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执行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异化的根源,使人最终丧失那种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也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并寄希望于通过"自然的解放"来消除这一异化现象。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向人们表明:现代科学特别是技术的应用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对科技成果应用后果和社会风险的反思愈来愈为思想家们所关切。西方思想家们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科技异化、理性异化的批判。面对科学技术潜在的环境、价值等社会风险,需要重铸现代人文精神,为科技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坚持遵循利益原则与人道主义原则的尺度。中国要想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就需要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理性在西方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现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资本主义制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技术异化批判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异化批判的深层透视王勤一、现代科技世界与人的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这种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是通过科技本身以及科技引起的人之存在总体环境变化实现的。1.科学技术本身对人类存在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手...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产生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其中尤以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为最: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于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所有的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本文认为,重新审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乃至对整个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深入挖掘其合理的理论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观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主体形而上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5):50-54
面对西方国家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弗洛姆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对西方国家的消费状况做了深刻分析。他认为,在西方社会,异化已经由生产领域侵入到消费领域,消费不再是一种生活手段,而是蜕变成了生活目的,人们消费的商品、媒介、过程和结果都发生了异化。消费异化的本质是人的异化,严重影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弗洛姆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单纯的理性批判之上,而是从人道主义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但由于这些方案只是致力于实现对西方社会消费方式的点滴改良,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技术理性的批判维度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理性的发展及其批判是近现代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轴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西方思潮发展和演变的路径与结果。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技术理性发展及其批判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可以从认知的、制度的、文化的、发展的等不同角度对技术理性批判进行超越。  相似文献   

9.
刘习根 《社科纵横》2014,(3):128-132
霍克海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总体观的先河,他试图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来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不公正现实,由此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他把精神分析方法融入社会批判,从心理学角度来揭示现代社会异化的根源,由此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总体观。他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启蒙运动进行批判,认为启蒙本质上就是一个悖论,启蒙的过程就是理性异化为新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出来.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已经看到科学技术具有了为现状辩护的功能,哈贝马斯通过他的理论逻辑,揭示出科学技术是如何由其自身成为了意识形态.并且提出通过交往活动的合理化,来克服技术的异化,重建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相艳 《唐都学刊》2000,16(4):30-34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异化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西方现代社会的异化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早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到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都十分关注当今社会存在的异化问题,他们就科技异化、交往异化、日常生活异化以及消费异化进行了深刻阐述。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也使异化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家园的守望     
王淑芹 《阅江学刊》2009,(2):138-142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把人类引向对文明成果的片面依赖,使本该亲密的个体变成为孤独无依的游离个体;另一方面,对科技的高度信任和片面依赖,又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其应有的创造性,成为机械化的、呆滞的人。对技术理性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批判,重新审视审美活动的当代意义,正是恢复完美人性、重返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天人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顺  王媛 《唐都学刊》2005,21(1):62-67
<庄子>的天人观和道物观紧密联系,并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庄子>中,天人关系是道物关系的现实化与具体化,是批判文明的重要出发点.道物关系及道物演化史是天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天人关系史就是以道物关系史为基础的文明发展史.庄子认为,文明史就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和合的圆环之路.文明要良性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化通有无、和谐共存.文明的终极追求应当重视人之生存的本真向度,注视天人之际的神性之维,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回环互动的理想生态.  相似文献   

15.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异化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对马克思的技术中性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亦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西方解释学的历史演进及其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求是学刊》2006,33(6):43-49
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引进哲学,使解释学成为一种普遍的解释工具和方法论,其缺陷在于忽略了理解内容中所包含的真理,把理解活动看作原作者意图的重构,看作一种客观的静止的认识活动,从而陷入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之中。狄尔泰认为精神科学共同建立在人内心的体验的基础上,因而比自然科学更有理由成为一种科学,解释是我们把握精神世界的必要程序和方法;但他天真地抱有历史客观主义的想法,忘记了理解精神客观化存在的人本身的历史性,成为一种秘密的实证主义。海德格尔使解释学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本体论转向,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生存,生存中必有领会,此在具有前理解和解释学循环的生存论结构。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形成了作为本体论的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之后,哈贝马斯进一步发展了解释学理论,形成了一种批判解释学或者叫做深层解释学。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唐都学刊》2001,17(2):108-111
转变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在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高教必须正视的重大理论问题.知识经济呼唤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人的充分发展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比翼齐飞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8.
吴太胜 《创新》2007,2(2):54-59
建国初期的我国国防安全建设,包涵着极为丰富的科技自主创新思想。党提出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抓住机遇引进先进技术;以发展尖端技术为重点,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以长远规划为蓝本,引领中国科技走向现代化;以科技人才培养为核心,筹建一流的国防科技队伍;以集中统一领导为前提,坚持重大问题由党和国家高层决策。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针指导下,新中国的国防力量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奥运科技群特征与系统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结合技术创新群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奥运科技群特征。奥运科技群符合一般技术创新系统的共同属性和整体运动规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稳定性和复杂性。奥运科技是"社会科技—奥运科技—社会扩散"这个创新系统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技术创新扩散则是这个循环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是一套推动科学技术知识在对外贸易部门中有效地循环流转及应用的系统。目前科学技术在我国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有限,为了建立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我国应该从企业行为、中介机构、社会氛围等层面构建基于自主创新的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系统,发挥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