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燕  苏娟 《社科纵横》2014,(9):116-120
价值观教育是意识形态深层次的工作,历来被各国所重视,更是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体现着全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诉求,但如何使其成为广大人们所认同和接受的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准则是我们当今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拟从哲学层面的交往理论为基点探索价值观教育及其内化的问题,提出了交往性价值观内化教育的现实依据和构筑交往性价值观内化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周公论--兼及西周初期王巫结合的文化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姬旦是西周王朝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西周王朝文物典章制度的创建者。周公参与了西周王朝争夺政权、巩固政权和建设政权的全过程,他是王朝首任宰辅,并曾一度摄政称王,又是巫者和智者、西周王朝第一代文化人,其思想与行状丰富而复杂。前贤对周公及其所创建的西周礼乐文化制度多有论列,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周公在中华早期文明史的贡献诸问题做某些补充。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5):127-1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教育对象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式和情感融入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原则机制,掌握实施情感融入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高校相比,农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具有特殊性,也更加艰巨.由于生源特点、培养理念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林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仍不完善,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为此,应当以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发掘农学类专业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元素,探寻农业文化思想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深化理论学习,构建教育内化机制;运用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农林专业实践优势,强化教育实践,构建践行外化机制;结合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构建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1):163-165
全媒体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分析全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梳理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提出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第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第三,加强教育实践,促进价值观知行合一,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曹刚  唐凯麟 《唐都学刊》2000,16(4):15-19
儒学之所以为人学除了春秋社会的特定历史原因,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动因。文章因此追溯到人类文明的门槛,从中西社会不同的文化进程中发现,与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思考对象的西方文化不同,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象和起点,其典型表现是西周的礼乐文化,而礼乐文化作为孔于思想的源头和反思对象,决定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学的人学性质。文章还从比较的视角揭示了儒学中“人”的存在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价值领域,对经典的迷恋使任何新出的文学艺术都面临严格检验,也使古今之争成为文学艺术理论史中最尖锐的问题.从历史看,中国艺术的古今之争以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背景,其展开形态为春秋时期围绕音乐形成的新旧、雅俗、俭奢对立.在这一时代,古乐因为代表着伟大的传统而获得权威地位,新乐则因其欲望属性而被视为社会“礼崩乐坏”的破坏性力量,并因此缺乏存在的道德基础.至战国初期,这场争论因古乐的全面式微而趋于缓解,但却开了后世中国艺术围绕古今问题长期对立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对中国社会开始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音乐不仅涉及贵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国家大型典礼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从专业乐工、贵族子弟到国家统治者,一条音乐从技术到德性、再到政治性隐喻的不断递升和放大之路已初步呈现。礼乐并举,表现在现实层面上的以礼节乐,最终则表现为乐对礼的融会和超越。所谓西周礼乐政治,是以诗、礼、乐作为隐喻或象征的政治。诗、礼、乐又确实以其真实的形式贯穿于政治活动中,既作为政治的隐喻,又是具体的政治实践手段。诗、乐、舞的层级关系将人的审美经验带入了超越之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联则赋予了政治审美韵致,开了后世中国诗性政治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谁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以何种姿态创造历史"的根本性问题,它是抓住了"人的根本"的思想,它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强化人民实践主体性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现实基础,强化人民利益主体性以激发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动力,强化人民价值主体性以彰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阶级"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到以"平等"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再到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邓小平以后,这种以"发展"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更加明确和具体,这是对以前价值体系认真总结和不断升华的产物。再到后来,胡锦涛又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为取向的人民主权思想,这是完善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政治发展的合法性基础、目标、途径和特征等要素日益明确。当前,处理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理想和利益、改革和稳定等基本关系,通过科学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保障人民主权理念的真正实现,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央政法委提出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促使政法机关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法职能作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具有深刻内涵是有机统一体系。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需要提高政治素质进行内化、确保公平正义进行深化、保持清正廉洁进行强化、与法治建设相结合进行固化。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9):45-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方式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营造文化氛围、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增强软实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利环境、扫除思想障碍、提供现实映证。  相似文献   

13.
雷转运 《社科纵横》2012,27(12):28-31
在国际格局不断变化的复杂局势下,中国社会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但面临社会精神的严重危机.民建及其会员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参政党及其成员,同社会其他群体一样,也存在危机.因此,不管是从社会发展还是从自身建设思考,民建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完全必要的.民建会员作为践行主体之一,必须沿着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途径,进行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坚持解放思想,科学进步;整合会内资源,引领会内思想;依靠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创新,积极推进民建文化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塑造典型,示范带动;高度重视现代传媒效用,建设学习型组织,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个体价值体系,形成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4,(9):160-16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新型传播媒介的普及,现代社会制度文化的镜像逻辑和评价尺度遵循功利主义的原则,普遍和典型思维是"以结果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受其影响,思想处于选择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呈现出了价值迷惘、信任焦虑和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学习异化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功利观的视角、观点与方法辩证分析功利主义价值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功利主义社会思潮之引领作用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15,(2)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认识清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对关系: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展开;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是大众化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理论化的延申。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6):2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驳杂激荡大背景下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任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和培育实践进行反思,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之四重理论意蕴,进而从密切联系新时代广大人民生动实践,延承中华文化传统筑牢民心根基和镜鉴西方经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大众化实践方式等三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贺文华 《唐都学刊》2014,(4):123-126
十八大首次创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这个最新的理论创新,本文立足于西安高校大学生人群,拟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状况,建构针对提高大学生人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为西安高校及其他兄弟院校下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点滴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鼎文化略论     
陈煜 《学术交流》2003,(1):146-148
鼎是华夏先民用于烹饪肉类的炊器 ,成为西周“钟鸣鼎食”食文化鼎盛时期一个重要标志。器以藏礼 ,鼎承载着礼乐文化 ;革故鼎新 ,鼎见证了朝代更替 ,君王易位。鼎蕴涵着中国“和合”哲学 ,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判断、价值评估和价值取向、价值观科学、开放与人民性的统一以及价值观的普及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红色影视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学生群体对影视文化有着很好的接纳力。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红色影视把影视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应该重视红色影视的教育价值,充分整合和探索更有利于红色影视发挥其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