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 《社区》2012,(31):39-39
根据社区实践经验,中高档新小区共建工作往往难以真正开展,主要原因是居民大多为中青年,平时工作繁忙,社会活动也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社区工作难以得到居民的支持和回应。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新社区,浙江省杭州市翠苑街道古荡湾社区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难题。年轻人都爱玩,能不能以“玩”作为工作的起点?抓住这个思想,古荡湾社区还真就举办了一场“同玩节”——与幼儿园、业主委员会三方共同举办以“同心、同向、同行”为基本理念的“同玩节”,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亲子活动,带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实现社区与居民的互动,社区工作人员与业主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2.
八句话     
小虫 《社区》2002,(3):1-1
近一两年来,城市社区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大中城市到小城镇,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工作中的“热点”。但在社区建设的热潮中,也出现了两种不容忽视的倾向,值得关注。一是行政化倾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基础是居民参与,本质是居民自治,核心是以人为本。政府的职责在于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培养培育居民自治能力,创造条件让居民管理、办理自己的事情。可在一些社区里,却出现了政府当家多、居民做主少,政府议定多、居民参与少的现象;出现了有些政府部门争相把自己的“腿”伸进社区,工作压给社区,对社区居委会发号施令、派任务、下指标等等。  相似文献   

3.
陶鲲 《社区》2005,(14):24-25
社区参与,一直是社区工作的一个难点。为了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中来,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兴华园社区从孩子入手,提出“吸引一名孩子,抓住一个家庭”的观点,给社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住房制度改革促使城市社区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产权变革是否促进了城市社区业主居民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治权落实?本文从产权身份及产权利益认知两个角度,系统考察了业主居民的产权身份、产权利益认知及制度规则认知对他们在社区共有产权利益维护、社区治理主体产生过程及物业服务公司产生过程中参与行为的影响,并利用问卷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发现,业主居民的产权身份这个事实并不会自动地影响到他们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行为,对产权利益及制度规则的认知是促使他们落实社区治理治权的重要变量。因此,未来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要更加注重业主教育和参与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吴琼 《社区》2014,(27):37-37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新新家园社区党支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区域大、小区分布距离远、居民构成“三高”的特点,在加大社区网站、微博建设的同时,采取了在各个小区的“业主互助群”“小区论坛”“业主微信群”“单位共建群”等中设置“六大委员会”来满足上班族和不定期居住业主、单位职工对社区工作的了解,特别是有效地畅通了相互间的沟通平台,夏天谁家的房子漏雨了、冬天谁家的老人一个人在家,尽在社区工作者的“视野”之中;门店扰民、群租房治理举报、物业服务问题反馈等等,社区工作者都能第一时间了解;谁家的孩子入托上学需要政策咨询,谁家的老人想要参加文体组织,社区工作者都能很陕解答,截至目前,社区已经通过这种形式为居民解决大小问题百余件,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及时沟通以求谅解,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满足新时期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密切关心联系居民群众,并努力为其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旦 《社区》2013,(1):19-19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社区是一个老小区高度集中的社区,100多栋商品房,绝大多数没有物业公司管理,政府又很难直接管理。从2006年起,在社区居委会的牵头下,13个老小区相继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小区业主开始亲自参与到“管家”的事务中。2012年,原有的业委会改选,新的业委会成立,更多的热心居民被挖掘出来,他们互帮互助,小区面貌不断改善,邻里友谊与日俱增,文明和谐之风劲吹。  相似文献   

7.
王元刚  严子文 《社区》2012,(18):10-11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搭建平台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怎样完善机制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以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定位,搭建了“居民说事”“雷锋互助社”“彭国珍服务队”等居民参与平台,不断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可以依据是否具有自主性将居民的社区参与划分为他组织参与和自组织参与两种方式(或类型).随着居民自治的推进,自组织的居民参与方式已呈现出发展的生机.但目前居民的自组织参与还主要局限于社会空间相对较小的社区民间组织、业主组织以及地域空间较小、人数较少的居民楼栋单元或院落,公共性程度还不够高,这就需要实现居民社区参与方式由他组织为主导向自组织为基础的整体转换.文章就此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创新社区参与的体制环境;拓展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范围,实现由情趣性活动为主的浅层次参与向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深度参与推进;健全社区组织,为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提供有效载体;探索网络时代社区公众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桐叙 《社区》2008,(22):32-34
社区主体是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参加活动”的阶段,即“你组织活动,请我参加”的被动参与状态。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社区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也仅处于搞活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状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途径不畅,是制约社区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所属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诊断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蒋胜琴 《社区》2013,(31):18-18
江苏省溧阳市清溪路社区是一个老小区,该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多、困难居民多、残疾人多的“三多”社区,这几年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打造了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爱心品牌,通过这支队伍的规范建设、爱心活动的开展和社区爱心服务基础设施的加强,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受益。  相似文献   

11.
陈继锵 《社区》2002,(21):39-40
问:来信中,一位读者对学习型社区很有见地。他认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他的问题是,创建“学习型”新社区,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罗文全  胡勇  郭刚清 《社区》2004,(23):11-11
近一段时间以来,45岁的长江委三峡勘察设计院退休办公室主任王大智,没少为自家所在的宜昌市伍家岗区胜利二路社区居委会操心。帮社区门球队联系场地,为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节目;把本单位700多名离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这些过去从来不曾过问的事情,如今却成了他的“份内事”。他说,这是咱们社区的事,咱当然要当家做主。像王大智这样的单位代表,当选为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的,在伍家岗区32个社区269名委员中,已有121人,占委员总数的45%。加上部分机关公务员、个体工商业主和社区居民代表,构成了社区“当家人”的新主体。今年8月底,伍家岗…  相似文献   

13.
李磊 《社区》2004,(6):6-9
物理学教授王培荣用4年的时间赢回了一场维权斗争的胜利—终结了一个专为知识分子兴建的住宅小区的单元防盗门上演的想开开不了、想拉拉不上的“黑色幽默”。但他的代价太大了。作为一位曾获得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了与一扇劣质的防盗门作斗争,竟然整整4年无法进门科研工作。在他最终利用“举报 网络 媒体 诉讼”方式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社区居民由衷地推选他做了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之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社区居民由衷地推选他做了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之时,他为了还想继续进行的科研工作,更是为了家人的安全,想到了“离开”。什么时候,我们维护我们生活和居住中一些理所应当的权利,不用再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那样的社会环境,也许就是我们开展社区建设追求的“理想的人居环境”。由此看来,社区建设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动员。否则,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有缺憾,难以达到理的“理想的人居环境”。由此看来,社区建设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动员。否则,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有缺憾,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高依 《社区》2013,(24):27-27
沁苑社区“实话实说”活动搭建了一个汇集民声的平台,这一举措的意义显而易见。 首先,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人?当然要“有处说话”——表达观点,传达诉求。沁苑社区“实话实说”活动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次,每一个社区人的声音都十分重要,都应该被倾听,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一定要得到回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居民的参与积极陛。也许有些问题的解决起来并非一日之功,但回应了才能得到居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社区”的设置是传统国家控制思想的延续。由政府组织和控制的社区居委会实际上履行着政府直接控制社会的职责,将居民置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因而在社区建设中对居民的动员能力严重不足。只有充分重视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理清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逐渐减少政府对社区的直接干预,促进居委会组织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化,才能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能力,并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居民“自组织参与”的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陈火根 《社区》2005,(24):24-25
在金华市区城中街道的青山社区,你找不到“一号楼”、“二号楼”这样在其他小区通用的标识。因为在这里,每一栋居民楼就好像一个人一样,都有一个别致而独特的名字,“剪纸楼”、“文艺楼”、“科普楼”……墙上大红醒目的命名牌,使这些楼道与众不同,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儿。这些特色楼都是社区居民发挥自己的专长,自发参与,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一起创建的。青山社区是一个老社区,不少宿舍楼都已经有10~20年的历史了,外表看上去比较老旧,如何让这些旧宿舍楼看上去更漂亮,凸显出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一直是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干部经常琢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晓立 《社区》2002,(22):9-10
“政府办社区”是时下社区建设热潮中的一个首要问题,也可以说是政府的职能超载。在从“单位制”逐步向“社区制”转变过程中,原由企业、学校、机关包办的“生、老、病、死”等社会职能将移交给社区,这些社会职能名义上由社区来承担,但在“政社合一”的体制下,它们仍然由政府全盘接管,形成了一种“将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局面。“政府办社区”造成的另一后果是居民对社区组织普遍缺乏认同感,对社区工作主动参与程度不够高。社区组织建设工作的出发点是引导居民走“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道路,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  相似文献   

18.
梁绮桦 《社区》2005,(24):28-28
以往的居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多以女性为主,她们常被居民尊称为“居委大妈”;如今,在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冈社区的居民身边,却有一位“居委大叔”梁巨友,居民都称他为“友叔”。他热心为居民做好事、做实事,用范罗冈社区主任李洁凌的话来说,友叔就像社区的“救火队”,哪里有事就到哪儿。时时刻刻关心社区事友叔从事过饮食行业,当过兵,也在收费站做过管理人员。3年前,友叔退休了,从单位人转为社区人,但是热心的友叔闲不下来,平日总在社区巡巡走走,老想着为社区居民做点实在事:范罗冈商铺附近的环身渠堵塞了、范罗冈路口出现乱摆卖现象了、某间…  相似文献   

19.
辛人 《社区》2003,(22):20-20
2003年8月23日上午,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蒙自社区具有选举资格的2798名居民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了7位自己的当家人,蒙自社区新一届居民委员会产生了。蒙自社区的这次选举工作有“三个高”。首先是居民们对居委会候选人推荐工作的热情高。第一轮是“海选”方式,以楼组为单位,共有1200多名居民参与了推荐,占居民总数的41.7%。其次是居民参与居委会工作的热情高。首轮被推荐的31名候选人,都表示十分乐意参与社区管理工作,并表示即使没有被选为居委会成员,还是愿意为社区居民们做些事情。最后是居民们投票行使民主权利的热情高。蒙自社区有选举资格的居民共有2845人,选举中共有2798名居民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投票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20.
谢保权  倪克东 《社区》2013,(31):38-38
在江苏省盱眙县盱城镇,9个城市社区被划分成85个网格,所有居民都被一一定位到网格中,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一支以社区工作者、业主委员会、社区民警、物业公司为主的服务团队,主动联系服务居民,帮助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打造出了一个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