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汪金友 《人才开发》2005,(11):45-45
百岁高龄的文学大师巴金,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生涯时,不只一次地说过“:我有三个先生,即母亲陈淑芬、轿夫老周、编辑吴先忧。母亲教给我‘爱’,轿夫老周教给我‘忠实’,朋友吴先忧教给我‘自我牺牲’。这些在我的生活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巴金的第一个先生是母亲陈淑芬。她生长于书香门第,为人宽厚、谨慎。闲暇时喜欢读书吟诗。巴金曾经深情地说:“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或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无论有多少难言的委屈和辛酸,巴金看见的母亲永远都带着温和的微笑。有一次,家里…  相似文献   

2.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小我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9岁,小妹倚在门前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每到晚上,楼房里就传出琴声。我写完作业,走到阳台,在月色下静静地听着,对钢琴和弹钢琴的人充满向往。有一天,我问母亲,这是谁在弹琴啊?母亲告诉我,就是那个小茜啊,跟你念同一所学校的。我既惊且喜,便问母亲她的住址。当天晚上,我便急匆匆地奔向她家。  相似文献   

4.
从小我就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嫌她没工作,只会在家煮饭、洗衣服。她既不像我同学的母亲那样有工作有收入,也不像邻居没工作的阿姨,自己会做点小生意,并且每天打扮得体,举止优雅。母亲总是那么忙碌,还没完没了地唠叨,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整日里蓬头垢面,她的手还特别粗糙。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坚守     
自懂事起,3个姐姐就告诉我,母亲太傻。 当年,父亲与母亲已经有了我们姐妹4个,母亲却主动放走了父亲。 父亲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下放在母亲所在的偏远小村。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父亲来到村里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就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觉得我和母亲是有隔阂的。 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例假,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第一次约会。她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有难我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日前,我带孩子回了趟娘家,听母亲说她前一天去看望了外婆,并给外公上了坟。我问母亲:"外婆身体咋样?有啥需要没?"母亲说:"外婆一切都好。她特别感谢你送给她的礼物,让她每月都  相似文献   

9.
月牙 《人才瞭望》2009,(5):67-67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是国际4A公司的创意副总监。说到她的求职经历,直到今天依旧有如传奇一般。 当时她27岁,想应聘广告员,但她在广告这个行业的经验等于零。可她对那些小广告公司却不感兴趣,当她说要进国际排行50强的4A公司时,所有的朋友都认为那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0.
母爱如钟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母亲的呼唤声中长大。 上学时,母亲天天准时地叫我,天还未亮,母亲便已准备好了早餐。上班后,母亲依然在清晨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叫她那日益慵懒的女儿。 和同事聊天时,他们都笑我这么大了还让母亲叫。而这对于我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母亲和我都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哪一天少了这声呼唤,彼此的心里都像是少了些什么。 有母亲在,我很少看时间。 当从单位分到房子后,早就渴望独立的我像个快乐的小燕子从一间小屋搬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去。 离开母亲后,我便失去了时间感。而令我十分懊恼的是迟到从此便和…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祖母60岁以后陷入黑暗,母亲的母亲50岁以后双目失明,母亲今年35岁,她7岁的儿子,双目炯炯有神。然而,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 母亲知道,她将会变成盲人,她的儿子也将会变成盲人。是可怕的家族遗传,避不开,逃不掉。黑暗像狰狞的魔爪,笼罩在她和儿子头顶,时刻准备着凶残的—击。  相似文献   

12.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星期版》栏目自开播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栏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了。除了栏目本身办的很棒以外,其实许多人是冲着节目主持人张越。正如一位观众在《戏剧电影报》上撰文说,喜欢张越主持节目不矫情、不无病呻吟、不顾影自怜。而立之年的张越祖籍江西,生于北京。当她得知我是天津人的时候,眼睛一亮,遂用天津话说了一句:“我是半个天津人。”说罢便笑,那笑很真。张越说,她母亲是天津人,所以她也是半个天津血统。每隔一两个月,她都要回天津看一看。从张越开始懂事起,她母亲就常带着她…  相似文献   

14.
娘这一辈子     
我快三十一了,这才刚买了房子,有了新房后,相恋六年的女友终于和我商定了婚期。说来惭愧,买房的钱绝大部分是女友家出的,她本来态度一直很强硬,说我挣到房钱后才跟我结婚。前不久在她父母的资助下,我们终于成了有房一族。婚期定好后,女友和我商量,说是宴请我的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我没吱声。  相似文献   

15.
12岁时,我在台湾拿了第一个魔术奖。母亲特意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奖赏我。我双手在她面前比划着,得意地说:“妈,您现在还烦不烦了呀?”  相似文献   

16.
一 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伤心,伤心欲绝。 她一出生,外婆便和母亲一起照顾她。记忆中,那么多年,似乎是外婆的照顾更多一些。不是母亲不够爱她,而是外婆硬生生地要去分担——搂着她睡,半夜起来照顾她喝奶或者撒尿,一步步搀扶她学走路,甚至去了幼儿园,也是外婆早晚接送。她和外婆一起的时间,比和母亲在一起的多。  相似文献   

17.
见到田惠平,是在她的“星星雨”。这个因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儿童孤独症研究所”而闻名的42岁的母亲矫小,朴素,不施脂粉,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双眼睛美丽却沉积着深深地忧郁。我内疚地望着她,因为我的到来,使她再一次不得不走回味那些过去了的伤痛。她美丽而忧郁的眼睛慢慢地潮湿了……当儿子终于画出一个圆圈时,她懂得了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去寻找生活的目标1985年11月1日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讲师的田惠平做7母亲。这个起名为杨韬的男孩五官端正四肢健全生理发有符合正常标准百天后出落得十分可爱。田惠平常常抱着他亲啊亲不够满脑子都…  相似文献   

18.
母亲睡着的时候,是那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凌晨四点,在医院的病床上。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母亲睡着,睡得很甜很甜,睡相真切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展现在她牵挂了整整三十六年的儿子面前。母亲睡着了,我才拥有了近距离端详母亲的机会。我是长子,母亲一直引导我要在弟弟和妹妹面前树立长兄的威严。  相似文献   

19.
前两天半夜接到朋友电话,她说:“我就知道你没睡。”我说:“你等等。”然后我离开电脑,去冰箱拿了瓶啤酒,准备听她讲故事。朋友讲了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准确地说,是和初恋告别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后,她到南方工作。 那天,母亲打她电话,她被手机铃声吓了一跳!宿舍里几个上零点班的同事正在睡觉,这么大的声音果然有两人惊醒,她们抬起头看看她,翻个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她走出室外低声嘱咐,妈,我们宿舍住了15个人,有人要上夜班,以后等我打电话啊,别影响了别人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