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灵验故事是当代人和神的生活故事。它具有不同的发生和存在形式,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密切。它既是对民间信仰生活的一种诠释和呈现,又是对民间信仰的反馈叙事。从另一个视角折射出民众的生存逻辑和乡土社会中的世界观。关照信仰活动中的灵验故事可以为民间信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给研究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地域守护神是西北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内容,它与民众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较之其他区域,西北的地域守护神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人类学视角下的地域守护神概念以及民间信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有助于地域守护神研究的资料挖掘、比较研究和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3.
庙的传说与乡民的行为规范及意义世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西西岳庙的田野调查,将庙的传说和“灵验”故事放回村落场域中进行考察,探讨在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之中所呈现出的信仰延续,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乡民意义世界与行为规范的选择。研究发现:在由神灵意志构成的意义网络中,乡民内心中生活的价值主体性得以展现;各种传说与灵验故事渲染了神灵意志在乡村社会的弥散,使处于乡村社会网络中的人们为了避免“惩罚”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诸多禁忌及相应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干宝《搜神记》是著名的志怪小说,因其对民间生活与神怪信仰的直接反映,可视为研究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史料。通过故事抽样可见其民间信仰的模式特点:民间相信无名神祗可以定人生死,但是其兼具通融人情的特点;平民百姓的日常修为,可以作为与神商讨自救的资本。这种民间信仰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5.
松王爷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它是融合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和蒙古族萨满教等传统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对于松王爷的民间信仰传说进行分析,会为更好地理解这一民间信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挪威民间故事中的精灵故事非常多,其中对精灵的描写很有特色。精灵和人类婚配故事,反映了男权社会的特征。故事中的土地神,和我国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有不少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儒家伦理影响下的汉代民间信仰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之前,民间信仰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崇拜以及对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的信仰.西汉中期后,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儒家伦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对基层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便是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是以儒出仕的官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另一方面是世俗忠孝传说故事和孝感动天信仰的流播.可以说,符合儒家忠孝伦理的神灵成为西汉中期以后民间信仰的新的对象,这是不同于以往民间信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以一个传统的土家族村落为个案,分析了民间信仰在村落生活中的传承情况。较之其过去形态,个案民间信仰的当前状况已大见衰微,现实生活中的信仰事象主要只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和神秘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社会调控的作用、外来文化的影响、医药知识的普及与进步、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以及民间信仰和现实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的民间信仰与祭祀由来已久,民间信仰是由社会成员集体自发创造,并由社会成员直接参加的信仰活动,它产生于民间,盛行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成为广大民众精神生活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唐代长江流域的“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十分风盛,文章利用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资料相参证研究唐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对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差异进行比较、鉴别,探讨唐代该区域民俗文化的演变、地域特色与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俗民生活”中所蕴含的深刻内容,是把握人类精神世界的锁钥。研究海南的民间信仰与风俗,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海南人的精神。“鸡卜”信仰始于汉代;海南岛除了回族外,其他长住民族都有鸡卜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海南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对传统信仰的保留、信仰的功能性和功利性、满天神灵及神灵间的相互融合、信仰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以及对海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