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温庭筠的《菩萨蛮》写了一位独处深闺的怨妇。前两个七言句描绘出一幅睡美人的图画,后面的六个五言句转化成一幅幅美人梳妆图,表现出她自伤孤寂与期盼夫妻和谐的情态。温庭筠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他自然会有生不逢时的怨忿,他那不得志的心态有如独处闺房的怨妇,因而借词中的女主人公来抒发自己的郁闷。  相似文献   

2.
(一) 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有很鲜明的民族生活色采和浪漫情调。诗人以魅人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带有民族色采的时代风俗画,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有浓郁的“奶子味”的。民族特色对每一个少数民族的诗人和作家,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标志。俄罗斯批评家别林斯基这样说过:“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观察事物并按下她的印记的。越是有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越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其《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奠基者。两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在身世遭际与小说创作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身世遭际方面,两位作家生前皆落寞孤独,身后却名声远播;在小说创作领域,两人都表现出对神秘恐怖题材的偏嗜,且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4.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人的“角色”就是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由诗人主体精神形成的艺术“人”化形态,是诗意创造及传达的通道.诗人的“角色”是诗人个性的物化显现,对于诗的表现具有决定意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强化创作和阅读中的“角色”意识、理解诗的个性特征都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开天、元和两大诗人群交往诗创作及其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天诗人群与元和诗人群是唐诗史上最为活跃的两大群体,其交往诗创作亦各具特点。借助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元和诗人之创作激情、与他人交往的频率均大大提高,其内部交往和相互赠诗也呈现出远超前人的密切化、频繁化的趋势;两大诗人群在内部联系上,一松散一紧密,一天马行空自由创造,一具协作意识和群体精神,遂表现出共同创作理念或淡漠或浓郁的不同特色。而从总体情形看,人际关系的强化和交往诗数量的提升,确实有助于某一时期诗歌流派的形成,有助于共同风格的营造。同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也有助于其作品传播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翻阅《全唐诗》卷五百六十八至卷五百七十所收的浬州(今湖南省浬县)诗人李群玉的诗作。可以看出,其中约有七分之一(共四十五篇),是写诗人家乡地方风光的诗篇。吟读这些诗章,就好象把读者带到诗人多年居住与经常往来的洞庭湖滨、九浬河畔、石门山中、桃源胜境等地,伴随诗人共同领略这一带地方的乡土色彩美。一首首这类诗作,就象是一张张乡土景物的写生画、一幅幅乡土风俗的习惯图;绚丽入目,情韵动人,给人以一种艺术美感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自然生态与中国古代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同时也为古代诗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最佳契机和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大量千姿百态的自然风物、动植物意象入诗使古代诗歌呈现出"绿化"、生机化的特色,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生态画卷。同时,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使原本属于自然界的生态事物进入人们的审美文化视野,从而附着上了浓厚的人文化、诗意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诗人,连吃斋念佛的僧人也是如此。与前代僧人不同的是,唐代的僧人在诗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一改过去僧人对佛祖的虔诚、对佛国天堂的向往,而多表现出对生命有限性的强烈体验与感受,在他们的诗中多流露出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意识,人生的短暂倏忽使唐代的诗僧一方面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渴望及早留金石之功、建不朽之业,企图以世俗的声名去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唐代僧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使他们的诗歌带上了浓郁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抒情性作品,需要诗人具有激越高昂的感情,而喜怒哀乐,情感各异,不同的情感使作者对外物产生不同感受,创作出不同内容与风格的作品,也正由于此,才有百花争妍、姹紫嫣红的诗歌繁荣.而对于不同感情的表现,诗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也不尽相同,这正是适应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出现的文学创作现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各种修辞方法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再喜 《兰州学刊》2009,(11):206-208
南宋中兴诗人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是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陆游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禅入诗,在诗中表现出相同的意境;其二,相似的诗歌题材和艺术风格;其三,对柳宗元诗歌的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上述三个方面是中兴诗人接受柳宗元诗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中西律师制度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西方律师制度已经逐渐完善,中国的律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误解与排斥。中西地理环境与生产发展水平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律师需求环境;迥然有别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形成了不同的纠纷解决模式,也形成了人们对律师制度认知的不同心理。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人类重要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是每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起点与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每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差异。中国的文化就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从周代起,便对神话进行了历史化的改造,以至形成其他国家难以与之比肩的历史文学。这种历史文学发展至《史记》,文史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成熟与完美。之后,文史逐渐易辙,然而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已打上了“史”的印记。  相似文献   

13.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性为不同语言中相似性隐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社会风俗、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有些隐喻概念又为某民族所特有,不仅体现该民族自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惯,也透视出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概念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哲学家分别从理性的不同层次对理性进行解读。这种单向度的理论,虽不能反映出理性的整体性,但表明人类理性具有一定层次性。不同层次理性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依赖于主体各自的价值标准和选择意向;不同层次的价值标准和选择意向的冲突表明不同理性层次之间具有复杂性;理性的复杂性产生于理性系统跨越层次的相干关系。揭示理性系统层次结构和复杂性,对于理清技术(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等价值理性的关系脉络,把握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学科之间的关系,挖掘新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文学的三原色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对死亡的探寻尤其体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鲁迅是“五四”时期开创先锋的大师,余华则是带有世纪末意识的先锋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人物死亡的独特方式及对死亡意义的不同开掘、人物死亡场面的独特观察与叙述等方面的不同,使鲁迅、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经济属性、政府角色与成本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主要具有知识传授、知识生产和服务社会等三项基本功能。大学的这三项基本功能的执行形成了不同的产出,而这些产出又因其各自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使大学成为生产多种具有不同经济属性的产品的复合体。对于大学产生的不同产品,由于受益者不同,应由不同的主体对其所享受或获得的服务或产品支付不同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隐喻既是语言、认知现象,又是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实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其共性与个性的归纳分析,探讨了跨文化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是调查会和重点调查相结合;陈云则注重亲密调查,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是"真、广、快"。毛泽东与陈云的调查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目的都是实事求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区别在于调查对象及组织形式不同,可信度的控制方式以及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毛泽东的方法适合调查阶级关系,陈云的方法适合掌握社情民意、总结工作经验。在实践中,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而每一种语言都反映一种不同的文化习俗,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异域文化习得意识,以适应文化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