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元前2至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高庋发达、繁荣的时代,是上古世界奴隶制发展的新高峰和最高峰。这一发达型奴隶制的特点是:奴隶来源宽广,奴隶数量最多;奴隶在生产事业、经济部门、政府机关和家庭中被广泛使用;在它的中心区和经济总结构中,奴隶制简单商品经济居于主导的地位;奴隶反抗的规模大,形式多等。本文认为,只有生产事业发展到商品经济为主的水平,才能容纳大量的奴隶劳动,奴隶制才能进入繁荣阶段;不承认罗马商品经济水平高于古代东方和古代希腊国家,是一种从偏见出发的片面观点。罗马发达型奴隶制的成因主要是:罗马以改革调整了内部矛盾,以致基本能一致对外;共和体制发挥了政治家治国的积极作用;罗马的国家政策顺应了从小农自然经济为主向奴隶制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转型的要求,使转型阵痛没有严重损伤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2.
——兼与黄松英、吳澤二同志商榷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等奴隶制国家的历史,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世界奴隶制时代的历史。所有这些国家的生产方式的根本特点,是同一的。同时,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之间,古代东方各国之间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不平衡的,而且,各国内部各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不平衡。一个同一性和三个不同范围內的不平衡性,规定了世界古代奴隶制各国既具有统一的规律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两方面,都要我们认真地探讨、总结和肯定。阐述古代东方奴隶社会的特点,必须同时考虑古代东方和希腊、罗马的各种社会现象,准确地说明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的不同方面。把某一方面社会现象夸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发展到阶级社会的初期,无论是古代东方的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还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与奴隶制度发生的同时,都出现了债务奴隶制。为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性质,研究这个作为奴隶制形态早期发展阶段所固有的奴隶制形式之一的债务奴隶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61年12月20日,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吴于廑教授为我校历史系部分师生做了题为“关于古代埃及和西亚奴隶制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吴于廑教授对于在一些史学家中间流行的把埃及、西亚和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区别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提出怀疑。这种意见认为:古代东方(古代埃及、西亚等地)的奴隶制是不发达的、低级的、停滞的;而古典奴隶制(希腊、罗马等地)则是发达的、高级的。他认为这种意见不能解决为什么在古代东方国家奴隶劳动迄未占主要地位以及农村公社长期保存这些问题。接着,吴于廑教授从冶铁、航海造船、商品货币关系等三个方面,列举史实,将东方和西方做了详尽的比较,认为埃及和西亚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水平,不能说是“低级”。他指出:冶铁的发明和发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凯撒对高卢(确切说,是“长发高卢”)的征服,在罗马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奠定了凯撒个人独裁的基础,使罗马政治体制由共和制转化为帝制;更应值得提出的是,它也为罗马补充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扩大了海外市场,从而保证了罗马奴隶制向其顶峰继续发展,为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深入地分析凯撒征服高卢的作用,不但是正确评价凯撒的历史地位所必需,而且,通过这种分析,可以认定征服战争对罗马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联系,进而对罗马奴隶制的兴衰规律有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的体育文化是其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体现,其文化底蕴是古罗马社会伦理精神和道德理想.由古罗马社会孕育的体育有着鲜明的罗马社会特征,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鲜明的娱乐性和勇文化变异出的残忍性.其体育追求的不仅是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欢娱,而且也包含着国家意志,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转变为奴隶制帝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历史巨大变革中形成的“三头同盟”,对促进以至完成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弄清“三头同盟”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是古罗马史研究中的一大课题。 “三头同盟”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地。公元四至五世纪,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大迁徙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已趋腐朽的西罗马奴隶制大帝围迅速瓦解。而以君士坦丁堡为新都的拜占廷帝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和完整的政治官僚体系、在历经同样的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却能屹立千载,其原因在于帝国奴隶制社会在漫长封建化过程中有它自身的成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发达、最完善的法律,是罗马人民天才的最高体现。古罗马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发达的法律制度,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古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是罗马法发达的根本原因。此外,罗马法学家的贡献、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以及罗马统治者重视法治和法典的编纂也是罗马法发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法律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但是罗马人富于创造性,他们不仅创建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法律思想上也超越了希腊人狭隘的城邦观念,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确称谓中国古代社会,必须以其基本生产方式为依据。而分析《盘庚》篇人际关系,并无奴隶制痕迹。和西方奴隶制形成过程相比照,盘庚之所为刚好堵塞了中国古代社会走向奴隶制之路。商周时期,王侯占有土地,以租税合一形式剥削血族成员,以宗法组织进行统治,是和奴隶制不同的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应有一个特殊称谓,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休闲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关注、研究休闲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新闻传播媒介这一重要的社会调节杠杆,使休闲生活和新闻传播媒介在互动中达到双赢的效果,主要从未来发展趋势着眼,探索如何使新闻传播媒介在休闲生活领域的功能发挥到最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13.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播领域 ,因特网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 ,作为第四媒体正异军突起 ,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同传统媒体相比 ,因特网具有多媒体、个性化、双向交互、实时传送、极大丰富、全球传播等特点 ,这正是它优于传统媒体的品质。传统媒体面对因特网的挑战 ,必须顺应形势 ,改革创新 ,扬长避短 ,争取自己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 ,关键是调整心态 ,把自己由信息发布者变为信息提供者 ,真正确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核心是运用现代技术 ,革新传播方式 ,积极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提高新闻产品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指的画面图像信息,是指以视觉形象为主要特征、以再现“正在发生”事实的客观具象为目的新闻信息,包括影视新闻信息和图片新闻信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信息特征的影视新闻,凭借着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跻身为现代社会主流传媒行列。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就有弊,有优势就会有不足。本文试图从视觉的角度,解析图像画面在新闻传播中的信息缺失,探析画面图像与信息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根本性任务就是对新闻美的深度追求。就新闻传播的本质而言,很重要的特性就是传播者与受众对信息选择指向的契合性。新闻美的深度追求,就是要充分表现出新闻信息中的人性光辉和时代超越。新闻美的人性光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新闻人物的至爱情怀,一种是新闻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深刻人性给观众带来的启迪。对新闻美的深度追求,在充分表现人性的光辉的同时,还要充分表现时代的超越,即前瞻性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及其价值体系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国家传播学理论建构的核心范畴。在数字媒介环境下,重新认知新闻的属性,阐释新闻真实的内涵,对于提高国家传播的效率,改善媒介生态,拓展国家传播的全球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认为,新闻是一种人类基于新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信息生产与消费行为;新闻真实是保持国家新闻传播秩序化的重要前提;新闻真实存在时间、空间、领域与主体层次差异;共时与历时、相对与绝对、过程与结论、部分与全面、现象与本质、普遍与领域、客观与主观、个体与社会、性质与层次以及国别和度量,既是新闻真实的传统范畴,也是数字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发现真相,保持叙事立场的客观、公正,既是新闻传播的理想追求,也是国家传播的应有境界。  相似文献   

17.
传媒的历史定位及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变迁 ,传媒经历了由人群平等地发布、传递信息到对传媒的控制再到传媒对人群的控制的演变过程。传媒本身的功能因为不同社会而被赋予相异的社会功能 ,以至于在当代传媒已上升为“第四种权力”。传媒的多重性、多元性规定了它的中性属性。但传媒者和受众对传媒的价值选择是传媒的社会地位的定义力量 ,这将是对传媒进行社会控制的交点。  相似文献   

18.
古罗马物权法历来为世人视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物权法,即个别性物权法,但在个别性的法律物权之下,其深层的、实践的物权则是充满关系性因素,实际上是社会的、关系性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19.
古代罗马史学实用传统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注重修辞和道德训诫的实用性上。首先,这种撰史特点受到了来自古希腊史学因素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修辞倾向;其次,古代罗马早期的宗教因素、频繁的战争和统一后日益堕落的道德现实,对古代罗马史学中道德训诫特点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第三,这种实用史学源于史家对古代罗马早期历史的建构,是史料真实性和非真实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以上这几种主要因素共同促进了古代罗马史学实用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翻译的文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翻译活动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