档案工作的创新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瑞民 《领导科学》2012,(23):36-37
随着信息化进程加速,我国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参政议政积极性不断提高,网络监督与问责机制不断完善,表达诉求渠道不断丰富,对党政机关的权威性和传统指令式管理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领导力建设,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是各级党政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领导力建设提出新要求 1.新媒体环境要求党政机关工作角色切实转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党政机关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形成了网络化、多元化的互动途径,沟通交流更加透明、更加方便、更有效率,沟通的方式也由单向沟通走向了双向沟通、由权力等级沟通走向了平等沟通.这都使党政机关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化,不再是传统的发号施令者、控制者和命令者,而是要成为协调者、帮助者和支持者.这就要求党政机关要努力实现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在与公众的沟通中,以平等协商的理念来构建与公众之间的新联系,努力建立一种能够与群众有效交流、讨论甚至辩论的沟通机制,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