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言     
《中国民族》2014,(11):75-75
@抚顺体育_尹佑辉: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2.
花腰彝是彝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近些年因女子舞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花腰彝女子舞龙并非原生态呈现,而是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立足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建构出来的.女子舞龙的成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伸张了自己文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拍舞龙闹春,最好去隆里古城,那里的元宵很热闹。”去年正月里在贵州黔东南州采风时,有热心人向我推荐。 贵州锦屏县隆里乡的隆里古城是明代洪武年间屯兵形成的千户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固守着明清时期的汉文化,与周围聚居的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反  相似文献   

4.
土家耍火龙     
龙是中国的吉祥象征之物,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的民俗,但耍火龙,却是建始特有的民俗文化。春节期间,除过小年、过赶年、出天行、抢银水外,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就是从正月初九开始到十五结束的耍火龙了。耍火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据说它源于一次扫除瘟疫的活动。传说在三百多年前,花坪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瘟疫,  相似文献   

5.
正走马坪白族乡是张家界市桑植县7个白族民族乡之一。这里有白族、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侗族、瑶族、满族、壮族等9个少数民族,共8347人,占总人口的98.5%;白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白族664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9.6%,土家族156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7%。"走马坪,坪走马,舞龙除火(神)来化煞,薅草锣鼓大又大!"一句俗语,道出了走马坪白族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昔日的走马坪白族乡,是一条上四川、下洞庭的古盐之道。当年的骡马铃铛似乎还回荡在如今的山山寨寨,它也因络绎不绝的商人、小贩选择在此处给骡马添草、稍息而得名走马坪。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边城巨龙”晋京参加全国喜迎新世纪迎澳门回归舞龙大赛,荣获金奖、组织奖及本次大赛最高奖项———山花奖。边城的苗族人,在天安门前舞起了长龙,喜迎澳门回归,喜迎新世纪……恢宏的交响乐渲染出磅礴的气势,拉开了苗家儿女“接龙出海”的序幕。50名身...  相似文献   

7.
(一) 生产力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生产力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运动来考察. 首先,我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生产力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在这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个空前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正在全党、全体干部以至全国人民中间兴起。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更好地贯彻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尽可能快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因此,它是我国人民思想建设中最根本最伟大的任务。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工作部门的各民族党员、干部和各民族人民中,已经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这一个伟大的学习运动,我们希望大家把这个学习运动迅速地展开  相似文献   

9.
云南诺邓历史上同时存在两套丰产仪式:一套是接水魂仪式,以祈求卤水丰旺、井盐丰产;另一套是舞龙求雨仪式,以祈求雨水(淡水)丰沛、农耕丰产。从井盐生产的实践理性看,卤水与淡水之间构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两套丰产仪式的并存看似是相互矛盾的。看似相悖的两套丰产仪式要诉诸文化理性的解释才能得以全面理解。在文化理性的观照下,这两套丰产仪式的共存并不矛盾,它们祈求的是包括自我与邻人在内的整体丰产。  相似文献   

10.
正出了石屏县城往北,公路就像一条小河,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车窗外,天高峰秀,桃红柳绿,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不知不觉公路顺山势爬升,到了山脊,眼前豁然开朗,千峰万壑沐浴在晨光中,浑厚的大山一重接着一重,一直铺到云霞深处,让人豪气顿生。彝家人的村寨,零零散散依山而建在这云山雾海中。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  相似文献   

11.
覃嫔 《民族论坛》2012,(2):100-103
新晃"咚咚推"源于侗族宗教祭祀的傩戏,因其舞蹈表现形态等一系列的非凡艺术形式而引发了诸多文化学者的关注。这一深藏于民间的舞台歌舞艺术在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上面,具有原始的美感和宗教的神韵,这使得该古老艺术所释放的文化因子蕴含了颇为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对"咚咚推"的舞蹈表现形态及其意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宴席舞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宴席舞的历史渊源、现状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回族宴席舞做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应予以充分的发掘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浅谈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控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训练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舞蹈基本功教学与控制训练的关系、控制训练与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重点论述了控制训练在舞蹈艺术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并依据布迪厄关于实践研究的核心概念--惯习、结构和场域等展开论述.文章指出,舞龙灯习俗从惯习看,是村庄历史图腾的再现;从结构看,是村庄精英集团的盛会;从场域看,是村庄势力范围的界定.这三者共同作用,促成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袁媛 《民族学刊》2012,3(3):94-98,104
在对回族舞蹈语言的挖掘与提炼、整理与改编的基础上,对回族舞蹈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内涵、以及与其他民族舞蹈兼容并蓄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出回族舞蹈语言的发展重在探索、重在创新,舞蹈是由情而生,舞蹈要倾情而做。从回族舞蹈发展进程中显示这样一个道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良好的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造就一批有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蹈人才则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舞蹈元素是土家民族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发散领域,是土家族舞蹈独具一格的关键。本文立足本体又不拘囿于本体,对土家族舞蹈元素的艺术精神进行探究品味,力图使土家族舞蹈的本体韵致得以多层面、多角度的阐发,从而使其更具有民族性、艺术性与经典性。  相似文献   

17.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它是蒙古人心灵深处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折射和独白.这种文化意蕴又由于蒙古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得许多与生活、娱乐、宗教有关的舞蹈以特有的动作、形式、特征流传下来,彰显了一个民族所走过的历史及由此积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满舞蹈展现了北方民族萨满教祭祀的面貌,体现了萨满教的多神崇拜观念。本文论述了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