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福祉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自开展对福祉的研究以来,学者们对福祉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有价值的探索。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对福祉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福祉研究的深入发展。基于此,未来福祉的研究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强福祉的概念框架和理论研究;拓宽福祉研究的视角,综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展开福祉的跨学科研究;福祉研究方法向系统化、定性定量化、综合化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对福祉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对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文明的生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贯通现在和未来,在寻求工业现代化的同时,照亮了通往后工业社会的光明之路,从而我们社会也将进入一种文明的生存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3.
幸福研究促进人本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再次走向统一,呼唤以物为本的财富观向以人为本的幸福观转变,推动国民福祉的人本价值回归,从而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失衡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寻找并确认符合社会伦理准则、且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标准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尝试以现阶段经济状况为依据,以古典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的伦理要义为基础,通过对福祉无差异线进行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寻找福祉定义下的收入分配标准--"能够识别并遵循既定社会财富下的有效合约线,在最大可能的关注最不利人群的基础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20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这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民生福祉水平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且2014年以后高于全国水平;(2)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进民生福祉,且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3)人口流动、外贸市场、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普惠金融是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路径。据此,应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加快转变特大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有效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内需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技术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的道德观是依从《易传》"道、善、性"顺序建立的天道论的道德观。他以天道"生生大德"的价值意涵作为人世道德的形上依据,人本于这种"生"的秩序而有知能,进而通过实践开辟出福祉与道德。但进入历史视域以后,人困于自身的有限性难以实现道德与福祉在历史中的统一。天道通过"假手说"曲成人类历史,表现为对人类福祉的成就;而道德必须归于主体方有意义。于是呈现出福祉与道德、天道大德与人的道德主体性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本文以道德之建立为问题,以船山史论为主要考察对象,检视船山为建立现实的、主体的、形而上的道德所作出的努力及其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是正义的两面,即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它们之问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效率既是公平的前提,也是提高社会公平水平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迈向平等的动力.同时,效率具有一定的限度,效率的实现要以公平作为制度性条件,要受到公平的制约,要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子女的赡养行为直接影响老年人福祉水平,那么,反映群体差异的阶层地位是否影响个体赡养行为,即产生“孝因群分”呢?通过对2017年CGSS数据分析可知,“孝”确因“群”而分:个体的阶层地位对赡养行为存在显著影响,阶层地位越高的个体赡养行为更为积极。其中,个体受教育水平越高越重视对父母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职业地位较高的个体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则更为频繁,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个体更能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从主观指标来看,阶层地位自我感知高的个体对父母经济支持、生活照料需求满足提供支持更为频繁。这就要促进教育公平、拓宽职业上升空间、提高个体收入水平及获得感,推动个体积极赡养,实现老有所养乃至老有颐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千方百计增进农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认识上,也体现在其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它对当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和世界未来.纵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从带领人民求解放,改善生存环境到"求美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与世界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反映了党不断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的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态思想的结合、传承与创新,其实践探索展现出特有的实践逻辑,即人民性是其实践基点与目标,公平性是其实践基础,时代性是其实践特征,共生性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的生态民生观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发展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现实,酝酿于丰富的地方基层治理实践,主张于生态与民生的联系工作,体现为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民生基础、民生保障、民生福祉、民生未来的关系。习近平的生态民生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丰富了我国民生建设的理论,为新时代我国民生建设和生态民生建设的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12.
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位英国编辑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将向获奖者提供奖品。当获奖名单出来之后,人们大吃一惊。以下是获奖者:一位整日为孩子操劳的母亲;站在自己完成的作品前,吹着口哨的工匠;在海边堆沙子的小孩;一位刚刚成功完成高难度外科手术、挽救了病人的医生。我们可以在这个获奖名单上加上更多的名字。比如,一位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逐渐成熟;一位政治家发起或实行了一项提高人类福祉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在系统总结我国"十三五"时期民生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发展阶段我国民生建设面临的挑战,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民生发展的明确要求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统德性论的复兴与诸多现实应用伦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应用德性论的出场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德性论是应用德性论的基础,应用德性论是扬弃传统德性论而形成的新型德性论。如果说传统德性论主要研究个人道德品质,那么应用德性论则重在思考人类命运的德性问题。也就是说,应用德性论主要研究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现实伦理问题,如生态环境、基因工程、大数据等引发的德性问题。因此,应用德性论的主要价值取向应当是人类之善和共同福祉。  相似文献   

15.
马国亮 《社会科学家》2023,(11):150-154
新时代,教育公平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公正、提高人民福祉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均有着重要意义。从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来看,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转型,应锚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公平基础、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高质量”、从“分配正义”走向“承认正义”、从“统一性”走向“差异性”这几个方向上。在具体实施上,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推进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发展,包括推进教育制度建设,完善教育公平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支持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大力开展乡村教育,遏阻知识贫困的代际传递;培育积极参与教育公平事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强化教育公平的社会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福祉经济学     
《东岳论丛》2016,(1):5-14
本文概述了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并诠释了福祉经济学第一定理何以成立。尽管它所要求的条件有点不切实际,但该第一定理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揭示了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并成为研究因外部成本等因素所引发的偏差的基准。科斯反对外部成本和污染的庇古税的议论,是根据忽略掉一个重要的不对称的全有或全无的比较。本文还论述了阿罗不可能定理以及针对人际基数效用悖论的90%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史鹤凌与张永生碳减排超边际均衡模型基础上进行理论模型改进——将从高碳企业征收的碳税收入用于增加低碳能源市场的交易效率。结果证明采用此减排政策,可促使高碳市场结构转化为低碳市场结构,且避免政府选择"赢家"的低效性,更加重要的是,比起传统纯粹的碳税政策,可能增加社会总福祉。这是因为,碳税加上增加低碳能源市场的交易效率,不但考虑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也考虑了提高交易效率对提高分工的间接网络外部效益。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一定条件下,增加低碳企业特有投入的生产弹性系数、市场能源转化率,或采取更有效增加交易效率的措施,利于减排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减少创造力所造成的破坏性,有利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人的有限性的需要。创造力的发展应该以现实中的问题解决为导向,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福祉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伦理规范和学校制度的规约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设定了范围,而个体判断力的发展则是创造力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是未来教育的两块基石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以终身教育来整合。本文提出了“实施终身教育 ,建立学习化社会”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目标 ,并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多样化、开放化等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成人教育发展与学习化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是面向社会所有成人的一种学习、教育形式,在学习化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学习化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渠道;但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习化社会建设的大环境的支撑;学习化社会的政策环境、法规环境、财政环境,是成人教育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环境;成人教育发展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