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变迁——基于兰州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围绕家庭结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亲属关系四个方面,对兰州的城市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变迁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主要发现是:兰州的城市家庭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主干家庭和单身家庭为辅.家庭关系当中除直系亲属之外的所有亲属关系都比较疏远.这也从侧面证明,兰州的城市家庭基本上已经核心家庭化了,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再到家庭文化,已经越来越远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从家庭内部的关系来看,虽然夫妻平等的程度已经越来越像西方的家庭,但从亲子关系看,其哺育和反哺的关系依然与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基调的家庭关系存在巨大差异.当然,家庭反哺模式的改变已经露出端倪,即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中国城市居民的养老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正在从子女赡养模式改变为靠自身和社会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家庭的内聚化和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了以亲族为基础,以地缘和血缘为核心的村落共同体向以现代企业、公司为基础,以业缘为核心的现代都市社会过渡.为适应工业经济制度、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西方社会的婚姻家庭呈现出结构核心化、功能聚焦化、规模缩小化等内聚化以及形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得到了证明和延续,也为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义家庭提出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来自于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家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变迁的基本范式和对话基础。中国家庭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力量对塑造中国家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观察和理解中国家庭变迁的实际过程对于丰富和完善家庭现代化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荣  王晓艳 《理论界》2009,(12):202-204
社会的转型给彝族传统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以余丁坝村为个案,将家庭结构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考察,通过对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的变迁分析,认为农村现代家庭规模正在缩小,未来的农村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类型为主,主干家庭的比例会下降,联合家庭的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家庭结构类型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核心家庭,单人户和一对夫妇户比重在不断增加;家庭结构简单的中小家庭比重不断上升,结构复杂的大家庭比重持续降低。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相对弱化,老年人更多生活在空巢家庭中;人口流动过程中形成的留守家庭问题影响着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适应家庭结构的变迁,建立促进家庭发展的专门机构,构建有利于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念转变,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多数家庭由三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演变成为核心家庭,少子女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常态模式。家庭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基础逐渐丧失,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作者从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入手,分析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探讨解决养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宓淑贤 《天府新论》2021,(5):132-142
抖音“婆媳”话题下的短视频内容文本和评论文本,反映出新生代已婚女青年的婆媳关系和婚姻样态。同时,婆媳关系的变化也呈现出家庭结构变迁和社会变迁的烙印。自家庭核心化之后,父代家庭与子代家庭以准主干家庭结构模式运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婆媳,面临的是家庭界限模糊化现状,争夺的是子宫家庭与核心家庭之间的权力。新生代媳妇对新生代婆婆在尊重和付出方面有着双重期待,而代际角色的不同认知和双方不同的成长环境、处事方式是造成婆媳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学历、收入和家庭背景成为新生代婆媳家庭权力“议价”的重要指标,多数婆媳关系是矛盾型的,直接冲突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未来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是核心家庭日益增多,直系家庭和联合家庭逐渐减少。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相对稳定的家庭类型。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在农村则与独子比例增大有关。2.明显上升的家庭类型。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著,实行2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这一家庭类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它既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具有缺陷的反映;单人家庭也有增长,青年人晚婚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丧偶比重提高是主要影响因素。3.以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家庭类型。缺损核心家庭明显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有所下降。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庭上升所致,或谓核心家庭内部不同类型调整的结果。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将持续这种状态,一些家庭类型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动。当代家庭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加速,大规模的农民流动直接导致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产生了大量分离的核心家庭。分离的核心家庭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产物,具有长期性与普遍性。但对农民而言,它又是一种不合理的成本支付,带来了各种问题。如何降低分离的核心家庭所带来的社会代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本人拟提出重建社区支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