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会认同的"实体性故乡";也指华人的文化家园,即华族族群精神所系的"精神性故乡".在两个家园背后,表现了华人在现实和文化上的双重流浪中试图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2.
胡永吉 《船山学刊》2005,(4):164-166
《白鹿原》塑造了一群逃离家园的年轻人形象。黑娃则由早年的叛逆者到对传统文化的皈依,成为新一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而白孝文由早年的家族文化的“样板”到对家族文化的彻底抛弃,成为一个贪婪、狠毒的人物,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李雪 《北方论丛》2004,(3):48-50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探讨的焦点.奈保尔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影响的特殊身份使他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半生>继续他一贯的主题,移位的生存状态、身份的失却、以及随之而来的疏离感,讲述了处于"林勃"状态中的父与子,寻找家园、寻找身份、寻找归属的旅程.  相似文献   

4.
"寻根"即对民族历史、文化、生命原初生殖力的寻找."寻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跨流派的重要文学现象."寻根"作家们的"寻根"主要围绕大地的寻找、历史的寻找、心灵的寻找三个方面展开.然而,"寻根"作家们的寻找并未真正触及到大地、历史和心灵,因此这种"寻根"之旅,也就成了一场无根之旅.分析文学"寻根"之失,对我们认清那一时期的作家的文化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散文:历史书写中的历史与"自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进入文化散文,往往没有正史的宏大规模,而是以历史的侧影、历史的碎片、历史的细节、逸事化的历史等方式表示的,并且具有可作当代性阐释的可能意义.散文的"历史"书写,其前提是历史要经由主体个人体验而被心灵化,其间活动着主体的面影和心志,呈现出基于客观的作者个性真实.  相似文献   

6.
娄成武  李冬 《理论界》2007,(7):155-156
文化的强弱,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渗透和文化竞争,使我们的文化家园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我们需要转变传统观念,调整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道两家在其著作中以比喻象征的手段展现了各自的精神居处与家园,表现了一种饶有情味也颇值关注的家园意识。先秦儒家以礼义道德为精神家园,先秦道家以“道德”自然为精神家园,他们在思想世界中所构建和设计的精神家园虽然面貌迥异,但却体现出同样的终极追求,同样的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混乱的时世中构筑供人安顿精神之所的共同梦想,带有此时期所特有的文化气象,其中由现实居处到精神家园的巧妙引申,背后也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之传统的影响。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有着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响,在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中间不乏与之共鸣或同调者。  相似文献   

8.
家园文化是员工群众的精神家园。实施好矿区家园文化引领战略对于丰富油田员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和谐示范矿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要义。要深刻把握家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家园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明确推进家园文化引领战略的具体措施,打造油田最响亮的文化惠民品牌。  相似文献   

9.
近年 ,西部边地散文的创作为研究者所关注 ,但这种关注常常局限在对西部地域风情 ,西部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审视上。本文试图换一个角度 ,从文化多元杂交时代 ,作家身份的选择和认同的角度 ,从文化视野 ,去观察西部散文写作者的创作姿态和心灵轨迹 ,从而揭示西部边地散文与作家文化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责任是家园文化建设的根基,亲情是家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快乐是家园文化的本质,和谐是家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结合大庆油田物业集团托幼管理中心的工作实践,进一步阐述建设服务型企业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