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档案编纂的关系上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档案编纂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及档案编纂对于维系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所发挥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吕祖谦作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者,关于他的研究可以方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南宋时期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变化。通过选取最能反映吕祖谦档案文献编纂特色的若干实践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剖析了他创新编纂体例、独特选材视角、探究史料细节、采择文献完备等独具特色的档案文献编纂方法,揭示出吕祖谦在编纂文献汇编时包含的经世致用观念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重要组成学科,是直接发挥社会效益的学科之一,对于充分实现档案价值、有效提高档案学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讨论近十年档案文献编纂学科的研究特点,能够理清档案学的研究脉络,同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官方档案由史官保管,没有当过史官的孔子却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历代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上,其有形成果就是“六经”。“六经”大多为档案材料的汇编或摘要。“六经”的成书过程就是孔子及其弟子搜集档案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的过程。孔子对中国古代文书档案事业的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1)为后世保存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文书档案;(2)开创了利用文书档案编纂史书的优良传统;(3)提出了“述而不作”的编纂档案资料的原则;(4)开辟了文书档案利用的新领域──使档案成为传道授业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档案作为一种承载了丰富信息的知识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存而致用。大众文化传播成功地“激活”了档案,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寻根”文化、“老”字号图书、“怀旧”经典音乐、“历史”影视与档案“激活”。但这种“激活”目前还多为一种“被动地”、“依存地”、“客体性”表现,研究档案文化当代传播应该是时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广义主讲,档案是一种文化,如何挖掘档案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责任,在此,笔者谈谈对档案文化蕴涵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档案学理论探析了东巴经和东巴文献。作者认为:①东巴经和文献是纳西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民族古文字档案,可称为“东巴文档案”,它以兼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它经书和古籍;②本民族宗教和文字的形成、社会的需要是东巴文档案产生的必要条件;③东巴文档案产生后,就一直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并长期为东巴所掌握,东巴既是纳西族文化的记录员和传承者,又是东巴文档案的形成者和管理员;④东巴文档案总体上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反映,但就其反映纳西族先民的认识水平或思维发展情况而言,仍不失为其形成者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对它的利用,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研究;⑤东巴文档案作为一种珍贵的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应对东巴经和文献承载的信息进行译注、编目、编研和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8.
李国兰 《东岳论丛》2006,27(6):229-230
档案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文化是档案积累的源泉。档案文化的真实性、历史性、再造性、多样性等特点决定了档案文化具有文化存贮、社会教育、知识生产、资政决策等方面的功能。档案文化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档案文化有利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档案部门要加强收集,丰富档案文化藏品;加强研发,打造档案文化精品;搞好结合,增强档案文化渗透力;改善设施,搭好档案文化服务平台;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档案文化产业,努力开辟档案文化为文化强省建设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术探索》2013,(5):F0002-F0002
《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一书运用档案史料编纂学原理、原则和方法,探讨史料、档案史料、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种类、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回顾我国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的历史、现状及成就,评述和介绍民族档案史料编研成果,阐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方法与技术,包括材料的查找、挑选、转录、加工、编排、译注、公布、出版等,并对从古至今我国满、藏、彝、白、纳西、傣、蒙古、回、壮、瑶、羌、撒拉等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公布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思想总结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编纂一部区别于《清史稿》的新型的清史 ,是学术发展、社会前进的标志 ,是国家行为 ,是新世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新型清史的编纂 ,要尽可能利用新发现的档案文献等资料 ,一方面要写出一部系统的内容丰富的高质量清史 ,另一方面要藉此整理大量的清史资料 ,对清代的整个文化遗产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江西的档案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自宋以来,经历元、明、清各代,一直在各级官府普遍设置档案机构。中国古代唯一的一种档案分类编排方法——“千文架阁法”,创立于江西并在江西沿袭近九百年。这一系列历史延续不断的现象说明,江西自古就很重视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21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使我们获得无限生机、永葆活力的源泉和动力,是档案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党对肩负科技兴档重任的档案工作者的要求。创新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档案事业发展又为档案工作服务机制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档案馆的工作创新,服务是关键。档案服务创新的标志是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利用创新,使得档案馆服务范围和职能较之先前更广阔,更具制度性;使得档案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档案利用层面更具延伸。实践表明,档案工作服务机制的创新有赖于管理机制的创新,有赖于扎实的档案基础工作的保障,有赖于高质量的档案信息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方国瑜先生治云南地方史、民族史,历来重视云南金石文物资料的搜集、编纂和研究,并在少数民族金石档案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在云南金石档案研究方面,他的独到见解已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治学思想和金石论著已成为云南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陈子丹 《学术探索》2004,(6):98-101
少数民族谱牒档案是民族姓氏家族记载一氏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口述、结绳、碑刻、纸质等形式的历史纪录 ,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其历史悠久、影响面广、内容宏富 ,堪称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 ,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但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亟待人们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要保持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从理论、制度、技术手段、意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围绕“一个着眼点”,抓住“两个关键”,克服“一多一少”,实现“三个转变”,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把档案变成开放流动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欧阳慧芳 《南方论刊》2013,(7):79-81,74
高校是文化、科技名人荟萃的地方,如何让名人的精神得以传承,建立高校名人档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本文就建立高校名人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建立高校名人档案如何具体实施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档案工作必须而且应该为西部大开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服务;为地方“农民增收、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供重要手段和条件;为地方“工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和国企改革”服务;为地方“科技教育发展”服务。为此,必须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与其它历史文书档案相比.徽州文书档案有哪些不同,或者说,徽州文书档案有哪些特点,这是我们正确认识徽州文书档案,从而认清徽州文书档案重要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徽州文书档案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大视野之下,系统考察了徽州文书档案的特色,指出徽州文书档案具有民间性、具体性、真实性、典型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音像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物质性、原始性与真实性、可识别性、法律凭证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音像档案与电 子;档案的共性与个性,从而让人们认识到音像档案与电子档案有相通的地方,又是两种不同的档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西夏法律典籍和考古资料探讨了西夏的档案管理机构,证实西夏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了比较完善的档案工作机构“库中”;通过分析得出西夏主管档案的官员是“主簿、司吏”,兼有都案和案头等与文书相关的官吏;探讨了西夏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对其制度如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专门档案的管理制度、查阅制度、立卷制度、副本制度等特别是立卷制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得出西夏档案立卷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才能为后人保留比较完整的档案资料,成为我们研究西夏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