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通过网络平台对腐败现象的检举、曝光,激发了民众参与反腐败的热情,也使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了惩处。网络反腐对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无疑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社会各界对网络反腐的质疑不断。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弄清作为网络反腐的相对方领导干部和普通网民(这里特指非领导干部网民)如何看待网络反腐及相关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作用及有效治理网络反腐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反腐蓬勃发展的背后,隐含着种种困境.网络信息庞杂,真伪并存;网民道德素质高低不一;网络反腐缺乏法律支持,于法无据;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脱节,反腐效应消损.网络反腐要摆脱困境,唯有走制度化之路.发展网络科技,建立健全腐败发现及快速反应机制;转变思维,建立网络反腐的教育和自律机制;完善法制,规范网络反腐的法律机制;着眼宏观,建立网络反腐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84-188
网络反腐是反腐败手段的一种创新,是公民话语权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的表现,是对传统反腐手段的有效补充。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网络反腐也存在一些问题。破解这些问题,要从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行政人员和网民对网络反腐的认知水平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败模式,具有结构扁平化、主体多元化、过程互动化、监督主动化的优势,是对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我国网络反腐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对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当前网络反腐中存在的网络信息真伪难辨、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和网络法规体系滞后等问题,着重探讨了完善网络反腐工作的对策思路,从制度、技术、互动等维度去规范与引导网络舆论与民间舆论,以期对实现网络反腐规范化、理性化、科学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网络视域下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时代下,网络反腐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参与主体广、信息传递快、舆论监督压力大等优势,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反腐期望值的持续上升,新时期党的网络反腐工作也遭遇了许多困境:网络监督的自发性和偶然性缺乏完善的执法制度规范;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容易导致网络暴力,伤及无辜;网民的非理性参与行动容易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深入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一方面需要积极应对,充分利用网络新兴技术形成新的监督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局限性,加强制度创新,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全球第四大媒体.我国网络反腐从萌芽到发展再到趋于成熟,逐步发展成反腐败的新战场.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匿名性、民间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主体良莠不齐,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权力部门认识存在偏颇,导致网络反腐存在若干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我国反腐败体制,实现网民、媒体、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形成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混合博弈的网络反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监督效应日趋明显,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网络曝光腐败信息的传播机制,总结网络反腐的特点,并运用混合博弈分析方法,分别构建参与方不同的两方博弈模型和三方博弈模型,归纳出影响各博弈方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结果表明,网民监督的积极性能够降低腐败概率,腐败人员的腐败程度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部门与网民监督的行为趋势。最后,对各个博弈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时期,互联网在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认识网络反腐,务实探讨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应是多向度、多层面的,绝不应是单向度、一维性的。真正认清网络反腐的利弊短长,是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前提;不断加强网络反腐的法律意识和伦理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基础;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相关法律制度,是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保证;开发好网络技术,培育好网络把关人,抓紧抓好网络治理,是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核心;推动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促进官方网络反腐与民间网络反腐的良性互动,形成反腐合力,是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反腐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政府信息公开在网络反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不仅能够加强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而且有利于政府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树立廉洁形象,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在网络反腐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府机构信息公开意识淡薄,对网络反腐存在抵触心理;政府机构滥用自由裁量权,垄断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公开质量不高,形式主义严重;政府网站建设存在不足,公开内容和方式需要完善等。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在网络反腐中的有效实施,应加快网络反腐立法建设、推行官员财产网上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平台建设、积极开通政府微博、不断改进网络发言人公开方式,从而推进网络反腐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际的虚拟性,为网民提供了平等、自由的交际舞台;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促成了网络语言个性化的风格;网络交际的高效快捷性,促成了网民表意的随意性,这是网络语言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网络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标点符号变异等.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整理、研究,有利于促进汉语言规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适度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反腐倡廉的新方式,它一方面强化了对政府官员个人权力的监督制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侵犯政府官员民事权利特别是隐私权的法律风险.在网络反腐中,保护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不仅有利于维护人格尊严,而且有利于化解隐私权与知情权及监督权的冲突.但基于政府官员的特定身份,其隐私权保护应定位于公共利益除外标准,坚持适度保护原则,合理划定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监督体系化研究——以网络反腐法治化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以网络反腐为代表的网络监督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从周久耕、杨达才、雷政富、刘铁男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四名法官,网络反腐的巨大威力令人鼓舞,网络已成为我国反腐的重要平台。与传统和体制内的反腐路径相比,网络反腐有其独特优势;但网络反腐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有其本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加强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网络反腐的潜在威力才能更好地取得实效。依托网络反腐的法治化推进,网络监督的体系化势在必行,网络监督体系化的路径选择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线数据分析法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对网民网络行为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及浏览跟踪系统自动获得的网民行为数据,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更容易掌握网民的真实想法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按获取数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在线数据分析法分为网站流量监测法、网民行为跟踪法及搜索引擎关键词统计法三种主要方法.网站流量监测法利用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对来访网民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统计;网民行为跟踪法利用客户端插件对网民样本进行记录分析,以推断整体网民的网络行为;搜索引擎则对巨量网民的搜索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为人们了解网民行为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215-223
网络反腐和制度反腐这两种腐败治理模式产生的信息传播结构差异会对政治信任产生不同影响。基于中纪委网站228个腐败官员的案例研究和对400个学生进行的实验比较发现:一是网上流传落马官员相关信息排名前四的指标是贪腐金额、情妇、家人共同犯罪、保护伞;二是落马官员所在单位层级、职务级别越高,网络上流传上述四项信息的概率也越大,政府单位落马官员较之于企事业单位的落马官员,流传上述信息的概率更大,相对于制度反腐,因网络反腐落马的官员,流传上述信息的概率也更大;三是网络信息的真实程度普遍较低,同时,网络反腐倾向于夸大落马官员的腐败情况,在信息的真实性上低于制度反腐;四,虚假信息对学生的政治信任产生了负面影响,当我们将互联网中反腐信息的真实情况反馈给测试对象时,测试对象的政治信任都有某种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监督形式相比,网络反腐是一股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对反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在对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网络反腐及其特点,然后透析了国内外网络反腐的现状及我国网络反腐制约因素,最后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并构建了不愿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传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尤其是民主政治的建设。如今,网络已成为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和政治场所;网络的政治参与行为体现了现实政治生活的民主内涵,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普通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使网络信息传播既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又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公共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传播学中国化和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一、网络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舆论场1994年,中国全面开始接入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播秩序。截至2009年4月18日,中国的网民数已达到3.38亿人,居全球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达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达到78.5%;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达到2.03亿,在各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四;电子邮件使用率为56.8%;即时通信使用率75.3%;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1.62亿;论坛/BBS使用率30.7%。有研究认为,当网民超过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网络反腐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有必要以法治文化的理论机理为切入点,构建网络反腐的法治文化,通过网络反腐制度性文化和观念文化建设,逐步使网络反腐主体既形成对法律制度的信奉又要确立起对法治的信仰,唯此方能从根本上实现网络反腐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