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雷声 《学术界》2012,(3):144-153,286,287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是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始,经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定、理论体系的构建,最后明确为写作《资本论》“四卷结构”的过程.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并论证其科学性的过程.唯物史观的创立及运用,使马克思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研究中,逐步明确了《资本论》的研究任务,《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整体拓展的重要方面.唯物史观的创立及运用,也使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中,逐步明确了研究对象,并把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放到了社会矛盾运动的整体中.  相似文献   

2.
陈征教授的《<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1996年6月出版的《陈征选集》的续编,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52篇。该书是陈征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对《资本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集中反映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资本论》研究专家的经济思想的新发展。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马克思《资本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要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怎样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资本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资本论》中蕴含的方法论,是一个巨大的科学宝藏。深入地发掘这一巨大的科学宝藏,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范畴、理论、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需要;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揭示现代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和回答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挑战的需要;是阐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理论和建立科学的逻辑结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唐德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劳动力市场理论极为丰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劳动力的买和...  相似文献   

5.
李基固教授等主编的“普照之光的经济理论——《资本论》第二卷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一书,已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本书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研究《资本论》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一本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好书,值得一读。 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大家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原理,摒弃它的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说也是适用的。马克思《资本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要著作《资本论》现行版本的“四卷结构”有一个形成过程。这个结构体系是为了从理论上科学地再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动过程。它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的集中表现;它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过程的综合反映,它的发展程度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达到的科学高度。马克思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并不是内容的简单的次序排列,它是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决定的,也同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结构体系的批判性的研究有直接关系。它的演变过程反映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确定和研究方法制定的过程,反映着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结构体系批判继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 一自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以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把马克思在这个著名论断中所说的“经济运动规律”,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由于这一片面的理解,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局限在仅对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变动的分析,而忽视了作为经济关系具体体现的经济运行的分析,从而大大削弱了政治经济学应有的丰富的内容。其实,马克思所说的“经济运动规律”既包括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动规律,也包括作为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形式和实现机制的经济运行规律。在《资本论》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阐述了再生产的理论。它既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节录本基本上保持了这种特点,为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读本。现就这本书的基本结构、主要原理和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资本的流通过程进行详尽地科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而对资本的流通过程,除购买劳动力这一流通行为之外,都是作为假定的前提而没有展开分析。但是,资本的运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决定生产。剩余  相似文献   

9.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商品价值的具体和发展形态.过去研究这一理论的着眼点在于理解它所体现的剥削关系,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态下被掩盖了起来.这样理解这一理论的实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完整、全面地去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有关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 ,其自由资本主义部分 ,一般都照搬《资本论》3卷的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和改变的必要性 ,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不仅要体现在社会主义部分 ,而且也必须体现在其资本主义部分 ,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理论体系 ,使之能够帮助人们深刻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即在1919年,李大钊同志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首次在我国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此后有一些人将《资本论》的某些篇章在我国翻译出版。至于《资本论》全书,则是在1939年秋经郭大力、王亚南两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将其翻译后由“读书生活书店”出版。《资本论》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使我国人民获得了全面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机会,同时,对我国经济科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资本论》不仅能在经济理论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兴起、建成的客观历史进程;同时还能指导我们在思想上、学风上和生活上进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形式隐蔽着一种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伦理观上的颠覆、批判和革命.马克思伦理观基于“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这一立场既呈现在青年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人类学理解中,亦隐含在《资本论》关于劳动概念的经济学理解中.《资本论》是马克思“劳动的立场”的最终确立,且通过“劳动的立场”而非“资本的立场”看待、剖析和批判那种建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伦理体系的结构性的不正义,马克思宣告了“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必然终结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1857年8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论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同年1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提出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1872年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第一章中阐明了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法。这三个方法是马克思用来建立《资本论》结构的基本方法。《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和方法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辉煌成就,是马克思留给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项宝贵遗产。研究《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及其方法,对于开掘《资本论》的伟大理论宝库,对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炼成同志主编、黄继农、杨浚泉同志等参与编写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已于1990年6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近年来我们陕西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资本论》教学和科研的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已经一百一十周年了。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不以通常意义的‘经济理论’为限;他专门以生产关系说明该社会形态的结构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使骨胳有血有肉。”(《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21页)所以,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剖析是《资本论》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这方面的论述,对于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深入揭批“四人帮”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上散布的修正主义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诠释政治经济学范畴的特殊方法。本文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深入研究,从逻辑起点、辩证方法、哲学基础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方法的科学性和独特性进行梳理,阐明了马克思的方法对于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的方法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指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资本论》总结构的形成《资本论》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名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了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于1843年底在巴黎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方法作为唯物主义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内在观察的、结构分析的方法,是与研究的对象具有同一性的具体的方法。正是借助于这个方法,《资本论》才能对资本主义经济作出“辩证地分解了的整体”的认识,成为这种经济制度的最完整、最深刻的理论表现。《资本论》的这个方法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要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而且还要学习其科学的方法。对《资本论》方法的研究,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不可讳言,这尚是一个起步,有不少领域尚待进一步探索。本文试图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内容,谈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质量分析法的一些重要特色。但愿能起到窥一班而知全貌之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和其他一系列著作中,所论及的市场,一般是指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而垄断则被看成是一种例外的经济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所设置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模式,本身就是以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纯粹的市场或完全的市场为前提条件的。这是马克思经常运用的一种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诚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在理论上假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以纯粹的形式展开的。实际上始终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