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语音分析是研究维族汉语声调匹配和回归规律的有效方法。维族汉语语料声学分析表明,声调完成有序化匹配的时间比声母、韵母完成匹配的时间要长;维族汉语单字调的匹配、回归是分阶进行的;维族汉语双音节声调模式受母语音高重音模式潜在制约;维族汉语"维腔维调"现象是维汉语言类型学差异在语言接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语言种类较多,语言接触是司空见惯的一种语言现象。维吾尔语和汉语是该区的两大强势语言,因此,在诸多语言接触中尤以维吾尔语和汉语接触影响最大,受关注度最高。维吾尔语和汉语的接触对两种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层面影响甚大,这也为该区域的语言规划带来重重困难。做好维吾尔语和汉语规划研究工作对本区总体语言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用Talmy的词汇化类型学理论,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运动事件中背景表达的特点。结果表明,汉语语料中有背景句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语料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者在同一分句中表达两个背景信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汉语在运动事件的背景表达方面同时具有卫星框架语言和动词框架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第三人称代词在汉维篇章中都很常用。但是,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它们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构成篇章时有较大的差异。汉语篇章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远多于维吾尔语,而维吾尔语中的原词复现多于汉语。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被动句习得偏误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维吾尔语和汉语在语言类型学特点方面的不同,两个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加之汉语“被”字句本身的限制条件,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被动句时常出现偏误。文章详细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出现的偏误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语与汉语跨文化传播有混合、借用、双语和转用几个较为显著的特征。两种语言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借鉴。在新疆推动维吾尔语与汉语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提高维吾尔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传播交流能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家庭、宿舍场合中使用维吾尔语较多,在课堂及工作中使用汉语较多,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及在社会公共场合则维吾尔语和汉语混合使用,视不同场景而使用维吾尔语或汉语。影响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使用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家庭、社会语言环境、传统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母语水平较好,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得到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普遍认同,网络媒体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汉语方言语音的简化,尤其是声调的简化,备受语言学界关注。宁夏方言有四声调、三声调、两声调三种形式,从历时角度看,语音的简化有可能是受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的影响,但从共时层面看,语言自身发展演变才是导致调类简化的主要因素。结合语音实验可知,调形、调值的接近是四声调方言合并为三声调或两声调方言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语言交流中,单字调的作用逐渐式微,词调、重叠式或重叠加词缀的构词方式进一步减弱单字调的别义功能,即语流中音节长度的增加与单字调辨义功能呈反比。无论是调形调值的影响,还是多音节词的作用,宁夏方言都在朝着调类简化的方向发展。宁夏方言声调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声调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语言影响的若干规律——以新疆语言接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接触和影响是语言发展演变的必要因素,也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语言影响是在语言接触作用下出现的必然结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新疆是个语种丰富、语言接触频繁、形式多样的地区。新疆语言接触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的地域性。新疆语言接触的圈层规律,是指在语言接触中,因结构趋同、功能差异而形成一个语言圈层;汉语始终处于接触的中心,它对外圈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同样,根据语言传播的波浪特点,它也受到影响语言的反作用。处于内核的汉语同时也是接触语言中的底层部分,是促使圈内语言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依据声调理论,研究采用语音测试法,对25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偏误从调型偏误、调域偏误和调长偏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型偏误是声调偏误的主要类型;母语背景和性别特征都是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重要因素;四声起点音和尾音的音高误差是导致调域偏误和调型偏误的重要因素.汉语声调教学的"阳阴去上连读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连读中定好四声起点与尾音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统计了西北地区131个三声调方言点,其在各行政区以及方言区的分布特点表明,西北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正在简化,东端的方言仍然保持四声调的格局,西端的方言则已经完成调类合并.西北地区三声调方言与阿尔泰语言的分布密切相关,声调系统简化是西北地区语言超音段特征的区域共性在汉语方言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在桂尼泊尔学生汉语声调的学习情况基础上,分析其在调型和调域两方面的错误,得出结论:桂尼泊尔学生对汉语声调的掌握,调型难于调域,上声难于其他三类声调。对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的汉语教学,一要重视调型教学,二要重视上声教学的难点,三要排除母语或习得外语语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比工仡佬语属于仡佬语阿欧方言,该支仡佬族自称z■13lei31。文章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以及语言接触变异理论,主要探讨比工仡佬语在同汉语的语言接触过程中其语序类型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期类型学视野的二语语法习得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类型学研究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范式、优势与特点及局限性。类型学视野下的语言对比研究在对问题、参项的选择上都极具深度和广度,对二语习得中形式与意义匹配的习得更为关注,甚至关注到语用层面的习得,对高等级学习者的习得情况有更精确的描写,这些也是以往二语习得研究较少注意、正在引起重视的方面,研究结果对语言学研究和教学都有意义。目前,汉语二语习得与类型学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见,类型学在二语语法习得研究领域的探索,值得对外汉语语法习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该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新疆汉语与维吾尔语语言接触中的部分语法现象,探讨了新疆汉语方言中部分非规范句式产生的原因,反映出汉族与维吾尔族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各民族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影响汉语量词丰富的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语序的变迁、语音的协调、语义的整合、修辞的促发,也包括外部因素——语言的接触和影响、语言的分化和渗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影响着类型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中、高三种水平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小组访谈的方法,探讨语言接触、语言水平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接触明显促进了各水平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互动性强、有指导性的语言接触更有益于语用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并非平行发展,语言水平达到中级后语用能力才显著提升;语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多地受到语言接触程度的影响,理解能力受语言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建议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高学习者接触汉语的量与质,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言接触和语言可加工性理论,运用实证法和问卷法,通过考察三语环境中壮、汉语在语言层面对英语的口语迁移表现,并据此验证迁移的表现是否为三语语言接触和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壮语、汉语对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负迁移,而同时壮语和汉语间形成正负迁移形式;多语际的迁移受语言接触中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学习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塔城维吾尔语是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在塔城地区接触影响的产物,哈萨克语对塔城维吾尔语的结构产生了强烈影响。影响最深刻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往往是伴随语音的变化而变化的。塔城维吾尔语已变成一种介乎维、哈语之间但更接近哈萨克语的语言实体,宜视为一种混合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