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死亡叙述构成了世纪末中国文学的一大奇观。与莫言、余华等的死亡叙述相比,蒋子丹的死亡叙述平淡、温和,不悲不戚,是女性读者阅读。蒋子丹死亡叙述特点的形成,既关乎她悲观进取的生活观,也关乎她乐观开朗的性格,更关乎她对死亡的女性视点与感情。  相似文献   

3.
艾米利.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审视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诗人时而怀疑死亡,时而相信永生的矛盾心情,反映了狄金森对死亡的情感体验及她对人生意义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死亡作为一种法律事实,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传统上,我国刑法一直以心肺死亡标准作为死亡的标准,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器官移植的发展,该标准目前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对刑法中到底应采取何种死亡标准进行分析和论证,认为相互补充的二元标准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与孤独和死亡相伴,坎坷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写作,因而孤独与死亡成为她的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这两个主题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孤独死亡主题的关注是她对自己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死亡意识是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部分,他对死亡有着充分体认和大胆面对.本文通过对海明威早期小说作品的解读分析,探讨其死亡意识的形成过程,指明其在海明威营构独特的艺术世界时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识流小说作家之一,以对意识流这一写作手法的娴熟运用而著称。《达罗维夫人》被认为是她最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她运用多样的意识流叙述技巧来展示主观世界的真实。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对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死亡与生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死亡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人只有直面死亡、不惧怕拥抱死亡才能洞悉生命的真谛、才能赋予生命意义、才能向死而生从而超越死亡,得到精神上的永生。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小说文本没有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多是平常人生中小人物的生命悲歌,但因为她在叙事艺术上着意经营,却使其小说文本充斥着异常感人的力量,尤其是对叙事视角特别是童年视角的运用别具意味。此外加上她对死亡叙事以及情调模式的建构,形成了她小说文本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我死的时候 ,我听到苍蝇在嗡嗡叫》 (IheardaFlybuzz———whenIdied——— )是埃米莉·迪金森 (EmilyDickinson)描写死亡的名篇。在此诗中 ,她反复提及一只嗡嗡叫着的苍蝇 ,让读者挥之不去。从这一意象入手 ,分析作者从中传达的信息 ,即 :她并不寄希望于虚无的来生 ,却认为苍蝇 ,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 ,更具价值。她把它看作是自然循环之链上生与死之间 ,人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