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历史中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人文政治环境异常宽松的时代,城市商业发展在宋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的坊市制度瓦解,城市商业蓬勃兴起,贸易日趋繁荣,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工商业行会逐步形成与发展,纸币得到大量使用。宋代的商业,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用近乎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城的繁盛景象,各种商业元素在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以《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繁盛的商业贸易为视角,系统梳理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化元素,并从北宋商业发展的动因及政府管理等方面展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市是交易地点,镇为军事戍守地,到了宋代,市、镇连称,已成为工商业活动场所的一般性概念。广义的市镇包括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与路、府、州、县之类的地方治所以及镇、村集、市墟等若干层次。由于分封等原因,元代的路、州等地方行政建置发生了一些重要而复杂的变化,此姑不论。本文拟从社会经济角度,即将市镇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分布及基本面貌作一些初步探讨。元代市镇状况与官营手工业局院的广泛分布、商业的发展及水陆交通的空前发达有密切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时代的市镇呈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点,在市镇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红 《船山学刊》2003,(3):134-138
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宋代镇市经济迅速崛起,其职能也从军事职能转变为经济职能,由此导致了镇市管理模式的巨大转变。镇官的设置及其权限的界定均以镇市经济职能的实现为目的,其中以征收商税为主的经济管理手段上升到主要地位,并在镇市的经济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代工商业行会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坊市制度崩溃为特征的“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的形成即是这一变化的产物。宋代的行会有行、市、团、作等称谓,形式也不拘一格。宋代行会的形成与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也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及其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的城市,历来是封建国家的各级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行为主要是为皇室、贵族、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服务的,市场规模狭小,被限制在城市一隅。这种情况至宋代有了重大的改变。随着坊市制度的崩溃,作坊店肆广泛涌现,遍及城市各个角落。如南宋时期的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①。如果说南宋的临安乃因国都所在,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影响而缺乏代表性的话,那么江南地区的苏州则成为地方城市发展的一个典型。北宋时期,苏州的商业中心在城中部的乐桥一带,随着坊市…  相似文献   

6.
宋代城镇的经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唐宋时期,至少有四种不同类型与结构的城市;国都、陪都之类政治城市;踞于战略要地的军事城堡;苏州、建康(今南京)等多功能的综合型城市;镇市之类的经济都市。这四类城市,除在建筑布局、管理体制、居民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外,尤其表现出经济结构的不同即主要指城市物资供应、民居收入与消费品类的构成。城市物资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的发展是曲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生活居住方式客观演变的过程。城市最先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军事防卫的堡垒。由于人口的积聚,逐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四周筑墙谓之城,有买有卖谓之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又成为手工业中心。在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城市的兴衰主要取决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战争的需要,城市规模和分布相对稳定,由于那时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的集聚程度比较低,对广大乡村经济辐射能力薄弱,众多村落仍然是不依赖于城市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8.
承担政治性职能是现代法院的一个普遍特征,中国法院在当下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也积极主动地发挥裁判案件之外的功能,只不过我国法院在实施公共政策方面的作用是通过显著的中国特色方式表现出来:其一,政治性功能集中表现为在裁判案件、制定司法解释及其他司法行为过程中融入政治性的原则和标准;其二,政治性职能发挥的载体主要是法院制定的解释、批复、通知、调研报告等;其三,各层级法院都有通过司法权力的行使彰显其政治功效的强烈愿望。这也反映了其中蕴含着的潜在问题,并因此导致了司法体制未来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廖寅 《北方论丛》2011,(4):62-67
宋琪成名于契丹,长期幽沉于幕府,但却在宋太宗时期飞速窜升至宰相,这与北宋初期独特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影响宋琪政治前程的主要因素有:北宋前期河北集团的存在、太宗时期晋邸集团的存在以及宋琪本人不凡的才能。不过,宋琪的政治主张和作为与宋太宗的希冀并不相得,这也决定了他的政治命运。宋太宗朝基本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变态政治,皇帝自立时代终结,官僚亦从五代型过渡到了宋代型。  相似文献   

10.
宋代的监军     
两宋始终存在着监军一职,且多系统多类型。军队系统的监军有三个类型:宦官监军、官员监军、其他名目的监军如都监、走马承受、兵马都钤辖等。宦官监军以及走马承受从北宋中期兴盛,后期达到高峰,至南宋销声匿迹。南宋的监军比较随意,呈现出长官即可任命、不限文武、有更多带兵权等特点。最常见的是地方系统的监军,属于常设的地方武职,分布于南北各地州、县乃至路、镇各级地方,职能是管理驻军、带兵作战、监督地方官、向皇帝报告当地事务等,可能是兵马都监、监押的统称或别称。监军制度是宋代一项重要的军政制度、军事监察制度。宋代监军一词不同寻常,包括多种职官,或为本名,或为俗称,因而或名实相符,或有实无名,或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1.
宋代贬谪词有三大情感类型:感伤缠绵、悲愤执着、旷达平和。其中,感伤缠绵类包括时光流逝之感伤、功名成空之感伤、漂泊无依之感伤;悲愤执着类情感包括对对奸佞小人的指斥、对自我高洁人格的标榜和肯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平和类包括在山水自然中的旷达,在佛道思想下的旷达,以及旷达的最高化境——随遇而安、无往不适。这三种情感类型分别受到宋玉、屈原和陶渊明的巨大影响。从时代上来看,感伤缠绵类情感在宋代贬谪词中最为普遍,但更典型的表现是在北宋贬谪词中;悲愤执着的情感集中表现于南渡前后;旷达平和的情感虽在北宋苏轼笔下有突出表现,但更普遍地表现于南宋贬谪词中。  相似文献   

12.
李强 《中州学刊》2008,(2):197-201
韩愈的文学作品与道统观念,深刻影响了北宋士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北宋是典型的文人社会,"庆历士风"是北宋文人士大夫创造的重要精神成果,其涵养过程既有士大夫优秀品格的历史积淀,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资源.庆历士人多以韩愈为榜样,他们通过积极的政治活动,扩大了文学创作的影响,使文学与政治呈现出一定的互动关系.庆历士风中.和而不同"、"笃于自信"的精神内核,与古文运动互为表里,使宋代散文家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宋代文凤发生转变,既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使然,也与士风丕变有关.政治是非与人格评判的结缘、文人对自我完美人格的诉求、文人政治理想与现实斗争的冲突等,都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唐宋之际是洛阳城市地位的一个转折期。关中本位政策是统一天下的政策,国家统一以后,历史的天平就开始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东方倾斜,这就是唐代洛阳政治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宋代皇权的阶级基础是平民地主阶级,宋代皇权的武装基础是庞大的职业军队,因为平民地主阶级与职业募兵都脱离了对宗族乡里社会的依附,所以"以地为险"让位于"以兵为险",长安、洛阳作为国家都城的时代也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流通中心。据1993年统计资料,我国共有县级市以上的城市517个(其中直辖市3个、地级市1919个、县级市323个),此外还有未建市的县城1600个,建制镇1.2万多个,城镇人口达32372万人。从城市产生的历史来看,“城”和“市”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筑城以卫,造廊以守民”,这是“城”形成的原因;“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这是“市”形成的原因。以后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为了管理和安全上的需…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 ,禁书类型多样 ,其中 ,道学图书之禁是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禁书类型之一。宋代禁止道学图书主要在北宋末、南宋初和南宋后期三个时期。考察其背景、原因和始末 ,可以明显看出宋代禁道学书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因党争而引起党禁 ,因党禁而引发书禁 ,禁书与禁学合而为一 ,这是宋代道学图书之禁最显著的特点。此外禁道学书与道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也密切相关。不过就禁书的最终结果而言 ,禁书并未被彻底禁绝 ,但它确实对道学在宋代的发展和传播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重点发展地区级中心城市——甘肃省城市化道路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城市化的重点不应是大城市和小城镇,而应是地区级中心城市.大城市兰州市需要地区级中心城市支撑;在各个地区内,小城市(镇)需要这些中心城市的带动,中心城市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但甘肃省的中心城市质量低下,功能不完善,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首先发展这些中心城市,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心城市工会职能是中国工会职能在中心城市的具体化。理顺中心城市工会的职能对城市政治体制改革和工会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中心城市工会的职能问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当前中心城市工会工作的现状对明确城市地方工会职能提出了新的课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的经济偏好与乡镇政府职能的去经济化、乡镇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两大基本矛盾。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我国已进入以工商业型经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时代,乡镇公共治理走向多元化以及城乡“中心-边缘”的行政等级结构等前提条件,决定了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突破城乡分治的行政体制。为此,要从重构乡镇公共治理主体结构、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调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推动乡镇行政体制实现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9.
唐代坊市制与工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有关置市的规定只限于官府在城市中设置的市 ,不适用于农村自发兴起之市 ,官府根据城市人口、地理位置、商品经济发展等情况 ,对市的设置提出不同要求 ,他们对市场交易、市场秩序和市容的管理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市虽限制了工商业的营业时间 ,但市内工商业只是城市工商业的一部分 ,坊内工商业可昼夜营业。工商业发展对市的增加和坊市内工商业活动的兴盛有促进作用 ,而对街禁的破坏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个城镇的工商业的繁荣总离不开一些重要的条件。清代(鸦片战争前)佛山商业繁荣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广东南海县佛山镇是从宋代开始,逐渐由乡邨墟市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市镇.明朝景泰年间,这里已是四运商贩辐辏,到清代前期发展成“岭南一大都会”。时人既把佛山誉为四大名镇之一,又将它与京师、苏州、汉口并列,称之为“天下四大聚”①。它在清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