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刚颁布的<公务员法>,不但继承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做了一些更为严密、深入的制度设计,从而使廉政要求贯穿于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更为科学、完备的廉政机制.  相似文献   

2.
王建<宫词>是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宫词>所反映的对象、题材来源、内容情况,以及对<宫词>的评价等,对读者阅读和研究<宫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发包、收回承包地、新增人口、四荒承包和继续承包等方面存在缺陷,可以在制度设计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诗经>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里,刘勰对<诗经>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充分肯定<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全面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认为<诗经>具有鼓舞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典雅美丽的艺术"风骨".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圣经>英译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英美在翻译<圣经>中体现的精神很值得我国译界学习与借鉴.<钦定圣经>在<圣经>英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佚名<传记摘录>成书时间的推断及其对<聊斋志异>题材的借用与复合、文字的袭用与糅合,来讨论<聊斋志异>对于越南汉文小说<传记摘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百多年来,国外学者对史诗<格萨尔>的研究有着自身的学术传统和特点.在诸如史诗资料的发掘及有关<格萨尔>的主题、产生年代等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开掘,并对我国<格萨尔>早期史诗学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二百多年来对史诗<格萨尔>研究的学术传统和特点,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化史诗<格萨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陆离 《西藏研究》2004,9(3):34-41
吐蕃王朝的<犯罪双方同审大权决断之总法>(<优巴坚法>)和<判决双方有理三方欢喜内府之法>(<两种姓法>)分别源自<贤愚经>的檀腻羁品与重姓品,制定于赤松德赞执政时期.此时<贤愚经>已传入吐蕃,有全译本或节译本出现.如果桂·法成确系藏文<贤愚经>的翻译者,他也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经进行了全面的翻译和整理.而吐蕃<扼要决断之法>当系在松赞干布时期制定.吐蕃三法时后世藏族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职能和根本原则,指出要使社会各界从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这个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大意义,并将其作为贯彻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成为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嘹歌>的翻译整理版本有很多错误,最主要的是拼音壮文和翻译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嘹歌>的学术价值的发挥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问题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又是一个内容宽泛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又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的关系 ,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创举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优势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实践中 ,要坚持落实自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体性、权力分配性、参与性、合理性,以期求证民族区域自治对自治地区各民族的有效整合.文章最后认为:多民族国家的建构非常复杂,它既需要极具渗透力的制度保证,又需各民族对政治权力的共同参与、分配,借以扩大合法性基础及其持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5.
青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状况,没有形成单一民族自治体制,自治区行政建置表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基本形式、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论述了新中国建立5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4,5(1):50-58,108-109
依据相关史料,新中国在西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为实现西藏区域自治,中央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为此,党中央为促进达赖集团、班禅集团实现团结,变通规定,建立自治区筹委会,标志西藏地区实现了和平统一。1956年下半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暂不改革;1957年3月初,中央再次决定西藏相关工作"大下马",由自治区筹委会,实际上由旧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理,实行"区域自治"。不过,该"区域自治"设置了"区域管理"、"不能反对中央"以及藏钞等不能进入其他藏区等规定。1959年3月,旧西藏地方政府违背这些规定,宣布"独立",发动叛乱,反对中央。这迫使中央政府解散西藏旧地方政府、平息叛乱、改组筹委会,实行新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自治权”问题展开探讨 :“自治权”的基本理论概念应该准确定位 ,并指导实践 ;民族“自决权”和“自治权”有根本的区别 ,不能混淆 ,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现阶段对“自治权”和“少数民族人权”的理解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政治理解和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