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生日     
叶炳昌 《社区》2005,(9):57-57
对于父亲的生日,我的脑中概念很淡。如今,我们兄妹6人早已先后为人父母,再过三五年,父亲恐怕就能抱上孙子,但他准确的生日是何时?他从未向我们透露过,我只是隐约从母亲的口中探知是农历四月初,与释迦牟尼的生日相近。所以,我们兄妹从来都是为母亲张罗生日,念叨父亲的生日却很少。1996年,父亲退休后,携母亲来广州小住。我便与三弟相商,为父亲过个生日。母亲节前的一天,我们在宾馆定了两桌席,既为父亲祝寿,又可庆贺母亲节,让为子女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开开心。那天,当有象征父亲生肖图案和美好祝愿的蛋糕上桌了,《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反复奏响…  相似文献   

2.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3.
有爱的新衣     
王玲 《百姓生活》2010,(7):21-21
在母亲60岁生日那天,父亲特地赶了30多里路,给母亲买回一件新衣裳。新衣裳尺码大了些,且颜色也俗——父亲是个穿着极不讲究的人,他的衣服,都是母亲帮着买的,所以,  相似文献   

4.
<正>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生日     
杨惠卿 《中华魂》2012,(10):26-27
一过中秋节,我们大家庭中的下一个生日就是我母亲的。母亲生日是在农历10月14日,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28口人中,母亲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得十分准确。我们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在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后来我们长大出门在外了,每到有谁过生日时,母亲总是要想办法提醒一下,或打电话通知,或捎话告诉,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已愈天命的长子。唯有她自己的生日却老是忘记。  相似文献   

6.
刘希 《社区》2013,(18):60-60
现在全国倡导节俭,我们家也刮起了“节俭风”。前两天,父亲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在酒店为父亲办生日宴,姐姐却不赞成。姐姐说:“爸爸不喜欢讲排场,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比在外面吃要实惠得多。”当我把姐姐的想法转告给父亲时,他笑着说:“还是你姐了解我,在家过生日既节俭又有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父李怀舜系山西离石县药材公司离休老干部,因年老多病于1994年5月9日病故。 父母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而离婚多年(母亲一直跟我一块生活)。父亲在病期间,要求和母亲复婚,并写了委托书让我给办理复婚手续。我找该公司负责同志说明父亲之意,该公司推诿说要亲自问一下,但又不去亲自问父亲。这样,父亲只好让我去他所在的居委会出据介绍于1994年2月26日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手续。  相似文献   

8.
数鞋子     
我的同桌小敏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我也准备买一双。放学回到家,我就向母亲要钱买鞋子,母亲却不给,向父亲要,父亲也不给,我气得连饭都不吃就去了学校。因为心里有气,我上课老是走神,作业也写错了。下课后,班主任问我是不是病了,我说没有。班主任过来摸摸我的额头,说我的脸色不  相似文献   

9.
湘龙的父亲在南海一家陶瓷厂打工,他把自己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00多元,期望通过节约费用把儿子培养成材。湘龙的母亲对他也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他要高档球鞋,母亲二话不说,马上买;他想吃新奇的菜食,哪怕是最贵的,母亲宁愿自己省着吃,也会给他买一份,  相似文献   

10.
外孙女过14岁生日了,我特别高兴,但也不乏深有感慨。半个世纪前,我也是14岁,正读初中二年级,但没有过生日,也没有谁给我做生日。因为我5岁时就失去母亲,10岁时失去父亲,是个失去双亲的孤儿。父亲去  相似文献   

11.
生日卡片     
《可乐》2007,(10)
一年秋天,母亲生日,我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好多年过去了,母亲到德国探望在那儿教书的父亲。临行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妥善保存。一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论敌曾经诬蔑他是一个“酒罐子”。其实鲁迅并不多喝酒,也从未喝醉过。据他自己说,这是母亲常提到父亲每当多喝了酒以后,易发脾气,告诫他长大以后不要学他父亲那样。所以他一直坚持酒少喝,不喝醉。 母亲很喜欢看小说,鲁迅就经常买一些她爱看的小说寄去。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她母亲的信件就有50多封。这些书信都是谈的一些家常话,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比如有一封信是告诉她母亲关于海婴的近况的,写得很有意思:“他现在胖得圆圆的,比先前听话,这几天最得意有三件事,一是亦能陪客(其实是捣乱);二是自来水龙头要修时,他认识工人住处,能去叫来;三是刻了一块印章……”母亲看到这里,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鲁迅给母亲的信,主要是为了使她心情愉快,增加生活的乐趣,以利延年益寿。这种爱母敬母的高尚品德,值得钦佩。  相似文献   

13.
雷茂盛 《老友》2010,(8):43-43
父亲木讷,做什么事都要慢一拍。小时候我过生日,等他回来一起吃饭,可是直到我快睡着了,才听到他掏钥匙开门的声音。我学校开家长会,他是最后一个来的,他赶到时,家长会已接近尾声。我生病住院,夜夜守着我的是母亲,而父亲,只是在我要出院那天才赶来,摸摸我的头,然后就蹲在外面抽烟。我上大学那年,他说来送我,可是等了许久,也没见他的身影,等车要开了,他才骑着单车晃晃悠悠地赶来。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慢,总是迟到。  相似文献   

14.
因为我是“心灵作文”课题组成员的缘故,我和“心灵作文”实验班的孩子们熟悉起来。这是一群个性鲜明、灵动飞扬的孩子,常使我十分羡慕他们的语文老师——黄春晖校长。春晖聊起这班孩子时总是眉飞色舞,丝毫不掩饰他的骄傲;聊起具体学生的生活,他也常常长吁短叹,真情流露,使我诧异不已。上星期的一天傍晚,刚吃过晚饭就接到春晖的电话,说是要给一个学生过生日,邀我同去。我虽欣然应邀,心里却是愣愣的,黄校长有个习惯,就是班里每一个学生过生日,他都会写一封祝贺信,再用打印机彩印出来,很是精美。这样做看似简单,坚持下来,却是费劲的事。我很敬…  相似文献   

15.
往事絮语     
尹世昌 《北京纪事》2017,(10):54-55
生日面 小时候,除盼过年就是盼过生日了. 我家不管谁过生日都离不开吃面条——生日面. 每到我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日时,母亲就早早开始准备,买这个弄那个.面条则由母亲亲自擀、亲自煮,甚至还给伴酱浇上卤,我们只需端起碗来——吃.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去沈阳出差,早晨,母亲用毛巾包着几个煮鸡蛋进来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来,妈给你滚滚运。我犹若回到童年,转过身去,让母亲给滚运。小时候,不论家里多么窘迫,每当过生日的时候,母亲都要给我们煮一个红皮鸡蛋。然后,母亲手握温热的鸡蛋给我们滚运,让鸡蛋在我们的头顶、后背、四肢和手心统统滚一遍。母亲说,这是滚红运,滚过运之后,这一年也就顺畅了。少不谙事,母亲滚运时,我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母亲滚完运,把鸡蛋交给我时,我急忙磕破,  相似文献   

17.
安顿 《可乐》2008,(1):24-24
旦旦是我的小外甥,14岁,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读书。今年旦旦过生日,我没像往年一样给他买"惊喜",把不准什么东西能让他惊喜。我问他:"你想要什么?"他眨眨眼睛说:"小姨,你觉得如果我给斯皮尔伯格写一封信,告诉他我爱死他的电影,他会给我回信吗?"我给他讲了个故事:"斯皮尔伯格小时候,像你迷恋他一样迷恋一个大导演。他去片场门外等,人家没时间见他。他下定决心拍电影,见那人。有这样的童年经历,他一定不会怠慢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影迷。"旦旦眉开眼笑。我想他也就是问问。  相似文献   

18.
婆婆的生日     
今天是婆婆的生日,该给婆婆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呢? 婆婆爱吃什么?喜欢什么?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最后我想,婆婆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婚后又为抚养七个儿女操心,劳累了一辈子。她从来舍不得买件好衣服给自己穿,不如我为老人买件好羊毛衫穿吧。当我想到这里时,另一个声音便在我耳边响起:你可真傻,婆婆过个生日还用得着你如此费神,花个三二十块随便买点什么就算了!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零食     
用母亲的话说,父亲真的像个老小孩,三天两天闹着要吃零食。若是母亲一时拿不出我们每次带回去的零食,父亲便像个孩子闷坐在沙发上掉眼泪。面对父亲怪异的行为,我不禁担心起来,莫非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可母亲一口否认:"他神志清楚得  相似文献   

20.
天气转冷的那天,母亲从箱子里取出那件暗红色呢子大衣,穿在身上。大衣是父亲生前为母亲买的,虽然款式和颜色都很土气,但母亲却自是喜欢得不得了。每年冬天都会穿在身上。我们知道,那件大衣融入了父亲对母亲的爱。那种爱,朴实、熨帖、暖心。大衣是父亲十几年前进城办事时给母亲买回来的,当时我们都惊奇不已。父亲很少买衣服给我们,更别说买给母亲了。从小到大,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