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相似文献   

2.
所谓“风格”,用之于人,即风度品格;用之于艺术作品,即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本文所论之风格,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作为一份刊物,其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特性。这层含义同大家更为熟悉的“编辑方针”、“刊物特色”等概念相近似,但似乎又难以划等号。一、编辑风格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文坛上,刘震云无疑是一位风格独特且引人注目的新写实主义青年作家。本文以其《一地鸡毛》为例,从“把生活的原生态还给艺术”、“对小人物的生存状况进行关注”、“使叙述保持客观化的态度”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思潮对张洁1985年前作品影响较大.对张洁笔下理想人物矛盾的分析,可看出张洁作品中浪漫主义情绪的由来与张洁本人的追求密切相关.1985年新写实主义的突起,浪漫主义在中国失却存在的土壤,张洁创作风格由此改变,表明她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电影思潮在我国各种电影思潮中处于主要地位,在我国当代电影思潮中贯穿始终。现实主义电影思潮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巴赞的“写实主义电影观”、“影像本体论”与“现实渐近线”理论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这一思潮提倡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以便增强银幕空间的真实性;在表演方面则要求生活化,力求反映出生活本质,具有纪实性的特点。现实主义电影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手法与形式不断创新,其核心是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和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体性》“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所谓“成心”是指作家个性。刘勰提出“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说,首倡以个性论风格,说明他对于文学特质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刘勰论创作个性,既有对其构成要素的静态分析,又倾向于动态把握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的变化发展。这显然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作家的创作个性并非才、气、学、习的简单相加,而必须经过诸种因素的协调整合,才足以形成一种文学风格的特色。有见于此,刘勰乃以先天的才、气为创作个性之基础,同时强调后天的学、习的重要作用,并紧紧抓住艺术实践这一中介环节,提出“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的创作方针。至于风格论的运用,则无论在观念上,或在实际操作中,刘勰都主张把研究风格之“异”作为文学批评和理论探讨的基点。讲清这点,也有助于认识和肯定“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方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其作品并非都是客观地原生态地反映现实,“零度情感”地观照生活.在其系列爱情题材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小说“诗意”的追求,这种“诗意”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具有象征性和丰富涵义的意象的选用、人物形象的简化以及语言的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英国电影批评的主流总是注意“社会意义”、细致的心理刻划、艺术个性(被任意地放在导演身上)、“现实主义”,并把一种叫做“文学内容”的东西放在那种叫做“视觉风格”(往往是虚有其表的)的东西之上。这些艺术标准特别不适合电影。它们把电影媒介潜力的讨论降为一些法规式的名词(“诗的风格”一语就是人们最喜欢用的);它们无视这些学院式标准和广大公众的无师自通然而往往很精细的反应简直合不上。电影是许多才能的联合创造,因此有一种类似宗教神话的无名意义,但是他们却不去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崛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崛起于电影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影坛 ,且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日本新电影”与中国电影“第五代”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详细地论述了二者迥然相异的叙述风格和电影形态 ,进而明确指出叙事性的主导品格与导演的适度创新是电影作品获得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罗伯-榕里埃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创始人之一,近年来则把“新小说”搬上了银幕,编导了一些頺废、色情的所谓“心理写实主义”的影片。这类影片,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极为荒唐。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回忆、真象、幻想和错觉,胡乱地交织在一起,连人物也是用“M”、“X”等来表示。这种电影和“新小说”一样,其目的在于歪曲现实,逃避和抹煞社会本质问题。这是资产阶级心理分析学说和存在主义哲学等反动思潮在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反映,也是西方文化越来越走向腐朽没落的一个迹象。本文作者把罗伯-格里埃的作品吹捧为“寻找高于生活的新的现实”,实在令人作嘔,由此可见作者本人的文艺观也是极其反动的。本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电影是看见的方式》,公然否认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反对文艺批评,这种“为电影而电影”的观点,实质上是企图抹煞电影艺术的社会职能及其阶级性,为西方各种形形色色的腐朽、反动的电影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1.
“第五代”的命名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在整合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的同时完成了“第六代”导演命名的修辞预设。第五代电影的空间美学激生出第六代的创作冲动,却反向促使后者有意淡化线性历史的叙事惯性。第六代电影的“小众”化特色遭到市场冷遇,引发了第六代导演创作转型后产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市场机制建立,商业主义文化如潮水浸淫各个领域,政治、经济与文化处于多边作用的结构关系中产生新变,作为社会症候表征的文化艺术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蜕变。此时,中国文坛和影视圈分别出现了"晚生代"作家群和"第六代"导演群。"晚生代"作家无论从写作姿态、作品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明显地受到影视的影响。虽然"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极少改编自文学,但他们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文学元素,注重电影语言的修辞化,注重文学叙事技巧等等都表露出浓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有着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日常性”类似的特征,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征则与法国新浪潮电影“作者性”相似。前者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而后者则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挣脱“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宏大历史叙述”方式后自由表达的结果。当然,由于政治经济环境、文化传承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致使“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艺术境遇方面与二者相比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当我们在共时的层面将他们进行横向审视时,仍然能够发现其“日常性”与“作者性”方面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子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张杨是以家庭题材、父子关系读解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第六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对张杨电影研究,评论界普遍认为其通过父子关系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实则"认同"只是现象,其实质是张杨以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多重文化视野,在展示多元文化景观下父与子关系丰富性、生动性的同时,反映了艺术家的深刻矛盾与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文化生产的逻辑,这在我国第五代导演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第五代导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有中国风格的浪漫审美主义的“文化电影”,在新世纪初,他们的国产大片迅速地转向审美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审美主义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文化乃至政治的全球化同样成为时代的必然。我国电影最早主动回应全球化的,正是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进入新世纪后,第五代电影更从看与思并重的“双轮革命”,迅速演变为“好看”压倒“好思”的独轮旋转,他们的影片不复当年的主题、立意,也日渐远离了政治和道义责任。第五代电影退出“前锋”甘做“后卫”固然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没有脊梁和灵魂。认可电影的商品价值并不意味着文化责任的消解,走向世界也并不表示就可以丢弃自己的根。而同样进行着电影国际化探索的台湾导演李安,则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第六代”存在与否的争论甚为激烈,国外学者亦多有参与。这种讨论似乎是将业已发生了质变的中国电影,仍然纳入一个崇尚精英型意识形态的单一文化格局之中。就理论自身沿革的规律观之,“第六代”之争乃是不敢抛弃简约进行体系重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第六代的写作是一种社会存在决定的经验写作。无主的精神游历及其“文化异己”身份决定了“地下”写作的方式,而现实决定了其纪实性书写的哲学立场和语言方式。经历了西方的发现和跨国认同后,电影的大众性与华语电影的文化本土性,最终使他们在意识形态和艺术观念上向体制回归,而体制也对此展现了空前的宽容和承受度。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是指新生代导演以广大的西部地区作为故事发生背景所拍摄的影片.自1995年章明的<巫山云雨>始至今,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已经有三四十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新生代导演的成长经历,新生代导演所面对的社会语境以及中国西部的电影创作传统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的"董事"应如何理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解释学和法律适用等方面,指出该条中的"董事"应作个别董事解释,而不宜解释为"董事会".为使公司法对董事善管义务规定得更加科学和准确,文章进一步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提出了修改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