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A8000是继ISO9000、ISO14000发布之后,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CEPAA)出台的一个涉及体系的认证标准,并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欧美一些国家可能强制推广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的施行,将为发展中的中国市场提供一个建立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管理引入ISO9000族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SO9000族标准是由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高等学校引入ISO9000族标准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维护教育消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并与国际接轨。ISO9000族标准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其原理与方法日益显示出广泛适用性,将其引入高校教学质量控制,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可行性。教育机构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的过程一般有3个步骤:第一步是咨询,包括建立质量体系和试运行;第二步是申请质量认证;第三步是质量认证中心进行现场审核。  相似文献   

3.
从SA8000到ISO26000看社会责任标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而且衡量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有了全球统一标准的诉求。2001年颁布的SA8000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对社会责任的需求。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众多企业和组织对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统一标准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之后,制定一个全新的、用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通行标准——ISO26000标准。这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高校导入ISO9000族标准的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从ISO9000族标准的特性看(1)ISO9000族标准的通用性可以移植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去目前,ISO9000族标准已成为许多组织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工厂、旅游、学校、宾馆等生产、服务性行业。该标准强调的是预防为主、全面控制和灵活运用,它的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尤其是2000版标准更加顺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对质量体系有效性的客观评价,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PDCA动态循环模式,通过持续…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而且衡量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有了全球统一标准的诉求。2001年颁布的SA8000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需求。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众多企业和组织对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统一标准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之后,将制定一个全新的、用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通行标准——ISO26000标准。这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将会对全球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和国内外高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实施ISO9000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ISO9000系列标准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强劲的9000热。80多个国家、地区采用,推行ISO9000标准,50多个国家将它作为国家标准。EEC(欧共体)理事会明确规定:进入EEC市场的条件是贯彻ISO9000标准并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致使贯标与认证成为准入国际市场的“护照”,成为第三方评定、注册的方式,成为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世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展以来,一个企业只有ISO9000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保标准认证,已经不能高枕无忧了,它还必须获得一个新的资格认证,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对中国企业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世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展以来,一个企业只有ISO9000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保标准认证,已经不能高枕无忧了,它还必须获得一个新的资格认证,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文章结合高校后勤工作实际,着重 论述了高校后勤推行质量认证的必要性,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行ISO9000体系认证的一般 步骤及要求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开展质量认证工作。高校后勤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有利于规范后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使后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 学化。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区别及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具有不同的法律含义 ,正确认识两者的区别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法学理论 ,对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 ,在性质、构成条件、归责原则、法律程序等方面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对健全我国产品责任法规和产品责任管理体系 ,切实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推广产品责任保险制度等问题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产品责任制度关系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责任制度在立法目的、某些概念和范畴及责任方式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在构成要件、责任性质和范围及启动程序等方面的差别;认为廓清二者的异同,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作用和局限,完善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全面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建立和谐统一的产品质量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由合同责任向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进。我国对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观点不一,现行产品质量法确立的产品质量归责原则是一种以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与担保责任为辅的综合归责结构。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责任制度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产品责任理论的发展和国外产品责任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目前产品责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陷的认定、供应商的产品责任、贴牌制造商(OEM)的产品责任、企业法人变更后的产品责任和防撞性缺陷责任等,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产品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学界存有多种争议。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过错责任与担保责任相结合的综合责任体系 ,短期内我国实行单一的产品致害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条件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中外产品责任抗辩事由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抗辩事由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的规定从总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保持一致,但也存在抗辩事由规定过于单一,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等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没有专门的产品责任单行法,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纵观上述立法,存在着诸如销售者责任归责原则立法矛盾,立法滞后于发达的市场经济的需求,立法类别多而杂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唯有制定专门的产品责任法,完善产品责任法体系,加强中国产品质量的法制监管,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并且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现法律的价值取向 ,适当的归责原则既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文章对世界各国的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历史和现实的介绍 ,以期对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WTO“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动"制度在基本目标、价值取向、构成要件、决定权限等方面独具特色,该制度对于处理我国涉"一国四方"间接倾销问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产品侵权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亟需相关法律进行规制。《侵权责任法》作为侵权领域的基本法,其通过和实施使产品侵权责任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但由于相关法规的内容仍存在分歧,我国的产品侵权责任体系尚不够健全。从产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承担主体及惩罚性赔偿等方面对我国产品侵权责任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以期对其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