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公共环境建设特区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的局部地区和特殊条件下,通过政府行政组织的方式,以解决就业问题和公共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为目的的生产组织形式.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政府实施经济政策引导市场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困难.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以公共环境建设特区的形式,由政府行政组织安排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增加就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海枝 《兰州学刊》2013,(6):86-91,189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强调公共就业服务主体应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就业服务,是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目标,文章概括总结了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在政策方面、就业市场方面及学校和毕业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弱势群体现状看公共政策调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顾栋 《社会科学》2003,(9):74-78
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行为准则 ,是政府调控社会利益的基本工具。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 ,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实现社会富裕文明 ,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事业管理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福建省为例,从就业收入、就业机会和就业保障三方面分析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的差距,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政治经济机制和政府职能深入剖析差距成因,据此提出符合福建省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人力资本供需结构失衡问题,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公共教育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教育投资的总体就业效应较弱,但对第二产业就业促进效应较显著,而对第一、三产业就业量影响较小.为此,要在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就业容量,稳步提高教育投入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共生活是以独立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为主体而进行交往活动的场域,公共生活秩序要以系统信任为保障和前提.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政府公共权力如何有效运作,从而确立良好形象以树立其威信即公信力,成为维系社会政治秩序和公共生活秩序的关键因素,这也是现代公共生活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廉洁、有效、公正的政府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向受教育者个人收取一定费用,既是效率的要求,又是社会公平的体现。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会涉及到其他许多非经济问题。应根据影响高等教育收费的政治、财政、社会文化、支付能力、就业等因素,研究制定出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的适度标准。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正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就业再就业压力非常集中.目前,就业市场上的产业结构矛盾已经传导到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改变,发展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感逐步形成.但社会遗留观念和机制仍存在.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就业需求是否适应?怎样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成了一个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与社会需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长期看,公共教育投资对就业总量具有正效应,但相关系数较小.从就业结构层面看,公共教育投资对三次产业就业量的影响不同,公共教育投资增加会引起第一、二产业就业增加,第三产业就业量减少.这与我国公共教育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的实情相符.在当期我国就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现实情况下,应充分认识到公共教育投资对就业及就业结构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形成了阻碍.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视角,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对构建我国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构建和谐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宁 《理论界》2008,(6):39-41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经济转轨时期城市中结构性、技术性失业不断上升的社会问题,正在努力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期望能够向求职者提供功能比较完善的服务。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政府专门的劳动保障机构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作为受到政府支持,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社区,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有效地推动下岗和失业居民再就业。为构建和谐城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歧视的界定绝非一个抽象或均衡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各个国家的未来紧密勾联的具体问题.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应当符合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依法划清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的界限.同时,我国就业歧视的界定应包括如下因子: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和歧视例外等.  相似文献   

14.
加强企业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个人档案和企业信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帮助个人和企业顺利参与各项社会工作.可以说具备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才是进行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就业局强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档案管理,能够做好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就业和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产品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重视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不富裕阶层收入的前提下,扩大公共产品的消费,有利于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二是扩大公共产品的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缓解就业困难;三是有利于服务政府的构建;四是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五是有利于理性消费行为的塑造,提高闲暇消费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公共产品消费的内容应是: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城市中非本地户籍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教育类公共产品消费、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失地与失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城市化的核心依旧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得好,城市化才能顺利进行,社会转型过程才能保持稳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将不断增加,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28个省(市、区)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失地与失业之间的逻辑联系、地区经济差异与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性.提出了化解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欧洲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国家就业指导服务主要定位于公共就业服务.欧洲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通常有四种服务模式:自助式服务、递进式服务、分权式服务和外包式服务.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的内涵十分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贯穿公共就业服务全程、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就业信息服务、重视前期就业指导服务、注重特殊服务项目和特殊群体的服务这几个方面是欧洲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共同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钟永健 《天府新论》2005,(Z1):29-30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大计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市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来,由于城镇劳动力的剧增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安置新增劳动力的承受能力,酿成了我市又一次新的就业高峰.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并关系着全市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安定团结的大局.因此,认真研究我市当前就业高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寻求缓解就业矛盾的对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是党中央提出的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设中国特色公共生活是加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域,是一个具有较强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新课题.文章立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迁,探讨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叠、国家与社会的有限分化、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的公共生活组织化、私域化和有机化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