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生的一个主要使命就是觉醒。现实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昏睡和梦境当中。这里的睡梦不是指晚上躺在床上那种睡梦,而是指人对身心内外的境况及其真相不觉察的生活状态,这事实上也是造成各种身心疾病和人生不幸的重要根源。觉醒就是让我们的心灵彻底醒来,认识真相,活出真我,类似于传统文化所讲的开悟、明心见性或超凡入圣。觉醒是一个通往心灵宝藏的漫长旅途,而觉察就是这个旅程的开始。更深入的觉察就是观心、正念、活在当下等,这乃是传统文化中各种修行修心方法的核心,也是到达觉醒目标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说它特殊在于社会形态发生变异,说它是重大变化时期在于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其中之一就是人的觉醒。人从神学的禁锢和谶讳宿命论的支配控制下解放出来,走向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以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这些无不是人的觉醒的深刻表现。于是也分化了魏晋时期贵族、知识阶层人的生存状态,一类为面对短促的人生,“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极力追求人生享乐;一类为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先勇与宗教文化的契合关系,是解读<台北人>的一个重要视角.白先勇一方面揭示了世界的偶然和人生的悲惨,另一方面又试图探寻事物发展的真相,借助宗教诠释历史和人生,揭示种种神秘法则在人生中的作用.然而现时的际遇和传统的纠缠使白先勇没能最终走向大彻大悟,他始终苦苦徘徊于此岸和彼岸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台北人>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4.
诗意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诗化世界,便是一种审美世界;这是中西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和意义世界。这种追求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审美方式,西方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宗教方式。中西不同的审美文化产生两种不同的诗化人生方式;即中国的崇尚虚静和西方的标举迷狂。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诗人之所以要在自己的人生中设立一个诗意化的世界,完全是由于他们发现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之缘故,这是中西诗人人生诗意化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5.
所谓文化就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主要指人的思维、行为、宗教等等,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继承性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爵士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所接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和习惯。”因此,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就如同习惯对于一个人,有句名言叫做“没有习惯就是最坏的习惯”,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如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其实那也并不是没有文化传统,而是拥有了最坏的文化传统。如果盲目地模仿他人,不考虑他…  相似文献   

6.
缔造了两家全球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说:“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有一条单纯而坚强的追求人间正道的指针。”需要磨砺、提高心智的不仅仅是领导。任何人都需要将心智朝好的方向提高,不仅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还要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不仅要做一个聪明的人,还要做一个正确的人。可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本来的意义。所谓人生,就是提高我们人性的过程。那么,所谓提高心智,到底是指什么呢?我认为那绝对不是指到达省悟的境界或者至高至善的境界那样困难的事,而是指当自己死亡时,心灵会比出…  相似文献   

7.
妇女的性别觉悟,也可以说成妇女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受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妇女性别的觉醒程度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个人身上,其表现各有特点,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妇女自身来讲,则直接影响妇女个人如何面对命运、选择机遇,以至决定最终的人生模式。本文试图对张洁、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长恨歌》中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一生命运与个人性别觉悟的关系做出分析,探讨这一关系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与中国近代的变革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由此传统文化不能不受到近代变革的反复挑战。但传统文化同时又是近代变革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土壤。先进中国人自身的觉醒,对民众的启蒙,乃至各种变革的努力,都借助过传统文化的帮助。中国近代在变革社会的同时,也变革着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新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智慧的呼声不断高涨.各种传统文化讲习班之类活动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个前提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就是我们究竟要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什么。我们暂且把传统文化中迷信愚昧的一面撇开不论.即使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结晶.也有一个从中学习什么、如何选择、怎样进行价值评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