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竞争加剧,给新闻写作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怎样教"和"教什么",新闻写作课在教学思想上,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新鲜要素;同时,改革考试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旨在使该专业学生能够把握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自觉进行新闻报道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的要求以及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决定了英语新闻标题写作要有自己的语言和特色。本文从标点、措辞、语法、修辞等方面介绍了英语新闻标题的写作特点,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阅读英美报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部分电视媒体竞相实施媒体融合战略以加快转型。湖北广播电视台在2016年的抗洪赈灾新闻报道中,建立起了覆盖传统电视媒体、视听新媒体和云平台的全媒体矩阵,该矩阵由融媒体新闻中心统一调度,500名记者共同采写新闻报道,所采制的新闻产品交由“中央厨房”编辑系统加工制作,并分发到不同媒体平台。这打破了新闻生产的线性模式,实现了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同时,在这场赈灾新闻报道中,该台不仅将新闻事件直播与赈灾晚会合二为一,创新了“赈灾新闻直播”的节目形态,还运用了多场景、多形式、多机位的拍摄模式,以及航拍、虚拟演播室前置等手段,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赈灾新闻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依托语言的表达,而概念隐喻可以在形象建构中发挥特殊功效.作为思维构建的重要手段,概念隐喻在表达简洁、形象突显、认知创新、语言鲜活等四个方面对形象塑造发挥作用;国家形象具有民族性、稳定性、两面性、多维性和变化性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国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语言的表述和建构,概念隐喻也是其重要建构手段.通过整理和分析所收集的涉及指称国家名称的大量新闻报道的语料发现,当前在国家形象的新闻报道话语建构中,概念隐喻在认知层面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动物化和人格化、固化性和临时性、民族性以及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5.
《史记》的“实录”精神与新闻学在求真性、求实性原则上追求的相通性和互融性。“以史立言”的写作手法更是新闻报道在表达倾向和意见时的一个重要借鉴手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力求迅速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时事,以最少的篇幅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新闻报道受到时间的约束和版面的限制,必须做到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精练明了。同时,新闻写作要考虑到普通读者的文化程度以及他们匆匆浏览报刊的习惯,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新闻报道在语言上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特殊的报刊文体。本文就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从语法结构、词汇和修辞手段三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抒情与议论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手法新闻表现手法是表现新闻内容的重要手段,是新闻表现形式问题。新闻的表现手法很多: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等。不同的手法特点不同,功能也不同。在新闻写作中作者选用什么样的手法是由新闻表现的内容决定的。从新闻体裁的分类来看,新闻基本上分为二大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这两种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在表现内容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表现手法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各有侧重。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即把最新发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及时地报道出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内容特点是重事实…  相似文献   

8.
小评论大文章──试论高校校报的评论写作柳扬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新闻手段,而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工作的旗帜历来受到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重视。新闻评论往往针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或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摘要]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发生了从解释性报道向调查性报道的转向,这主要缘于新媒体时代广泛的社会动员,为调查性报道深入开展创造了条件。故宫失窃案系列报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环境促使调查性报道敏锐地感知复杂的社会矛盾,深刻关注社会问题,精准记录社会变迁。因此,调查性报道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生英语写作中缺乏布局谋篇能力、句子结构不清晰、句子和段落缺乏连贯性和有效衔接等问题,采用语篇分析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课文、练习段落性翻译、恰当运用逻辑联系语以及复述、默写课文等手段加强衔接和连贯训练,对语篇手段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效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语篇策略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艺术彰显强烈的交互参与性的审美特征,不仅指向作品系统内部的交互,还指向接受的参与性。这种交互参与性在录像装置艺术、多媒融合艺术、网络艺术和虚拟现实艺术实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思维和审美惯例,催生着新的审美原则/规则的建立,表现出与传统艺术大不同的革命性面貌。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近十年来中国视频网站发展脉络和中国视频网站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认为,中国视频网站的发展路径主要通过台网联动实现媒介互补,通过自制节目营造品牌,通过多屏模式激发跨屏营销等;应通过视频网站与传统媒体高度结合的方式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以网络、移动和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层次性、交互性、分众化、全息性等系统性特征,而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于新媒体发展更要有新思路,应该采取多种盈利模式,整合其他媒体资源,实现媒体发展的系统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传统媒体在现今新媒体的冲击下被迫奋起迎战,或与新媒体展开合作,或走全媒体营销之路,或建设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平台,但运营效果未达预期高度,甚至不乏失败者而黯然退场。在这场二维媒体和三维媒体的理念与技术的博弈中,传统媒体理应在加强媒介技术、迎合受众需求、转变传媒思维、把控未来趋势等方面有自己的应对之道。只有如此,传统媒介才可在当今的传媒荆棘丛林中谋求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5.
早期新诗争取其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扩大影响力,从而夺得更大的话语权,以此挤压原本由"旧诗"掌控的话语空间。这种方式在"新诗"诞生之初的几年是十分有效的。后来随着早期新诗写作热潮的减退,报刊"新诗"栏目也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意味着"新诗"开始回到内部的问题,寻求美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微传播特征的微电影,是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与电影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探索,并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逐渐成为时下新的文化潮流。微电影独特的影像制作模式、创作准则、影像修辞手法、传播媒介、观影方式、受众群体等改写了传统的“电影”概念,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关学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微电影还以其“微言大义”切入当下社会的“微现实”,关注被主流叙事所放逐、被宏大历史所忽视或过滤的问题,成为一种作者式影像的民间书写。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宁波传媒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增量提质的现实困境。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减弱、报纸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新媒体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的宁波传媒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媒介融合进程,实现全媒体传播;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建立灵活的影视创作机制,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宁波传媒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促使国家形象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存在不少问题:对内传播多且对外传播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曲解与误传、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媒体占据着世界传播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意识不够、国内与国外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新媒体病毒式传播方式,加强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重视传播的国际化视角,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胆邀请外国媒体,多渠道宣传中国形象;多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巧用新媒体,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交互叙事在结构上的几种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内容。交互叙事艺术是继电影艺术之后的最新型的也是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特性的叙事艺术形态。交互叙事是什么样的一种叙事形态?它在结构上有哪些可能性?采用从属于传统媒体的电影艺术中非线性叙事入手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并归纳类型,总结出三种常用的非线性叙事模型,进而推理演绎到交互叙事的领域,最终构建出相应的三种交互叙事的结构类型形态。同时对交互叙事的受众基础和应用前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转型发展过程,离不开媒介融合.地方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前有中央级媒体的高度垂直布局,后有市场化新兴媒体的细分重构,其组织成分和媒介资源日益窄化,又反过来加重了转型的障碍和困难.从代表性的纸质媒体到电子媒体,安徽的传统媒体多年来都在进行相关的积极探索,多方寻求突破,多元塑造产业形态.通过对省内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发展实践的深入探究,观照其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际问题,突破媒介融合的理论框架和宏观参照,力图从技术逻辑、体制观念和产业想象三个方面作出发展路径的多元思考与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