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正> 白居易名篇《长恨歌》的主题,向来有不同看法。本文想结合作者创作前后的政治思想、文学观点和同时期的其它作品,也来谈一点他写作此诗的创作意图。根据陈鸿《长恨歌传》最后的交待,我们知道这首长诗作于元和元年。从元和元年到元和五年,即从白居易三十五岁到三十九岁这五年间,是作者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有很大的发展,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写出了“新乐府”、“秦中吟”等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2.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主客体观察,李杨结合的全过程,是在道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李隆基获得杨玉环的爱情,(?)的是道教;贵妃死后,李隆基寄托深情,靠的也是道教。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是他一生崇道最厉害的时期,也是在他的好友、道士王质夫请求下,才写《长恨歌》的。诗人借助道教的刺激,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现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3.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①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问世以来就广为流传,而且永葆着感人的艺术魅力,至今为人喜爱。近年来就这两篇作品发表的论文,在白居易研究论文中占压倒优势,主要集中在《长恨歌》主题和两篇杰作艺术成就的探讨。本文准备改变一下审视角良,从创作过程入手来探讨两篇歌行的艺术个性,以期研讨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论《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二重性裴新政(平顶山矿务局)《长恨歌》是白居易的著名作品,与《琵琶行》并称“白诗双璧”。但这首千古绝唱的主题思想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主题思想二重性的角度,谈一点学习体会,以求教于专家。《长恨歌》全诗120句,...  相似文献   

5.
从白居易的情理观看《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白居易的情理观看《长恨歌》的主题王太阁《长恨歌》的主题,聚讼纷坛,见仁见智。本文将以白居易的情理观为依据,从分析情理矛盾的角度入手,在善与美的悲剧冲突的美学理论的层面上,重新审视《长恨歌》的主题,冀以得出更加切合作品实际的结论。白居易是一位感情丰富...  相似文献   

6.
元和初年,白居易因科考策论切直被贬为盩厔县尉,仕途受挫,引发了他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兼之盩厔人文地理环境、民间悲悯情怀以及文人交游群体的影响,使白居易写出了感伤叹情的《长恨歌》。  相似文献   

7.
读了《晋阳学刊》八一年第六期刊载的周煦良先生《〈长恨歌〉的恨在哪里?》一文以及周煦良、俞平伯二先生《关于〈长恨歌〉的通信》,对于二位先生的见解不敢苟同,因作此文,求教于二位先生及关心白居易《长恨歌》的其他同志。二位先生的主要见解是:白居易在《长恨歌》后半篇中是“以极其隐晦的手法写当时民间的一个传说,即当日杨妃在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是以玄宗和杨贵妃为主人公描述爱的无限力量的作品。一个男人,如果真爱上一个女人,就会沉溺于中不可自拔,从而一味地向这个女人求爱;而一旦失去了这个女人,就会沉浸在无限的思念和悲叹之中,这就是《长恨歌》描述的爱的真实。这与《李夫人》一诗中用"苦"、"惑"等负面形容词来表达对爱美女的厌恶之情而达成"鉴嬖惑"的目的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白居易认为,《长恨歌传》是讽刺李杨沉溺情爱的文章、《长恨歌》是描写玄宗对贵妃之情爱的诗歌。由于有了《传》,"批判"的任务可由《传》一力承担下来,所以白居易就可以毫无顾虑地让"深刻的爱情"成为《歌》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对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很多评论家总认为,它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在思想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理由是玄宗后期政治黑暗,生活荒淫,从而招致祸害天下的安史之乱,白居易根本就不该去歌颂他与杨妃之间的什么“爱情”。这就是说,《长恨歌》的创作是不符合人们心愿的,其思想内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峨眉山”是否即嘉州(今乐山)境内的峨眉山?自宋迄今,近千年来,有不少人提出过怀疑。本文作者不同意历代学者和注家认为系白居易“用事误”或“泛用典故”和“泛指”的解释;而从分析作品本身、查阅唐代以来有关名人诗赋和清代乾隆以来的《广元县志》以及实地考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最后认定《长恨歌》中的“峨眉山”即利州(今广元)境内、古蜀道旁的小峨眉山。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一千多年以来,深受各阶层人士所喜爱,雅俗共赏,是唐诗中为数不多的优秀叙事诗之一。《长恨歌》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文学史上许多悬而未决的论题之一,值得加以探讨。最近重新提出的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争论,便是这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建国以来,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争论,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双重主题说。持爱情说的同志,有的认为《长恨歌》是歌颂李(隆基)杨(玉环)坚贞不渝的专一爱情;有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主题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的名著《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在长时间里,褒贬之辞,毁誉之说,竞相争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文章的观点趋向一致,都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爱情,似有总结和定论之势。但是,我觉得用“爱情说”来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不妥。我认为,在《长恨歌》里,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的讥讽和对他们彼此怀恋的描述,表达了对唐玄宗晚节不终的深切惋惜,以告诫后来的帝王慎始善终。下面,对此谈些粗浅的意见,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古代诗苑里,汉民族的叙事诗相对地说来远不如抒情诗发达,然而却仍是一技璀璨夺目的奇葩。汉民族的叙事诗发端于《诗经》,成熟于汉末无名氏的创作;《焦仲卿妻》及稍后的北朝《木兰诗》是其标志。而高度繁荣于中唐文人的叙事诗创作,白居易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叙事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又最足以体现白居易叙事诗的光辉成就。叙事诗常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其展现出的一幅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横断面的图画而引人注目。典型人物形象的造型是叙事诗的主…  相似文献   

14.
<正> 洪升的《长生殿》以李杨故事为题材,其最早依据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元明戏曲中对它影响最大的是《梧桐雨》。 洪升在康熙己未年《自序》中说:“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前人曾认为这是对《长恨歌》、《梧桐雨》的非议,颇不以为然。刘咸炘甚至批评道:“虽曰文人相轻,无乃太不自量乎!”(《文学述论·曲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5.
盛世回忆在唐宪宗朝具有政治符号的作用:宪宗即位之初,李绛等人凭借盛世回忆与唐宪宗产生政治默契,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其文学表现;元和初年,谏官政治不断走向高潮,《新乐府》即是该阶段的文学产物;元和后期,随着宪宗对崔群等人的情感疏离,盛世回忆作为政治权力的功能减弱,盛世回忆因之转化成了个人感伤的作品,即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宝乐叟》。从回忆、权力、文学三者关系,可以重新梳理白居易诗歌李杨故事的主题之变,进一步考察白居易拔擢、被贬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篇《长恨》有“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近年不少学者撰文作了新的有益探索,颇能给人以启发。然而,他们似乎没有充分重视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评论,而这本来是可以给我们的探索以很大帮助的。白居易曾经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中不无用意地告诉人们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有风情”三字实际上正是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主题所作的精辟概括和巧妙提示。因此,只要我们求得了“风情”的正确解释,随之也就求得了《长恨歌》的真实主题。那么,“风情”究竟是指什么呢?本文着重探讨的便是这一问题。“风情”是古代诗文中习用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似乎有着不同的含义。李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的恨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少时读唐诗,最不喜欢《长恨歌》,觉得没有理由美化一个迷惑君王,招致外患的女人。明明是寿王妃,偏要说“养在深闺人未识”。尤其不解的是,既然当年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现在尽管仙凡相隔,当不了连理枝,将来玄宗晏驾,天上总还可作比翼鸟,何“长恨”之有?年轻人的逻辑就是这样筒单!后来长大一点,读到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诸诗,对长恨歌就更加不满,认为诗人既然能写这许多鞭挞时弊的诗歌,包括那首针对杨妃的《胡旋舞》,为什么还写《长恨歌》这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创作观与浓郁文学色彩的并行等三个方面,对《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重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名篇,也是唐诗中的一颗明珠。它在文学史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说明它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且也表现了它高度的多方面的艺术成就。研究《长恨歌》的论著已极其繁多,涉及的问题也很广,这里仅从它的艺术美方面杂谈一些体会。 当然,思想内容是理解艺术形式的依据和出发点,因为作品的内容决定着它的形式,艺术形式总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而就《长恨歌》来说,关于它的思想内容(或者  相似文献   

20.
孙颖 《南方论刊》2009,(11):96-96
《长恨歌》作为黄自先生的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本文从题材内容、创作手法、作曲技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黄自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