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倡导姐妹情谊是女性主义批评的理想之一,作为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贝尔·胡克斯主张女性之间结盟。但不论黑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之间的复杂矛盾,还是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之间的关系,尤其黑人女性相互之间的愤怒和敌意,都使得姐妹情谊的建构困难重重。鉴于此,胡克斯主张受压迫的女性应该把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压迫结合起来考虑,强调"支持"在姐妹情谊建构中的意义,同时发展一种"批评性意识",最终将女性联合在一起,向着姐妹情谊的理想而迈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中的姐妹情谊理论和心理学家埃里克松的自我身份认同理论来研究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旨在分析姐妹情谊及其作用在这个文本中的体现,并揭示莫里森表现姐妹情谊这个主题的意图之所在,即,姐妹情谊可以帮助黑人女性在受男权与白人双重统治的社会环境下寻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缝制百纳被虽是黑人女性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一项普通的家庭手工艺活动,却是代表非裔女性文化与民族身份的一个文化隐喻,展现了其优秀的民俗文化,审美情趣和核心价值观。本文将创造性地借用Martin Gannon在2001年提出的文化隐喻理论框架,深入剖析沃克小说中“缝制百纳被”的文化内涵,并进而揭示它所隐喻的美国非裔女性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厚的姐妹情谊。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以其彰显种族、性别和阶级三位一体的特征,在黑人女性传统、黑人女性形象、"姐妹情谊"等方面的理论建构,不但呈现出黑人传统文化的溯源,同时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有相互矛盾的因素,但在向世界发出边缘群体的声音,提升黑人女性的地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突显了艾丽丝·沃克最为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公开反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勇敢面对她的跨族婚姻和同性恋所带来的各种种族威胁和社会争议。尤其是她弃用“女性主义(feminism)”的传统字眼,而创造了“妇女主义(womanism)”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义见解。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抗争、谋求独立平等的历程,使美国黑人妇女恢复和重建了身份意识和自我价值,并将反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三个任务统一起来。她的“妇女主义”理论主张建立姐妹情谊和女性联盟,并团结黑人男性,丰富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斗争方式,也为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美国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庐隐的小说《丽石的日记》以丽石与沅青的姐妹情谊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首创同性恋文学写作,为我们呈现了知识女性的角色焦虑。作家以小说的形式,探讨两性关系、婚姻模式,表达了建构自我的性爱模式和理念的企图。小说强调女性之间纯粹的姐妹情谊,所以,庐隐笔下的同性恋书写,呈现出模糊和暧昧的状态,这种情感模式类似于女性联盟,是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叛,同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女性诗学关键词"姐妹情谊",包含着多样化内涵。在西方语境中,政治性是其核心特征;在本土语境中,女性意识诉求是其凸显内容。由于女性间差异性的存在,以及应对外部求同存异机制的缺乏等因素,姐妹情谊呈现出脆弱性的态势。"支持"和自我定义作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样适用产生于文学批评实践的本土姐妹情谊,在女性主体性确立中发挥重要作用。姐妹情谊虽然在中西方历史和现实的建构过程中都面临着困难与障碍,但在社会运动和文学批评实践中,都发挥着肯定女性价值、加强女性团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的分隔与孤立,对女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挑拨、禁止与诬蔑,"姐妹情谊"事实上难以发生、存在和持久.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文力图探究<另一种妇女生活>中"姐妹情谊"难以存续的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19世纪清朝年间名叫百合的女孩的成长故事。姐妹情谊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有亲缘关系中的姐妹亲情,也有非亲缘关系中的女性友谊。百合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姐妹情谊的相互抚慰、支持的亲和状态,以及相互误解、诋毁的背离状态。给百合带来的不管是温情还是创伤,姐妹情谊帮助她度过成长困境中的艰难境遇,塑造父权制社会要求的性别特质,引领和启蒙她进入性别角色。姐妹情谊是女性身心成长不可或缺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学作品的诸多命题已受到文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姐妹情谊则是一个重要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主题性命题。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学的积淀、现当代作家的不断探索、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与理论的渗透三个方面,追溯和剖析了20世纪90年代许多女性作家对姐妹情谊主题小说青睐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缘由,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主题方向。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文化景观 --试论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姐妹情谊",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角色的限定,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一个崭新领域,为长期处于封建伦理文化压制下的女性文学带来了曙光.对女性之间"姐妹情谊"的关注,展现了一道女性生存真实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对黑人妇女人性解放与命运救赎意义的探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黑人女性潜在的真实性格与体验在曲折苦难的命运中得到了明确彰显;自足的姐妹情谊成就了她们抗争与救赎命运的精神激励与援助;通过提高读写能力的文化方式获取了自我存在与反抗的独立言说;而劳动中自由的物质与艺术创造力完善了她们的人生建构与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14.
小说《紫色》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布鲁斯音乐和蓝色为基调的象征意义写作策略,对小说中几位黑人女性代表耐蒂、莎格、索菲亚进行了生动的性格描写。作者在小说中重点描写了女主人公茜莉的姐妹情谊,茜莉的宗教信仰独立和经济独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茜莉最终摆脱男性压迫。小说《紫色》的结局给现代女性一个启示:那就是现代女性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从精神上、经济上独立,并最终得到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有关“姐妹情谊”或“姐妹之邦”的书写,在同男权文化左冲右突,在承受着转型社会女性特有的焦虑和内。心分裂之中,播撒在一些女性文本的深层,代表了写作的女性对男性中心价值的窥破,在对同性求索中观照和建构女性自身,从而体现一种女性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和沃克的姐妹情谊来对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的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进行分析,并就这一有别于西方女性的新形象进行分析,得出其对于后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妇女解放所产生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及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立伊始,就把建立一个有别于主流文学传统的黑人女性的文学传统作为它的宗旨。本文旨在探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文化及传统,从而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种族、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范式,并通过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表述方式、共同的文化隐喻,寻找黑人女性写作的文化根源,从而建构黑人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女性创作者第一次以群体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她们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的特点,由此,这些性情相近、习趣类似的女性之间交流明显增多,从而在女性创作中产生了一个全新的题材:姐妹情谊。这一题材在女性的创作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并影响了新文化运动之后的女性创作。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5,(4):55-58
姐妹情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心同德的姐妹情谊能够形成正能量,从而加快妇女解放的进程;离心离德的姐妹,客观上成为男权制度的帮凶,形成了负能量,就会延误妇女解放的进程。《紫色》中的姐妹们,相同的遭遇使她们走到一起,相互的需要使她们互相依存,她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姐妹情谊的正能量加快了妇女解放的进程。而《半生缘》《飘》中的姐妹却与之相反,离心离德,算计姐妹,客观上成为男权制度的帮凶,形成了负能量,就会延误妇女解放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情谊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有着互文性和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