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益边塞诗独特的审美心理及其艺术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的边塞诗之所以被人们赞为“绝唱”(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呈现出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他人无法替代的艺术魅力,是与诗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对其创作的影响分不开的。诗歌是现实之树绽开的心灵的花朵,诗人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不能不受其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通过心灵而且是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成其为艺术作品”(黑格尔《美学》)。中唐与盛唐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造就了诗人特殊的审美心境,这种审美心境直接影响了李益的边塞诗创作。李益有着与盛唐诗人不同的经  相似文献   

2.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贾岛的作品表现独特气质,有异于元白的平易、韩孟的生涩、张籍的清丽、姚合的恬弱。他以平淡幽峭的主导风格影响一时,甚至及于唐末和以后宋明清各代之末世诗人。中国历代诗人唯贾岛有此奇特魅力。论者对贾岛之研究,素来侧重其身世之考辨、诗派或分期之归属、诗歌成就之比较及影响后世诗坛之广远等,对贾岛诗之艺术探讨多只从唐诗之本位出发,看其在中晚唐诗之发展中所呈现的特殊性。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即宋诗风格之特征去考察贾岛诗,由艺术构思开始,迨艺术境界之生成,以寻索他的诗歌艺术世界里所牵涉的有关方面,并藉此说明杜韩以外,贾岛是影响宋诗风格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开派大师 ,其创作手法代代承传 ,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高不可撼。形成屈原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屈原的个性心理机制是原动力 ;屈原的审美理想是思想基础 ;楚国悠久的文化积淀为诗人的浪漫演绎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思想解放的战国时代为诗人个性的张扬和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唐之前的诗人较少将自己作为对镜的主体进行抒情,即便偶或为之,在其整体创作里也没有形成一个主题群.至中唐白居易始大量创作对镜诗,不仅数量上远超前人,在内容上更是承载了其深刻的自我认识与不同的人生体验.通过具体分析,横向上,其中基础语词反映出诗人在同类型创作上面的微观差异心理,纵向上亦能深挖发现三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展现了诗人从自我矛盾到和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是唐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从诗人与山水的审美关系来看,时代不同,特点也不同,初唐是走向山水,盛唐是乐享山水,中唐是徘徊山水,晚唐则是退隐山水,这也是唐代山水诗人由开放到内敛的心灵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我国中唐一位具有独特个性、气质、心理和艺术才华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奇丽诡怪,"虚荒诞幻",呈现出"奇诡"的艺术风格.在探讨李贺"奇诡"诗风成因时,古今不少论者大都从文学艺术承传的角度加以论析,这是欠全面的.形成李贺"奇诡"诗风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生理条件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心态和在这种心态作用下那一系列与众迥异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汉朝情结"是由唐太宗率先大力提倡和在创作中亲做表率而形成的,它整整影响了有唐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诗人们外化"汉朝情结"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个性,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政治情势的变动对学术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创作态度、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的变化着眼 ,考察了清初诗歌思想的变化和特点。明清易代之际 ,社会激烈动荡 ,经世致用思潮高涨。创作队伍的主体是遗民诗人 ,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族精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 ,强调抒写真性情 ,主张发挥个性成为诗人们共同的追求。自明代中叶以来摹拟复古的风气和追求“幽深孤峭”的弊端得到矫正 ,诗歌理论与创作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心理审美,即通过对人们的心理深层的的把握,来达到对历史本质和个性的审美发现与揭示,是鲁迅在其创作中,写变态心理的最重要的审美——情绪机制。鲁迅的心理审美,首先表现为对民俗审美的浓厚兴趣。在《祝福》、《送灶日漫笔》、《风筝》、《社戏》、《五猖会》、《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中,不仅显示出民俗生活在鲁迅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上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而且显示出早在作家的童年时代,民俗生活就成了他最重要、最突出、最初的文化素质,沉淀在他的心理个性之中,成为对其创作有重大意义的创作定势的特征之一。其次表现为对民族心理特征的审美表现,鲁迅的  相似文献   

11.
马戴诗历代论者或认为近于盛唐,或认为近于贾岛。综合考察马戴与贾岛的交游情况,认为马戴与贾岛之交往重于情感而非诗歌艺术,其部分诗歌在结构和表现方式以及精神气韵方面近于盛唐诗,而部分诗歌中表现的清寒之境以清远润泽区别于贾岛之狭窄枯寂,虽苦吟,但深入程度不及贾岛,与贾岛一派看似相近而实则相分。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贾岛困厄潦倒的境遇与元代文人剧作家的现实处境形成了异代沟通,无名氏的《招凉亭贾岛破风诗》在题材选取、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反映出元代文人在特殊境遇下的复杂心态。贾岛形象本身具有的特点为元代文人剧作家的改塑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剧中的贾岛已经成为凝聚了有元一代士子文人典型心态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言归文字外 意出有无间——论贾岛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追攀王维、杜甫,以意为诗,于五言律诗用功甚勤;诗境洗尽铅华,瘦劲孤峭;针砭时弊,独辟蹊径,影响晚唐及江西诗派,堪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4.
贾岛“推敲”的故事,从晚唐开始就有两种版本流传,其情节甚至被正史采纳。但从事件发生的时间、贾岛的交游关系以及文献记录等角度可以考察出,该事件实为后人的杜撰。捕风捉影未必无因,该流言形成及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贾岛自身狷狂又怪癖的性格及苦吟诗风有关,也受到唐朝科举制度、干谒之风和书写传奇之风流行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此外,地域和贾岛在后代的接受史也促进了该流言转变为事实。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史事是由流言演变而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还原和解释可以有助于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为重要的一位诗人,然学界对于姚合重视程度与其在唐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相符.经过了早期的无人问津,到80年代生平考证的大量涌现,到90年代姚贾研究的逐渐升温,再到2000年以后诗歌艺术的观照,学者们在生平思想、诗歌艺术、作品考辨和版本研究、姚贾比较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一领域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期待学者们去开拓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人分司东都对文学创作及洛阳诗歌唱和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唐诗人韩愈分司东都期间,在洛阳任职或居住的孟郊、卢仝等人与之进行了较多的诗歌酬赠唱和。同时,洛阳便利的交通条件、韩愈在文坛的影响及其喜欢奖掖后进的作风也吸引了贾岛、刘叉、李贺等人。诸多诗人在此会聚,促进了韩孟唱和群体的形成,并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共同的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孟郊、贾岛同是中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两人生活经历、遭际相近,且同以“苦吟”闻名于世,更兼诗风相似,再加上对当代和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故许多文学史和诗评家常将二人及诗作相提并论。实际上,孟、贾诗还有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从诗体来说,孟长于乐府古诗,贾则工于近体诗人苦吟来说,孟是为生活而苦吟,贾则是为艺术而苦吟;从对生活的表现来看,孟多是以批判的态度诅咒黑暗的社会与痛苦的生活,贾则是较多的欣赏的态度去艺术地反映生活;从诗风来看,孟诗为清奇僻苦,贾诗则为清深幽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19.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2,(4):121-126
高密诗派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诗歌流派。它以"高密三李"李怀民、李宪暠、李宪乔为代表,趋步中唐诗人张籍、贾岛的"苦吟"。其诗学理论则乖离盛世文化主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为整体认识和了解清初诗学开辟了另一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