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时最久的文学体式之一,不同阶段的诗词教学应作不同层次的定位.本文就如何理解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维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服从于语文教学,具有语文教学的特点,一般的语文教学模式对其是适用的,但因其教学内容是古诗词,具有“古”与“诗”两个特点,因此,一般模式对其又有不尽适应之处。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寻求优化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途...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构成的内涵及意境、意象和物象三个概念 ,并以古典诗词中“月亮”、“春雨”、“水”等物象为例 ,分析了物象选择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音乐性是古典诗词的内在审美特性.由于学界分学科研究的原因,教学上忽略了诗词的音乐性,也削弱了古典诗词的美育功能.重视诗歌音乐性,通过构建音乐化诗歌课堂,变革传统诗词教学模式,是应时应景的美育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涌现的“水”“月”“花”三意象是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它使得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 ,显示了诗词语言意味无穷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古典诗词的教授,应在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的基础上,将古典诗词还原于生活化的情境中,着眼于古典诗词所传达的人生经验与当下现实生活的连接,将古典诗词的审美情韵内化于切身的现实体验中,进而从古典诗词创作角度去具体实践。体验与践行,不仅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更有助于真切认知古典诗词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一首首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电影蒙太奇手法有很多相似或相通之处,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中国古典诗词用意象构建诗歌.蒙太奇方式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价值.在新时期,我们对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的体现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美学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基础教育领域从事语文教学的专业人员,因此课程设计应兼顾当前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对教师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以古典诗词的教学为切入点,针对中学语文对古典诗词教学的要求,探讨大学阶段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力求在大学文学课程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内容。由于作者与读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所以作者笔下诗词中的"情"与"境"对现代读者都会形成某种隔膜。古典诗词的"情境教学"就是为了消除这种隔膜,从而让学生顺利地进入古典诗词的情境,感受古典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感悟能力与审美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时最久的文学体式之一,不同阶段的诗词教学应作不同层次的定位。本文就如何理解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维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傅雪漪作为古典诗词歌曲创作与教学的专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歌曲。本文即以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介绍了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的歌词特色。该部分从选题广泛和合辙押韵两点予以论述。第二部分为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音乐本体分析。该部分对傅雪漪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运用的音乐元素,包括旋律写法、节奏特点、调式调性选择、曲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一一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语言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文学审美"外,还应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文化审美",这是正确解读古典诗词思想意蕴和发挥古典诗词古为今用的人文教育功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三美”原则自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标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首先要考虑“意美”,同时要兼顾“音美”和“形美”。《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名作,笔调细腻,自然婉约,许渊冲应用“三美”原则,对《声声慢》进行了英译,其英译作品充分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5.
周欣 《社区》2017,(26):5-5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回到家,看到书桌上摆着一张父亲剪给我看的报纸,题目是“古典诗词让人心灵不死”,内容是介绍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  相似文献   

16.
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因而,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和学者开始热衷于翻译古典诗词和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文章通过研究以庞德为代表的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喜用意象并置和叠加的特点,提出将庞德的意象密集型创作手法和民族诗歌翻译法结合起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密集型诗歌,以实现诗歌翻译的形神兼备;形似是诗歌翻译之基础,形神兼备为诗歌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诗词教学一直是困绕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现状,尝试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兴趣的同时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诗词,由于字句的局囿,声律的拘牵,诗人们在挥洒翰墨时不得不注重炼字琢句。炼字琢句使古典诗词更为精炼、生动和形象,也使古典诗词产生了许多句法结构独特的句式。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琢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它的句式本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为了在诗句中重点描写香稻和碧梧,把它们放到了诗句的前面,这是侧重的写法。又为了合律诗的平仄,把“鹦鹉啄余”、“凤凰栖老”这样的主谓结构,写成“啄余鹦鹉”“栖老凤凰”,把谓语放到了主语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古典诗词曲中 ,运用“蒙太奇”这一艺术技巧 ,将“神、形、情、意”通过文字进行剪辑、排列、组合 ,从而形成美妙动人的生活画面 ,认为“蒙太奇”这一技巧蕴籍于古典诗词曲中 ,使作品达到了更高的美学价值 ,并给读者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现代艺术关于色彩研究的理论,分别从“物景的表现”与“情感的表达”两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描写作了一定的探讨。认为诗词中的色彩运用在自然景物的表现,与作者主观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形成中国古典诗词独特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