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参与式旅游开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尝试,更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题研究,通过旅游开发的实践工作,探索广西少数民族乡村开发旅游,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目前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寻找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适度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在良性变迁中得到传承,是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A村为例,分析了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适度开发策略,并对其实践这一策略的基础条件和原因进行了梳理,提出应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角度着手,探索有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开发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政府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建设下,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村落传统建筑遗产在功能上呈现历史性的转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琐园村个案为探究对象,对比了该村村落公共建筑从传统的"祠堂"到现代的"文化礼堂"的功能变迁,并在"乡村旅游"和"遗产运动"的大环境下,反思村落建筑遗产的主体性,从而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秀水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情形为例,试图阐明现代生态旅游给地方"家园生态"纽带可能造成断裂的后果.并以此反思现代旅游在乡土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挑战:对于游客来说,生态旅游意味着到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去休闲;纵使游客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只能说明旅游行为一个方面.而对于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东道主社会,他们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准备,包括知识、意识、行为、规划等都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情形会更严重.这种不对衬的交流,通过金钱和权力所实现的现代旅游,可能会给"自然生态"带去"人为生态"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村寨居民交际和社会认知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主体,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程度不同,不仅造成居民在经济上产生分化,而且导致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分化加剧。本文通过对广西已开发乡村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居民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创办了乡村旅游经济实体的业主是当地的优势群体,与一般居民有明显的特征分化,居民交际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差异主要由居民是否创办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并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重要举措。那么,如何把握文化保持和经济开发关系的尺度,实现合理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本文以韩国获评"居住型世界文化遗产"的安东河回村为个案,通过梳理分析其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再到文化旅游实现居住-商业分区的经验和特点,提出对经济落后但具备文化旅游资源的乡村进行保护开发的建议,即:通过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庄的存续发展,但应注重对村庄文化资源主体地位的保护,强调村民拥有参与保护开发的实质性权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伴随着新时代乡村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业也随之红火起来。本文对新时代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如何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乡村旅游和规划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利用乡村生态资源环境,同时分析了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人文生态旅游开发与西部乡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传统文化习俗构成的人文生态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勿庸讳言 ,以人文生态为主题的西部乡村旅游开发 ,将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哈尔滨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的调查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依托一定的旅游资源条件,并保持其特有的乡村氛围;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既要保持自然古朴,又要干净整洁,还应尽可能地实现舒适、方便;距离城市不太远的乡村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具有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希望在繁忙之余,回归大自然,追求诗意的田园乡村体验。当下虽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潮,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经营模式单一、旅游项目同质化、品牌效应小、文创产品开发滞后等,这些归根到底是没有充分结合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有待深度挖掘。在未来,乡村旅游的开发势必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向休闲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寄予厚望,但也要警惕其不当发展在乡村内部制造新的不平衡。本文以泰国"社区本位式旅游"典范湄康蓬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村民对旅游的感知、态度与评价,发现村民感知积极,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大,发展模式认可度高。从实践效果看,湄康蓬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这一成功的耦合模式得益于以长老式文化中间人为核心,以外部支撑和内部增能为两翼的东西合璧式治理。该模式有效结合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垂直治理向合作治理转型。湄康蓬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是:(1)重视长老式文化中间人的培育与规制;(2)挖掘收入之外的正向影响与幸福之源;(3)客观看待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湘西十八湾筑路精神震撼了湖湘大地。慕名前往十八湾旅游人数逐年增多,但是由于受思想观念、学识水平等方面束缚,该村未能完全实现经济增长预期。本文通过对十八湾旅游开发的分析,探索十八湾旅游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实现十八湾乡村旅游质的飞跃,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农民组织化作为乡村建设研究的重要范畴和乡村建设实践的重要内容在旅游发展背景下有其重要研究价值。在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贵州、云南民族村镇旅游发展现实,借鉴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成果,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农民组织化的特征及实现机制进行诠释和分析,为旅游开发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提供依据和经验借鉴,推动民族村镇旅游地社区组织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发展,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西部民族社区内,当地女性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社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的开展在给农村社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开展乡村旅游的社区藏族女性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甲居藏寨景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研究主题,选取社区女性代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汇总分析,从女性个人认知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她们产生的社会影响,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吴迪  曾丽  后浪 《中国民族》2013,(3):36-43
1991年,贵州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把“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逐步把“旅游扶贫”的概念转化为旅游产品——“乡村旅游”。20多年来,全省各地已有4000多个村寨开办乡村旅游。贵州省旅游局2008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高度关联与耦合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扶贫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带动效应,两者应坚持协同发展。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需坚持可持续性、因地制宜和主体参与性原则。其协同发展路径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深化共识,形成联动;规划落地,强化操作;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规范管理,政策支持,使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