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各地文化建设热潮中,宗教文化成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遗产资源,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市场化利用中背离宗教文化宗旨和价值趋向,违背了宗教文化合理利用的规律和尺度,忽略了作为一种特殊精神性文化的价值考量纬度等问题。本文集中从宗教文化经济实现方式和"新造神运动"与宗教产业化症候两个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宗教与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具有内在的联系。宗教与文学就本质而言,它们都是人本精神的体现。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虽然宗教将神置于人的对立面,将人匍匐于神的权威之下,但是,神其实以是人的偶象,是人类受自然力的限制而创造的作为人的异化的偶像。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寻求自我解脱,宗教其实是人在现实的威逼之中实现人自身的价值的一种途径,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救赎”心理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宗教产生于人的恐惧感与依赖感,休谟、费尔巴哈、罗素、马林诺夫斯基、弗雷泽、卡西尔等人都屡有…  相似文献   

3.
李占科 《理论界》2020,(4):73-79
唐君毅的宗教观是一种人文主义形态的宗教观,而并非是传统宗教观中神本主义的宗教形态。人并非是依神或者先知的启示而获得宗教信念的,而是从人之安身立命、获得"终极关怀"层面来谈宗教精神的。宗教信仰的核心是人的宗教意识,而宗教意识的形成源自于人之现实生命之自身,其基础是人的良知,外在超越之神性必然要回到内在超越之人性本身。这也是唐君毅体认、赞扬儒学宗教精神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杨乐强 《江汉论坛》2005,(11):46-50
宗教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与宗教多元的处境始终充满张力.英国比较宗教学者约翰·希克以自己的特殊经历和批判反省式的学术研究,洞察到宗教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对人类和谐生存的严重威胁,构建了宗教多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旨在超越宗教价值取向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谋求信仰者间的平等关系与宗教和平关系的建构,这种努力的结果导致其理论具有基础主义、宇宙乐观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源之所在,它预示着宗教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走多元化之路.而张扬宗教多元主义、谋求宗教对话和宗教和平关系的建构本身需要参与到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的互动之中,走多元化之路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白鲸》是一部蕴涵深邃的宗教哲理的小说。麦尔维尔在小说中表现了他的"神的至高无上"、"上帝决定一切"和"天佑"等为核心的加尔文主义宗教观念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宗教性思考,即对基督教的质疑。而这种质疑与他的加尔文主义宗教思想共同反映了麦尔维尔的宗教困惑。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改变"宗教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观点,"宗教是文化"的观点已经被学界所认可,但是宗教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所谓文化,实质上就是自然的人性化,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被"人性化了的自然"。而宗教观念的教义化和信条化,宗教感情、宗教体验的目的化、宗教行为的规范化,宗教信徒的组织化、宗教生活的戒律化和制度化等等都是人性对象化(异化)的产物,是文化创造,所以,宗教是一种文化,整个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并作用和影响其他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7.
陈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2):56-58,108
"启示"作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信仰评断文化、哲学等所奠基的知识论基础。从基督教神启观的独特视角来观照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并以此为基准,来辨识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区别以及考察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实质与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宗教的镜像阐释:当代西方宗教电影的深度与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成为当代宗教文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由于"宗教性"的难以界定,"宗教电影"的范围在无形中被扩大了.当代宗教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主题和宗教拷问主要表现在,对"上帝之城"的神圣与信仰的背叛、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碰撞与摩擦、基督教文明与土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信仰与理性、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等的探讨.宗教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与形态呈现则主要是,表现具有争议性的鲜明的宗教批判主题、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冲突化解的悲情主义与浪漫主义倾向、宗教意识形态的历史重现和幻灭、神秘与诡异的科幻色彩等.本文认为,西方宗教题材电影已经以其强烈的宗教性、深刻的思想性,而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  相似文献   

9.
略论宗教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世俗教育的影响佟德富,杨桂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心理特质等。对于宗教与政治、宗教与道德、...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世俗化与藏传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对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本质进行科学的探讨 ,就会懂得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它必然同人类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等各个层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意识形态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是因为宗教观念的根源不是在天上 ,而是在人间 ,人间的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宗教观念的性质。由于主客观的诸多因素 ,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下去 ,而…  相似文献   

11.
在起源、观念以及政教关系等方面,古希腊宗教和希伯莱宗教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希伯莱人在信仰方面,希腊人则在理性和科学方面,分别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特殊的贡献。二者后来通过基督教汇合成为影响深远的西方传统。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邪教总是以宗教的面目出现 ,借以蒙蔽、吸引信徒。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常常利用我国取缔和打击邪教的行动大做文章 ,认为我国干涉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因此有必要对宗教和邪教的关系作以辨析 ,以正视听。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是邪教与宗教在产生根源、吸引信徒的手段、外在表现等方面有其表面的相似性 ;二是宗教与邪教在发展历史、内容、信仰方式和社会作用方面有本质的区别 ;三是要充分认识邪教冒用宗教名义的危害性 ,做好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宗教观在其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西方思想家对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相对绝对化的评判,卢梭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只有当一种宗教作为个人情感行为、自由地确立上帝的至上权威,并且又能够激发人们出于对公民职责和社会道德的遵从形成对政治体的整体向心力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才得以达成。卢梭的宗教观,在政治哲学的框架内为宗教重新找回了位置,是其政治哲学理论在宗教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Much of the immigration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points towar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religious activity and immigrant economic adaptation. Immigrant congregations serve as informal job fairs, build social capital for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provide a locale for leadership skill development. Using the New Immigrant Survey, this hypothesis of religion as economic resource is tested among immigrants receiving permanent residency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3. Somewhat surprisingly, most findings indicate a nul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economic outcomes (i.e. employment, occupation status, and earnings). However, in instances wher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does exist, non-Protestant immigrants suffer the greatest economic penalty, particularly among non-Protestants who are not regularly participating in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n contrast, non-Protestants who regularly participate have a higher likelihood of employment and higher earnings than their non-participating counterpart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tends previous literature in specifying that the religion as resource hypothesis operates best for non-Protestant immigrants who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ir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5.
陆扬 《社会科学》2006,(12):166-171
德里达在《知识与信仰》中着力阐发了“没有宗教的宗教”的思想,瓦蒂莫和伽达默尔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评论。但是用道德和公正来定义宗教,以使宗教有其名,却没有一切制度化的宗教教义的束缚,这在语言和民族国家大体为宗教划定边界的今天,亦未必可以指望它来从容应对电子技术、经济科学突飞猛进,剥夺“场域”、移位“场域”的全球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宗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根据何在?此乃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各民族的进化史上大都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把道德置于宗教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天理”)那里找道德的根据。本文意在探讨一种“没有宗教的道德”的根据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道德决非可有可无之事,但道德可以不需要主宰人间祸福的“上帝”或“天”作依据。作者结合中西哲学的发展历程,主张以“万物一体”作为道德的根据。人之所以必须讲道德,在于人本与人(包括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的道德精神源于“万物一体”。缺乏对“万物一体”的领悟从而缺乏“民胞”的道德精神的人,不是真正的人。作者强调要以对“万物一体”的崇敬之情代替“上帝”和“天”,以重振道德的权威性,让我们的民族把讲道德、尊重道德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7.
李振伦 《河北学刊》2003,23(6):30-33
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宗教趋和的观点 ,不是基于科学家对宗教的妥协 ,而是基于他对信仰与宗教概念的特殊理解 :信仰是指人对某些非实证事物所固持的坚信态度。科学并不一般地排斥信仰。科学与宗教冲突是相对较低层次宗教经验阶段发生的 ,在宗教接受政教分离的改革而专注于信仰的情况下 ,它就有可能接受科学思想的影响而逐步提高境界 ,淡化人格神的观念 ,从而出现趋和的可能性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生态关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关怀是当代道德意识与社会关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不同的宗教传统提出了挑战。一些宗教思想家尝试对各自的宗教传统加以重新探讨、诠释及转化 ,使之更能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与此同时 ,一些学者在生态问题上的探讨却又发现 ,生态危机不单是一个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它也涉及人的精神生活。可以说 ,宗教与生态关怀有一种辩证的关系。本文以基督宗教为例 ,探讨此种宗教的生态转向 ,并以深度生态学及与其相类似的观点为例 ,说明彻底的生态关怀有一灵性之向度 ,宗教可以对环保有重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晖  易明 《甘肃社会科学》2004,14(1):158-159
本文针对目前对于哲学的迷惑和对于唯物论的误识 ,论证了必须确认世界本体为物 ,一切现象是物的现象 ,象才有一定的意义 ;进而以人的认识历程为依据 ,探讨了世界观与宗教等发生、发展、变化等问题。认为宗教是人的思想的产物 ,是人对于未知所作的不解答的解答 ,只有唯物论以物为唯一的元 ,才是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宗教存在的原因是宇宙本体的无限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探索领域的无限性和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信仰宗教的原因很多,且带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