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分配方式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20年我国分配领域的改革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好由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共同参与与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转变。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分配方式,对于深比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作了完整的概括,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  相似文献   

2.
所谓经济利益多元,系指社会经济利益结构的多元,含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社会成员利益所得的多元等。它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分化的结果,是与利益平均化格局相对立的新的经济利益格局。我国经济利益多元的现象早已存在。即使在计划经济强调利益一元的时期,也允许少量的“自留地”收入和“副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确认了经济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平均主义,承认了劳动者之间富裕程度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还需要建立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分配机制,就是分配主体按照经济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进行分配,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行为方式。任何社会的经济运行中都要有一种或几种分配机制来调节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的分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就是通过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即分配机制的变化,或说是分配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刘赣州 《晋阳学刊》2003,4(6):49-52
马克思分析资源配置的前提是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社会化生产。资源配置就是生产要素资源的分配,即社会总量的分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资源配置方式分别是:直接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6.
谈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王孝娣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同时并存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现实,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必须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一方面应当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谭翀 《兰州学刊》2011,(7):204-206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公共管理领域经历了三次主要的模式嬗变。借助拉斯韦尔的政治学分析框架,可以将公共管理的嬗变归结为不同的利益分配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活动领域里,利用各自的手段和工具,对社会利益总体的分配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社会承受力问题刍议陶冶一、深化改革中的利益格局和社会承受力从原来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体制转变为以市场作为配置生产要素手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涉及社会生产和运行机制,社会管理组织和权力,社会具体制度和结构,各种社会成员的地位和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9.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中 ,生产劳动是产权主体有目的地配置生产要素的活动 ,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或产权 ,都是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力 ,不被使用的所有权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而所有权的行使 ,是依靠劳动进行和实现的 ;经济活动规则实际上是劳动规则及其扩大。一般来说 ,配置的生产要素数量越多 ,对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要求就越高 ,这种劳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就应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因此 ,按生产要素分配 ,并不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 ,而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验的层面 ,向学界提供皖南宣城市七县区市 (含市开发区 ,下同 )私营企业主的相关调查资料 ,以认识经济实力、政治安排和利益表达等三者之间的互动格局 ,了解利益表达的嬗变、缺位和弥补之现象。通过实证研究 ,认为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实力而非社会名声 ,与政治安排形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实力是互动格局的始发因素 ,却不构成政治安排时组织上“正式介绍”的主体内容 ,不能成为正式利益表达的主要对象 ,此为利益表达之“嬗变”。正式利益表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提高了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名声 ,强化了政治安排的合法地位 ,但不能充分表达自身利益 ,两者没有形成正相关关系 ,此为利益表达之“缺位”。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实力在“非正式介绍”中较为突出 ,扩大经济实力、获取更高政治安排的欲望并没有消失 ,并在非正式利益表达中有种种体现 ,此为利益表达之“弥补”。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不讲信用的行为不因此受到惩罚 ,反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是造成社会普遍信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严格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建设 ,使失信者付出高额成本 ,才能形成社会良好的信用氛围  相似文献   

12.
从学理角度探究什么是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什么要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怎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从城乡全局出发,依靠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进行科学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要素的双向流动,尊重城乡居民意愿,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产生了社会需要与资源短缺之间巨大的矛盾。破解这种难题,必须从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自然资源产权既具有一般产权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在产权安排、所有权界定、使用权界定等方面,就必须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自然资源产权进行制度性安排,必然会产生“公地悲剧”。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目标的激励相容,同时实现国家生态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政府失灵”与私人经济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市场失灵”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78年以来云南省初次收入分配数据的研究,文章发现云南省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明显,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总体上不利于普通劳动者,但在2009年,这种局面有所改善。导致云南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而,云南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一个集灵活与安全于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保障劳动者报酬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农业规模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我国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坚持规模经营质与量的统一;要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资本,投入社会生产系统内部而使其得到增值,就会使整个经济系统不断扩张。这种资本扩张给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产生了深层危机,它引起社会经济系统、社会结构、资源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冲突,使资本无法扩张,形成“资本逻辑悖论”。科学发展观是实现这种价值复归的路径选择,是对资本扩张产生种种危机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与中国市场化改革相伴随的社会结构变化,必然对宣传思想工作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在主动顺应这种变化中创新理念、机制和方法,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并富于创造性,切实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使中国法律面临一系列冲击和影响,了解掌握世贸规则,并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是中国法律界面临的共同任务。我们要正确看待我国“入世”后的法律调整,加强我国的立法工作;认真研究世贸规则,尽力维护民族利益;积极参加世贸新规则谈判;继续改革开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必须解决好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分配不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一国之内的劳动与资本之间以及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平等。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各个国家仍有坚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而经济全球化也的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当前收益分配不均的、服务于发达国家跨国资本利益的经济全球化秩序所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秩序,建设平等参与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打造使得各个群体均能获益的包容、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使经济全球化真正惠及全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