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孩子是最能拨动心弦、牵动情感的群体,儿童福利是民政大家园里那一片引人注目的勃勃生机。我心目中的儿童福利必是以人为本、儿童利益优先的事业,是为孤儿弃婴营造温暖家园、还残疾孩子健康体魄、给困境儿童一份美好未来的事业,是让孤残儿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蓝天下健康成长的事业。我心目中的儿童福利事业也是一代代民政人风雨兼程、不畏艰难,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怀着对孤残儿童的挚爱真情,不断创新、不断开拓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卢廷明 《社会福利》2008,(12):41-42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更需要照顾好孤残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作为养育孤残儿童的儿童福利机构如何实现“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成长”,如何把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送到每个孤残儿童的身上,其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1994开始,救助儿童会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孤残儿童养育、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等方面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双方组织了多次有民政系统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与的儿童福利国外考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为探索孤残儿童养育的有效模式,拓宽儿童福利的工作思路,更好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2006年1月,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英国救助儿童会双方共同组团对苏格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苏格兰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替代养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孤残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孤残儿童的成长经验和牛活环境不同于普通儿童,结合孤残儿童的特殊性和照料实践经验,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在六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段培芹 《社会福利》2003,(11):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残儿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寻找合适发展路径,是近几年民政系统各级领导和儿童福利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孜孜一求并勇于探索的问题。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从孤残儿童的养育状况和自身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围绕改善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生存条件,探索出孤残儿童城市分散家庭寄养、农村养护教育基地寄养、城市社区集中寄养,城市爱心家庭寄养等多种养育模式共存的家庭寄养,加快了儿童福利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问题 缺少统一的孤残儿童及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保障标准偏低且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东 《社会福利》2011,(6):42-43
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孤残儿童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儿童福利工作者致力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自身实践,从"制度完善是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措施具体是贯彻规范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推进规范化管理的灵魂"三个方面探讨了儿童福利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8.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9.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8,(3):48-48
征文启事 孤残儿童的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208家儿童福利机构中,共收养着6.6万名孤残儿童.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管理,经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组委会讨论决定,将于2008年10月10-2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第四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  相似文献   

12.
开展家庭寄养工作既是满足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儿童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保证家庭寄养工作在高平台上持续发展,天津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始探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配套服务体系——五级网络管理体系,家长功能支持保障体系,家庭寄养专业评估体系,特殊教育体系,康复训练、指导、培训综合体系。其配套服务体系的运行在维护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满足寄养家长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3,(11):31-33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儿童福利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得到落实,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的合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以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的始终,力求通过家庭的滋养和关爱促进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提高寄养儿童的护理、教育、康复为突破点,以加强科学管理为立足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点,认真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家庭寄养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16.
陈静 《社会福利》2006,(5):41-41
2001年,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为基础,以建立孤残儿童养、教、康复、医疗救助服务体系为目标,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努力于2001年底一幢5800平方米的集养、教、治、康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落成并交付使用。几年来,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为主导,以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健康的发展为己任,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较好地完成了哈尔滨市辖8区11县市443名孤残儿童在福利机构的救助和管理,为全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一边蓝天。抓好职工队伍建设,为孤残儿童救助提供精神食粮。哈尔滨市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9,(6):61-61
“六&#183;一”国际儿童节上午,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来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孤残儿童表示节日祝贺。郭兆信副省长察看了孤残儿童的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和娱乐设施,向孤残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题词“孤残儿童更需要爱心、诚心、细心、恒心、精心呵护”。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当地孤残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出发,面向孤残儿童广泛传播、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采用多种形式,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引导全市孤残儿童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营造有利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六一"前夕,  相似文献   

19.
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北京市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北京市始终坚持“儿童优先”的基本原则,逐步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保证孤残儿童的基本权益,儿童福利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首善之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拥有儿童福利机构8所——讷河、牡丹江、佳木斯、巴彦儿童福利院由省级财政拨款,哈尔滨、大庆、双鸭山和鹤岗市儿童福利院由地级市财政拨款,现收养在院孤残儿童1454人。近年来,在民政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资助下,儿童福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孤残儿童的养育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