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些年,我对哥越来越不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感觉他成了一个自私的人,或者,他原本就是,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是重要的他对母亲的态度常常让我想要愤怒他的家,离母亲家十几分钟的路程,一年到头却很少回来看望母亲,平时电话也不打一个,如果打电话或者回家,要么是过节,要么就是有什么事情,而他的事情,大多和钱有关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3.
周晓斐 《可乐》2008,(3):22-22
刻意遗忘,其实是为了避开世俗的惊扰。我是一片生长在角落的青苔,土地是我母亲,雨水是我父亲。在一个雨后的清晨,我出生了,却被遗忘在这个荒凉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母亲灯     
第一次进城,母亲去送他.通往城里的过路车每天只有一班,他和母亲在路边等了很久.母亲一直替他扛着那个大大的背包,她把背包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再从左肩换到右肩.他对母亲说,把背包放下来歇一歇吧.母亲摇摇头说,我背着就行了.刚下过雨,路还没有干透,他知道母亲怕弄脏了他的背包.背包虽然廉价,却是新买来的.母亲想让他干干净净地进城,母亲不想让她的儿子被城里人嘲笑.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7,(9)
我走进雨季的时候,母亲刚刚走过。让一半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雨@佚名~~  相似文献   

6.
夏爱华 《社区》2014,(28):53-53
母亲住在郊区,去母亲家一次,需坐长途车。因为这个,也因为工作忙,成家后,我们姐弟四人各忙各的,去看母亲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重阳节那天,我回去看母素。4个小时的旅途,让我觉得很是疲惫。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到母亲的小院前。  相似文献   

7.
一碗宽粉     
母亲在我们这个家操持了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让我这个做儿子的非常惭愧。虽然这样,母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记儿女的好。她在嘴边念叨最多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给她买了一  相似文献   

8.
上个月,母亲突然脸色苍白、腰疼难忍。情急之下我叫来救护车把母亲送进了医院。经过检查,母亲竟然患了早期尿毒症。医生说,如果及时治疗还是有治愈的希望的,他让我们赶紧去交住院费。将近3万元的费用让我犯了愁,我前不久刚刚大病一场,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电话向朋友借钱。  相似文献   

9.
险些把我送人 母亲生我时40出头,我在这个家是最小的一个,老儿子。据说,生我时母亲可受罪了,得了一场大病,就想把我给人算了,家里穷,又没奶了。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坐在我面前的这个男人则是我想要发展的新客户。认识这个男人很偶然。前不久我去母亲家吃晚饭,饭后陪母亲到小区花园散步的时候,这个男人也和妻子在花园里散步。只不过,他的妻子坐在轮椅里。  相似文献   

11.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让我回去一趟。对父亲,我是淡漠的,他从部队转业后,安置在外地的一家工厂,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苦的,累的,一直都是母亲。我辗转赶到家的时候,窗外  相似文献   

12.
丁宁 《新天地》2011,(9):34
丁老师:您好!我最近真是有些心烦意乱,家里的事弄得我焦头烂额。我是一名高校老师,马上要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按说这是好事。辛苦耕耘一生,应该放松一下了。可是,我这个渐入老境的人遭遇高龄化,真是有苦说不出。现在我面对的有两个老人。一个是我母亲,今年已经96岁了,我的两个哥也已经70出头。以前,我母亲一个月一轮,分别在我们3个儿女家过。今年,我的两个嫂子提出来,她们也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母     
《北方人》2006,(3)
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宇,这个女子想必应该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位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  相似文献   

14.
王志文 《今日南国》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亳的不开心。母亲原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普通工人,生了两个哥哥和我。在我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这对母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我们三个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里,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当时,母亲每月工资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月领工资后。总是把钱分成几份,把必须交的水电费、应给我们攒下的学费等拿出来放好,剩下可冷的一点钱用来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省钱,她学会了理发,我们哥仨的头发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多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从早忙到晚,人显得非常憔悴、苍老。  相似文献   

15.
亚新: 15岁的时候,我开始频繁地和母亲发生争吵,每次吵架后,我就会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借宿。那天是个雨天,晚饭的时候母亲又唠叨起来了,我推开饭碗,抓起书包就冲进了雨中。我在同学的怀里哭哭啼啼说活着真没意思,等我安静下来才发现沙发的另一头正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以看戏的表情看着我,我又羞又恼。同学介绍说那是她的表哥,他友好地向我点头,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相似文献   

16.
吉安 《可乐》2007,(12)
那年,他是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希望能在繁华的北京混上几年,攒一笔钱,衣着光鲜地回老家,盖一所像模像样的房子。他收拾简单的行李,带上我和我母亲,坐火车来到北京。我们很快在一个胡同里安顿下来。我和母亲都不知道他具体干些什么。他有时会拿一把小葱回来,有时会带回一颗让我不知如何下口的棉花糖,有时还会给  相似文献   

17.
企盼     
他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医生说治好他的双眼起码要5万元,而且还没有把握能治好。父母彻底失望了,于是在他6岁那年冬天,父母把他丢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母亲已经把最厚的棉衣穿在了他的身上,可他还是感觉到冷。他开始哭“,哇哇哇”地大哭,这一哭惊动了许多人,他一个劲地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可妈妈并没有来,爸爸也没有来,他已知道爸爸妈妈嫌他是个瞎子,不要他了。后来,有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了他那双冰凉的小手,他一直拉着他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人说“:这是我的家,以后也就是你的家了。”那个人让他喊他叔叔,他就喊了。之后,叔叔…  相似文献   

18.
母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她给你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臀婚播簧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啊啊这个人给了我生一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中你回到,那家里廷你躺在那病床上你露出那笑容讨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_一这个人给了我生命_给我一个象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阿阿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母亲@戚建波 @车行  相似文献   

19.
苗君甫 《社区》2012,(2):63
有了孩子之后,生活的琐碎一下子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吃饭也是将就一顿算一顿,常常到小饭馆去凑合。这样过了没多久,我开始发现,我和老公的感情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每天为了上街吃什么也要争论半天。想起以前,他是多么疼爱我啊,不管什么事都会听从我的意见,现在为了这琐碎小事,居然和我争得不可开交。心里的失望一波波漫过来,回娘家和母亲说起来我的烦恼,母亲说:"不做饭的家咋能叫家?没有烟火气的日子不叫日子啊!"我听着母亲的话,开始有点感慨。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陪姐姐去了一次美国,看望姐姐的儿子——我的外甥和他的洋媳妇,还有可爱的小外孙四岁的乔治。这次美国之行主要是受外甥之邀,外甥除了担心自己母亲出这么远的门是否应付得了,还有一个目的,来之前他跟我电话交代,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国内是不一样的,他担心母亲会和妻子苏珊在这个问题上有东西方认识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不愉快,而我则是去安抚他母亲的最好人选了。既然私下接了这个任务,何况外甥和我从小一起玩大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