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包利民 《快乐青春》2009,(12):74-75
上小学时,我们班有个长得很丑的女生,同学们都不喜欢她,谁也不愿意和她在一起玩或学习。她每天都沉默着,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看书。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提高,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她已是班上的第一名了。  相似文献   

2.
张海迪被医生预言活不过27岁,可她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下来。 她自学了多门外语,翻译了大量的书籍;她自学了针灸,为他人义务服务了上万人次;她还自学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的全部课程,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983年,  相似文献   

3.
选择快乐     
刘宏 《快乐青春》2009,(1):23-25
她一生下来就缺少左前臂,助产士看到她时,简直惊呆了。她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母亲说:“你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她有两条腿、一个漂亮的脸蛋,可是,却少了一段手臂……”  相似文献   

4.
她是我在深圳结交的第一个朋友,也是我曾经的上司。由于职位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基本上都是她帮助我,关照我。在我穷困潦倒生病时,她来探视我并接济我,我期望有一天能回报她。然而,真的到了她需要我的时候,却因为我的执拗而丧失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王雪燕的那件墨绿旗袍,是她自己去协大祥”购置布料,然后自己动手制作而成。那件旗袍,原本是她孤芳自怜的情寄之物,后来,成了她老气横秋的写照,再后来,成了她情系陈府的缩影。”——《墨绿旗袍》  相似文献   

6.
樱桃     
我和妈妈进樱桃家时,樱桃12岁,我10岁。她爸娶了我妈,我成了樱桃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 妈妈说:“樱桃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妈生下她就去世了。以后,你们要像亲姐妹一样好好相处。” 我瞪了樱桃一眼,说:“不要她做我姐姐!”  相似文献   

7.
笑顺     
妈妈最初受到老年痴呆症的入侵时,总爱反反复复问同一个问题。比如我买回一种袋装蛤蜊肉,放在餐桌上,被她看到了,她便问这是什么,告诉她之后,还会不断对它再发问,直到蛤蜊肉被挪出她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戏剧《边缘》塑造了一个酷爱自由,却不断走向自由对立面的现代女性形象。主人公柯蕾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着疼爱她的丈夫、朋友和亲人,但她并不满足,她要追求冲破世俗、打破陈规的生活。结果,不顾一切地去打破世俗的代价是她失去了爱情、亲情、友情,最终沦为杀人狂魔,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疯子。细读剧本就会发现她的这种疯狂行为正是酒神精神的反映,酒神精神使得她强烈反抗男权,但也导致了命运的悲凉。  相似文献   

9.
一粒纽扣     
窦凌 《快乐青春》2014,(4):52-53
一个女孩用一月的薪水买了一件新衣服,那可是她心仪已久的衣服。穿上新衣,她愈发光彩照人,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她心中充满了自信,工作也有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0.
魏宁 《家庭科技》2011,(11):7-7
她是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平时工作紧张,但凡有时间,总会想法给他做好吃的。后来她内退了,他升职了,儿子工作了。这个年龄的女性,更把家庭和老公放在首位,一年365天,只有她忙碌在几间宽敞的屋子里。  相似文献   

11.
张翔 《快乐青春》2010,(2):33-35
她小时候遭遇过一场车祸,颈椎受到剧烈的撞击,致使脖子向右歪曲。医生尽了最大努力,也没能完全矫正她的颈椎,她就这样成了一个“歪脖子”小姑娘。  相似文献   

12.
寒流 《快乐青春》2009,(11):18-19
1989年,波兰诞生了一个女孩,她出生的时候右臂肘以下部分先天性缺失,父母曾一度想把她丢弃。女孩的父亲是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在父亲的影响下,7岁那年,父亲成了她的教练。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4,(6):41-41
三年前,我曾经帮过一个法国人,她装扮成维吾尔族姑娘,冒险到我们中原内地的一个艾滋病村里去“看看”。自她看过以后,我们农村特色的艾滋病问题成了法国人新闻报道的话题;同时,由她和她的朋友们捐助的艾滋病人逐年增加。自她看过以后,每次她到中国,都要跟我谈一谈。谈论的中心话题是,有没有更多的人来做社会志愿者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益中 《家庭科技》2008,(2):33-34
才四十出头的依凡感觉心烦气燥,有股无名火无处发。经询问.她是因性爱中,无论怎样做足“功课”,阴道反应就是迟钝。但又难于启齿,不知该怎么办。在好友的陪同下,她来到了医院,并一五一十地向医生倾诉了自己的难言之隐。每次过夫妻生活时,她即便有着很强的欲望,无奈私处干涩,总令她感觉火辣辣的.也让丈夫不愉快。她觉得很奇怪,明明自己有性需求,  相似文献   

15.
潘万峰 《理论界》2007,(12):138-139
总的来说,埃米莉·狄金森是住悲观的诗人。在其有生之年,她创作了1000多首抒情短诗。她的诗反映了她精神的躁动和对人类窘况的意识。主题包括死亡与永生、自然与爱情、狂喜与绝望,不过最伟大的诗篇是关于死亡这一主题。从措辞巧妙的能力看,她能够表达最深刻的心碎情感。对本质的、必要的事物的偏爱,使她经常写出格言般简洁的警句;她在简单韵律的调谐和不完美押韵的微妙处理方面的创作天资是伟大的;她大胆准确的隐喻使她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6.
一朵栀子花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也寡言少语。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这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相似文献   

17.
李明 《快乐青春》2011,(10):17-18
虽然她的父母都是贵族,并有着显赫的地位,但因为她从小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不仅同龄的男孩子不愿和她玩耍,就连女孩子也常常向她吐舌头。她唯一的一位朋友怕她承受不住打击曾好心地劝她休学,从此不要出门,  相似文献   

18.
动物村里,每只动物都种了许多苹果树,惟有小兔只种了一棵。就这一棵,还是她拄着拐杖种在院子里的。她的腿在一次采蘑菇时摔伤了,落下残疾,从此不能行走了。 秋天。树上的苹果成熟了。小兔看着树上红彤彤的苹果,是那样地开心。她请小猴和小熊给她摘苹果:“我没法上树,请你们每隔几天帮我摘一篮苹果下来,好吗?”  相似文献   

19.
《潘虹莉诗歌集》,199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自与潘虹莉相识以来,好像没有说过太多的话,她总是以一种近于沉思的状态面对世界。对她更深入的了解,是不断地读到她的诗。她的敏感与脆弱,她的温婉与忧伤及她的内在与空灵,从总体上形成了优美的女性抒情风格。这次《潘虹莉诗歌集》”的出版,集结了诗人最近几年的创作精华,较为充分地展示了潘虹莉的诗歌艺术成就。作为一位女性诗人,潘虹莉独特的思维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她的创作,她以清丽的笔致独步灵魂,诗意图式的线条虽不失显形的清晰,但内在的质地却存在着细弱渺远的水…  相似文献   

20.
她不幸失去了双手。身体不完整的她,意志却比钢铁还坚强。作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荣幸地被国家主席接见并受到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