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10多年中,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海峡两岸经贸交往中扮演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以两岸经贸关系为契机,香港不但成为台湾拓展对大陆贸易和投资的“桥头堡”,而且成为台湾拓展东南亚国家投资,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香港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也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九七”后香港主权回归大陆,香港和大陆完全实现一体化。由于“基本法”对“九七”后香港社会、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独特地位,香港与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紧密经贸关系和香港在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在“九七”后香港的贸易中介功能会受一定影响,但其金融调度、投资营运中心和贸易集散枢纽的功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及早因应“九七”回归,保持和发展台港经贸关系,台湾当局对香港经贸政策作了大幅调整。  相似文献   

2.
“九七”后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封小云“九七”之后,香港经济将与内地经济更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香港将在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作为从海外向中国内地转移资金和投资的中心;为中国对外经贸提供服务基地;华南地区出口导向加工业的利润中心;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上海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在同香港合作的过程中要借鉴香港的经验,而要借鉴,就得比较。作者从产业结构入手,着重在经济功能上将上海与香港进行比较,寻找其问的比较优势,从中找出上海的差距。作者在借鉴香港成功经验的同时,还探索在改革与开放条件下,恢复上海作为中国和亚太地区重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途径,並寻求上海与香港两大经济中心在“一国两制”下进一步进行跨体制、多层次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在亚太及全球居于领先地位,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中国经济结构在市场、产业、区域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差异性、复杂性等特征,它在今后10~30年内仍会支持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具有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经济贸易合作的可能和广阔前景。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大的贸易和投资市场,亚太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依然会看好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经济增长迅速,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蓬勃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形成所谓“中国效应”。它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香港回归祖国,两岸经贸关系日趋密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之一。近几年,海外大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基础设施和主要产业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关系所出现的问题关键在美国,它必须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对台湾问题的承诺,不要干预香港事务,妥善地解决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区域环境基础分析自从1988年我国调整对南朝鲜经济贸易政策和1990年10月20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郑鸿业和南朝鲜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社长李宣基就相互设立贸易代表处,在北京举行了正式签字仪式以来,双边经贸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截止1990年底,全国共批准南朝鲜企业独资、合资项目82项,合同外资金额1.08亿美元.对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应加以健康引导.随着国际区域环境的变化。将为我国与南朝鲜经贸合作奠定新的基础. 1.国际分工格局演变和国际市场结构重组,使亚太地区经济国际日趋明显,亚太地区势必加强区内经济合作.进入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后,亚洲太平洋地区各个国家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无论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还是对外贸易总量方面,在世界经济交往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日本、中国、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正日益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区域经济向“区域一体化”、“地区集团化”趋向发展.诸如1989年1月  相似文献   

7.
60年代中叶以来,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许多政治活动家,经济学者预言:亚太地区终将取代18、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以欧洲为中心形成的“大西洋盆地经济中心”,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舞台,引导世界经济发展,人们称之为“太平洋盆地经济中心”。东北亚包括中国东北部、内蒙古,苏联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日本和南北朝鲜,它处于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地区居住近二亿人口,拥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把“经济安全”作为其对外政策三大支柱的头号支柱,又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但近两年来尤其是1994年初以来,其亚太经济政策遇到一系列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把贸易上的主攻方向指向日本,但日本又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最多的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上的短期利益与经济交往上的长期利益迎头相撞;在“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推行上,加剧矛盾与谋求扩大经济合作背道而驰;在谋求美国在太平洋经济战略利益时,也受到美国在西欧利益和欧洲盟国的牵制。上这种种困难,迫使美国政府对其亚太经济政策作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它对亚太地区今后的经济以展和经济关系的演变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亚太经济发展趋势战后35年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一直居世界之首,产业结构、国际分工、贸易格局和经济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与西欧、北美并列的三大世界经济中心之一。亚太地区代表和领导着当今世界经济的新潮流,其经济走向是许多中外人士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本世纪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趋势如下: 趋势一:经济增长的相对高速度。战后,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60年代的“日本奇迹”,70年代的“反红奇迹”令世界瞩目。进入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时期,但亚太地区一枝独秀,“四小龙”、东盟和中国尤为突出。1980——1989年,南朝鲜、台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0%,8.5%和10.6%,大大高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日本的同期相同指标为4.4%,略高于整个世界经济。由于以下原因,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其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克林顿总统就职伊始所发表的演讲,即表示美国要在世界经济中保持领导地位这一姿态,指出由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因此美国要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就得同时保持美国在亚太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作者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来,美国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已摇摇欲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加以美国的亚洲政策具有“两种标准”,严重影响美国同亚太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使得美国能否保持它在亚太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也成为一大问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太平洋杨成绪随着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2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舆论越来越多地谈论“太平洋世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2.
在亚太地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经济权力时代,奥巴马政府以经济治国方略观将经济与市场力量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地位,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推动贸易、投资与商业外交,以援助、制裁、伙伴关系等经济工具应对中国崛起、乌克兰危机等对外政策挑战,加强外交能力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发挥政治影响与维护安全利益形成制约的作用。为此,我国应以公私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对外战略转型,推进贸易、投资外交,以经济资源与手段、经济伙伴关系应对安全挑战,加强自身外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将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期间,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愈来愈重要,任务也将逾来逾重,要在民政工作中全面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前提和保证就是要有一支能够正确理解、忠实贯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精神的合格的干部队伍,这就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民政部培训中心作为民政部干部培训的专门机构,责无旁贷地应在培训和造就大批符合“三个代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转变观念,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亚太地区为个案,论述了国际关系中的一种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新概念和新趋势——“环境安全”。文章认为,在雅尔塔体系瓦解之后,随着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环境安全将成为全球安全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文章采用均衡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在安全保障体系中地位衍变的原理,并讨论了亚太地区“环境安全合作”的目标、原则、对策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看到香港问题是由中英之间三个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同时,充分认识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历程,对于贯彻执行“一国两制”和发展中国内地的市场经济都有积极的意义。英国在强占香港以后,着手在香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使香港在政治上脱离中国的同时,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式的市场经济道路。本世纪下半叶,香港凭借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和全体港人的努力奋斗,实现了经济起飞,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由此,香港不仅对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对内地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上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洲不可能形成中华共同体——澳学者分析亚洲华人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是来自香港、台湾和东亚与东南亚的华人企业家和资本的参与。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事实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融为一体,而...  相似文献   

17.
亚洲“四小龙”教育及作用的比较[美]保罗·莫里斯导言在1965—1990年间,23个东亚、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快得多,其中香港(地区)、韩国、新加坡、台湾(省)、日本、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经济增长最为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绝对额增长迅速,但是双方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互补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MART模型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印FTA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印度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为此,中国与印度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双边FTA建设,具体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中印多层次交流、不断提高两国市场的透明度、尽快建立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临时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积极推动中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18个年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9—1995年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其中1991—1995年达到11.8%,1996年仍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势头,同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中国在亚太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引起了西方一些国家人士的担忧,他们不仅仅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潜在大市场,更看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担心失去以往在亚洲市场的主导地位,由此“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中国威胁论”等等言论应运而生。中国的经济增长究竟给亚太地…  相似文献   

20.
中日经济关系是以相互补充不是以相互竞争为主。在亚太地区乃至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日本都是工业品的吸收者又是提供者。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展,中国不仅是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重要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提供者。但由于在技术水平和工艺上的差距,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远非是日本的有力竞争者。中日经济的互补关系还表现在中国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日本则具有较强的资金供应能力。贸易和投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日元升值大大推动了日本企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