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 我国农业在十年经济改革中经历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变化:1979—1984年是飞跃发展的最好时期,全国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在全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9个百分点中,有6—8个百分点来自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就地转移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1985一1988年则一反常态,处于徘徊、停滞状态,农业生产严峻的形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和严重优虑。  相似文献   

2.
(一) 广东农村十年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使全省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社会总产值来看,从1978年到1988年,十年增长3.2倍,年递增15.6%;从农业总产值看,十年增长97.7%,年递增7.1%。全国有人把十年改革分成两段,第一段是从1979年到1984年的前六年,认为这一段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各方面的生产蓬勃发展,从1985年到1988年的后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段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出现了徘徊,改革的效果不明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直接化,激发了他们压抑已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劳动投入换来了农业的丰收。但是,人们把农产品增产简单地等同于农业生产力发展,从而减轻了抓农业的力度,忽视了政策、资金等投入;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其他各业蓬勃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兴趣也日趋非农化,导致了农业生产在1984年后的停滞徘徊,使农业经济发展时至今日仍面临严峻形势。鉴于此,我们认为,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的投资;而农业投资问题的当务之急则是使投资行为规范、科学、稳定。 一、农业投资的需求类型、时序和数量的分析 1.需求类型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许经勇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即在农产品供给全面好转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徘徊的状态,农业增产而农民少增收或不增收,甚至个别年份还出现负增长。1989年至1992年...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实行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使用权,经营自主权.可以从事各种职业的自由选择权,自己支配自身劳动的支配权,可以说是获得了第二次解放,很快便调动了九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9—1984年,农业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农民收入以15.1%的速度增加,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改变了原来需要进口的局面,并且1984年可以出口粮棉.但是1985年以后,农业出现了徘徊,农业生产增长缓慢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也缓慢了.出现这种徘徊并不是因为农民和农业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业迅速结束了长期停滞的局面,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农业在一度取得迅猛增长之后,又重新陷入了困境,出现了在低速缓慢增长中徘徊的局面。造成我国农业停滞、徘徊的原因固然很多,有经济的、社会的,也有自然环境的,但隐藏在当前农村经济大量表层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具有机制性作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是由于某些经济政策的偏位所造成的工农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农业内部产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面临困境的原因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多年来农业发展迟缓的局面;但近年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比较紧张。广西人口增长快,而农业的增长明显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4年以来农业连年滑坡,粮食减产(1988年比87年减产33亿斤)。  相似文献   

8.
(一) 自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从高速增长急转直下,连续几年陷入停滞、徘徊的局面。尽管因农村制度变革所引起的农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会合乎规律地趋向速度减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增长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一系列与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9.
一、结构的失衡“无粮不稳”,这是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正常发挥功能的第一要素,或曰决定要素。1984年,我国农业粮、棉、油等其它农副产品几乎全面丰收,人们似乎感到调整农业结构已达到了最佳点。但是1985年农业大幅度减产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粮食的减产及其连锁反应更是令人警醒。1985年我国粮食减产量仅次于1959年,是建国以来第二个粮食大欠收年份。1986年在花了很大力气之后,才在1985年减产560亿斤的低谷里回升230亿斤。但以后几年被动的形势基本没有得到改观。粮食不稳最直接  相似文献   

10.
新疆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省,农业生产已经连续22年大丰收,但新疆的农民们一直没有走上富裕之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新疆乃至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实践史和农业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仅仅依靠农村自身并不能解决它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低收入的问题,这既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宜春地区有2507个村委会,26124个村民小组。农村改革以来,尤其是1985年以来,我区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全区农业和粮食没有出现徘徊局面,实现连年增产,1989年农产品商品值达24.9亿元,商品率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总产值19.8亿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到1984年以前的农村经济增长是在农业投资上诱导和驱动的结果,那么,1985年的粮食大减产和当前农业出现的严重萎缩局面,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投资上的减少和农户投资结构上的大偏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加农业投资和改造农户投入结构就成为振兴农业的重要课题。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农业投资出现许多新变化,最明显的有三个特点: 一、投资主体的结构转换。在土地联产承包制之前,我国农业投资主体,是以农村集体的身份也就是以直接生产者和不完全性的经营者为中心、以国家的身份也就是间接的投资经营者和不完全的生产者为指导的双重结构。在农村实行了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危机     
一、我国农业危机的特征、规律和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反映农业发展的几项基本统计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指标的变化速度,在国际上也属罕见。但是好景不长,从1985年开始,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疲软的车轮滑进了危机线。 1.农业增长速度滞后。1985年至1988年的增长速度比1980年至1984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以几项主要指标为例,1985年至1988年农业总产值、粮食、棉花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24、-0.76、-7.77,比1980年至1984年的年平均速度分别减少2.9、6.98、31.45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从1987年开始慢于该时期的农村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十年改革和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先后出现了两个发展的黄金时代:1979—1984年,粮食、棉花、油料、糖料全面大幅度地超常规增长,是种植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985年后,乡镇企业以预料不到的速度异军突起,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前,农村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的是:近几年来,种植业(特别是粮食、棉花)出现了徘徊局面;乡镇企业有些盲目发展,在动力、原材料、资金等方面,与大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发生了一定的矛盾.另外,农村有些基层领导班子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对物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熟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初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成功,曾使我国农村改革一度亢进,不仅为城市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自1984年以来,农业陷入了徘徊之中.1984年就已经达到的人均年占有粮食400公斤的水平,经过8年的发展,并不见增加多少.与此同时,理论界的研究重心向国有企业两权分离、承包租赁、分配不公、通货膨胀、双轨制、市场取向、外向型经济以及股份制等此伏彼起的“热点”倾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虽然也有“高度重视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以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号召与研究,并且不乏真知灼见,但在实践中,却并未使农村的形势得到新的振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打破了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粮食年产量从6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增长32.8%,许多地方粮食自给有余。我区1983年粮食总产达27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产56亿多斤,平均每年递增4.7%。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而不同程度的放松了粮食生产,加上  相似文献   

17.
回顾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走过的道路,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分利放权、所有制改革、搞活企业,每走一步,都有突破性进展,意义十分深远。正如赵紫阳同志所说:“十年改革,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改革,我们就不会有这十年的大发展,大前进。改革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它结束了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要摆脱1985年以来连续四年徘徊的困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但要靠政策,靠科学,而且要增加物质投入。然而,我们的国家正在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可能增加很多;依靠农民自身力量也有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下,很有必要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建立一个“四位一体”的农业投资机制。这是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缓解矛盾,增加投入,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所谓“四位一体”的农业投资机制,指的是: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农村合作基金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劳动积累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浙江经济新转折的真正 到来 1979~1987年,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农业年均增长率5.7%,工业年均增长率21.9%,1988年仍达20%左右。但是,农业在1984年丰收后出现波动。1985年国家一度实行宏观紧缩政策,这一年下半年开始工业增长速度放慢,出现1986年2月仅比上年  相似文献   

20.
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广大农村如今正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农村长期被压抑的生产潜能已得到基本释放,但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乃至倒退局面,改革面临向何处去的困境。这一形势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非常严峻的。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