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霞 《民族学刊》2017,8(6):60-65, 116-118
中国民族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必须注意文化的传递,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突破他人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文化空缺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向外译介面临诸多难点。葛浩文夫妇翻译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将民族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优秀成果,分析其在民族文化传递方面的得失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学翻译质量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英汉文本比较发现,葛氏夫妇的译本综合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形象借用等多种翻译手法,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文化意境,但也存在误译现象,扭曲或丢失了一些文化意象。总的来说,译本忠实地再现了川西高原土司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文化韵味,有效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范小青 《民族学刊》2020,11(3):73-79, 137-138
在传统的实地社区难以发挥既有作用时,新媒体和网络社群在凝聚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田野调查发现,网络社群已成为传播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不仅传播传承民族文化,还传承红色文化、家教文化;网络社群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性保护、促进社会参与和年轻人参与的重要力量,有望与政府行为形成合力;但要让兴趣转化为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网络社群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动群众参与传承,同时培育“新乡贤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网红”,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品牌,借助新媒体平台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交融的前提是文化的多元性,少数民族在民族族源上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都体现着二元化和多元化等复杂性.随着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少数民族延续的传统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象征.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以其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正陷入消费畸形、对外传播受限和民族文化符号机械复制的困境。而坚持在传播中构建国家共同文化,针对消费群体的特点分层传播民族文化,积极开发民族文化的传播产业链,利用大数据传播民族文化,是摆脱这种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也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宣传民族文化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有效的传播传统的少数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关注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播,分析依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彝族文化的传播更具创新性,传播更广,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通讯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传播时代。受全球化传播的影响,民族文化呈现出全球化、同质化、动态化和大众化等特点。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民族文化发展遭受严峻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许多国家纷纷利用全球化传播手段,展开民族文化保护战。我国亟需借鉴别国经验,发展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合理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空间,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要保证国家文化处于安全状态,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内部主流文化安全不受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对外交往交流中,不断扩大文化安全屏障,保证国家形象在异质文化语境中不受到诋毁。民族典籍外译是国家文化重要载体、是建构异质文化语境中真实民族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民族典籍外译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遵循翻译安全这一基本原则,发挥捍卫民族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作用,纠正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民族形象的曲解和误读,构筑守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首道防线。  相似文献   

8.
许鑫  董杰  韩晗 《中国民族》2020,(4):60-64
董杰,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韩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顾问、四川大学符号-传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如今,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而且对于有效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厥功至伟。当前,我国民族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面对哪些突出的机遇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两位80后学者董杰、韩晗。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其中,少数民族创造传承的丰富文化,共同成为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财富。在现代少数民族文化创造传承过程中,影像记录具有抢救性的功能和意义,民族影像志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给予了有力支持。面向新时代,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等成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影像志人才培养也应成为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影像志人才培养可以通过高校院所影视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系统专业设置、民族文化社会传承基地建设、少数民族影像志项目研究,以及开展影像志人才培养社会公益活动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陶云逵作为中国民族学的早期研究者,将德国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边疆的实地研究结合起来。在德国民族学理论中,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构成民族的两个重要维度,但在现实经验中,杂糅多元的文化与追求纯洁性的民族精神一直有难解的矛盾。文章尝试梳理和总结陶云逵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指出:(1)陶云逵在传播论脉络下,实际区分了以文化为载体的集体意识,和以社会为载体的集体意识。前者以传播作为文化和社会的前提,不断构建横向的社会关联。(2)民族志复合的机制是基于传播形成的,为民族性格提供事实基础。民族性格是可变的,不同于民族精神对纯洁、竞争和稳定性的追求。陶氏在处理云南民族志材料时,逐渐倾向于在民族性格意义上展开分析。(3)应基于民族志复合在边政学中的具体应用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即,国家通过边政和边教在地方重建基于现代性的民族志复合/民族性格,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形成基于现代性的中国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一 风俗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窥测这一民族、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研究一个民族、国家风俗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也就成了研究这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部分古籍因其具有文化传承功能而显得弥足珍贵,对发掘整理民族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历来是组成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快慢和受其作用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的全面性和提升的潜力。正确协调和处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深入探讨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于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国家同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正迅速消失,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这一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具有多元性特征.大众媒体对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发挥语言文化的教育功能、传播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促进了少数民族接纳吸收主流社会文化,有利于塑造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在当前边疆地区特殊的社会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和调整针对少数民族的传播手段和内容,确立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6.
曹萍 《中国民族》2010,(6):59-60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地名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面临评估标准难以统一、保护制度不完善、开发利用手段单一等问题。基于湖南民族地区地名特征的分析,构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湖南民族地区地名文化价值评估体系,为地名文化价值评估提供参考。提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合力、公众参与进行地名保护。探索地名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是我国声乐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性和独特艺术性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一方面民族声乐中的审美原则与价值追求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到源头,另一方面民族声乐自身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内容,正是此种关系,使得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民族声乐,包括民族声乐的内涵、传统民族声乐的几种基本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底蕴,紧接着探讨了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包括传统文化声乐的体现、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清楚地展示了民族声乐之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最后就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做了探讨,如丰富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手段、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能等.  相似文献   

19.
潘琦 《中国民族》2008,(12):50-5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屡遭入侵而保持统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具有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广西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古代属百越之地,今有12个世居民族5000万人聚居。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建设自己的家园,缔造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广西民族文化。广西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生命顽强的特点。半个世纪以来,广西更是进入了一个文化跨越式的发展时期,各种文化活动逢勃开展,各种艺术门类齐头并进,人才辈出,佳作纷呈,文学艺术界各项大奖榜上有名,整个文化领域气象万千,欣欣向荣,以边缘崛起的姿态造就了一道绚丽奇异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回族伊斯兰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历史上,回族大分散的分布特点和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不仅诞生了回族自身的经堂教育体系,也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高度依赖经堂教育,故步于民族内部。近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依托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主要是依靠现代新式教育的创办和新式大众传播媒介——回族报刊,不仅使伊斯兰文化在本民族内部的传播得以延续,也开始向外族介绍和传播伊斯兰文化。当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伴随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体现出多样性,在保有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各种新式民办学校、网站、新媒体都在参与其中,使得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不仅在不同民族之间展开,也开始迈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