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综合 《民族论坛》2014,(6):F0002-F0002
正6月13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群众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湖湘记忆——2014"文化遗产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启动式在长沙隆重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友志观看展演。许又声、李友志来到"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传人展示、传习区,一边仔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活、生产情况,一边对大师们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许又声、李友志还观看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优秀节目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3,(4):F0003-F0003
正3月14日至1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一行先后来到永顺县芙蓉镇、老司城遗址,古丈县红石林景区,花垣县边城镇,吉首市德夯苗寨、湘西文化商业广场选址地和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许又声指出,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下步要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尽早启动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要成立协调组织机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始终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经验。作为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从成型到深化的系统化发展历程,贯穿于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探索建立多元立体的非遗保护空间模式,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的非遗保护法律机制,打造数字非遗治理共同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引领下,非遗保护与传承必将以崭新的面貌推动世界非遗保护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与敦煌均拥有丰富灿烂、数额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西班牙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及敦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西班牙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呈现文化旅游与非遗传承双向促进、享受国家政策支持、重视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等优点,而敦煌目前面临着文旅融合不到位、传承人保护体系不完善、非遗教育开展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吸取西班牙的发展经验,结合敦煌当地实际情况,本文对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应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大财政支持,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各阶段非遗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工作也在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非遗也是在群众中产生和发扬起来的,这与非遗的保护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广大群众中进行非遗文化宣传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等等。本文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展开了研究,并对在群众中开展非遗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怎样才能更好地在群众中进行传承和保护,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遗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世代相承的高价值文化资源,作为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对维系国家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非遗保护传承展开阐述,分析非遗保护传承意义,提出人才培养传承与数字化技术保护等发展非遗措施,希望对拓宽非遗现代化发展途径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17):66
<正>8月23日至24日,国家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一行4人组成的考察组在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湘西自治州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深入吉首市、凤凰县的乡镇文化站、非遗传习所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察组表示,  相似文献   

8.
非遗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世代相承的高价值文化资源,作为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对维系国家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非遗保护传承展开阐述,分析非遗保护传承意义,提出人才培养传承与数字化技术保护等发展非遗措施,希望对拓宽非遗现代化发展途径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2,(9):66-66
8月23日至24日,国家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一行4人组成的考察组在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湘西自治州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深入吉首市、凤凰县的乡镇文化站、非遗传习所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察组表示,湘西民族文化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保护传承任务十分繁重,全州上下虽已形成共识,“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改善机制、激发活力,促进湘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敦煌的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出发点,分析现代社会非遗传承人才缺乏的原因,针对敦煌非遗的特殊性,提出保护与传承敦煌非遗的可行性措施——基于政府政策和科学研究自上而下的引导保护,结合社会各界人士的实践工作的多方合力的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化馆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单元,代表着政府政策导向,高度影响着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普遍面临"投入大、产出小""雷声大、雨点小""名保护,实破坏"等问题与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应当推动文化馆的职能转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文化馆打造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馆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单元,代表着政府政策导向,高度影响着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普遍面临"投入大、产出小""雷声大、雨点小""名保护,实破坏"等问题与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应当推动文化馆的职能转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文化馆打造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发现,以发放补贴为主的非遗传承人整体保护方案,忽视了传承人在境遇以及保护诉求方面的较大差异,使保护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可能造成“保护性破坏”.应当从非遗项目对传承人“效用”的角度,细分出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不同动力,推行针对性的传承人分类保护方案,对不同的传承人分别采取市场化保护、扶持性保护和半体制化保护等策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达成各类非遗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民委调研组深入湖南考察调研民族工作7月9日至13日,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率调研组深入湖南怀化、邵阳等地,考察调研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等工作。省民委主任徐克勤、副主任赵仁秀分别陪同调研。9日,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调研指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随后来到位于该镇的湖南省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我国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日渐加强。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两旗作为"非遗"丰富且独特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被新的元素所替代,日益处于边缘化位置。面对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现状,探究出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服饰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文物保护模式、创业基地模式和专业教育模式。这三个模式构建了蒙古族乌珠穆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7月4日-6日,北方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一行到邵阳调研民族工作,并看望慰问国家民委派驻邵阳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国家民委办公厅副主任、湘西州委常委、副州长魏国雄、省民委副主任赵任秀陪同调研和慰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相似文献   

19.
李亚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21-123
地方文化馆肩负着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使命,因而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全面的开拓思维,灵活变通的促进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以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实践助力非遗音乐的持续传承。在本文的研究中,以济宁市文化馆非遗音乐传承工作开展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总结了群众非遗音乐传承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和强化地方文化馆非遗文化传承进程和职能,为济宁群众非遗音乐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乐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87-189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非遗面临着传承困境和保护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崭新提出,乡村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本文以乡村非遗情感化视觉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元宇宙背景下,如何运用艺术设计和科技手段,讲好乡愁故事,促进乡村非遗数字化建设,从而实现其情感化传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